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如何评价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一直是学界备受争议问题。本文从现象中匿名现象研究出发,以海德格尔思想中存在之本现这一匿名现象为例展开。在作为匿名现象存在之本现中,自身遮蔽起了重要作用。在海德格尔思想中存在三重遮蔽以及作为其来源相应作为结构,其中自身遮蔽这一因素成为现象现象必要部分,也导致以自身显示为特征现象被放弃。不过由于在存在之本现处,自身遮蔽与自身显示双重性在起作用,因而尽管海德格尔不再使用现象一词,但现象依然起作用。可见,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乃是匿名现象

  • 标签: 匿名性 自身遮蔽 现象学
  • 简介:什么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按黑格尔自己说法,叫做“意识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方式呈现出来,这里“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单纯当作一门现实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意识发生。相反,黑格尔精神现象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是一般意识本身层次结构。

  • 标签: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努斯 逻各斯
  • 简介:本文在勾勒出自Schleiermacher、RudolfOtto到JohnHick对宗教性探究发展线索基础上,揭示了这一宗教性现象进路时代精神与理论预设,并进而检讨了其中理路上缺憾以及可能出路.

  • 标签: 宗教性 宗教现象学 一与多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现象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在根本转变中具有非实体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贯彻始终和对我执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本文尝试从现象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动态源初'地带'.

  • 标签: 动作 意谓 中介 否定 之间
  • 简介:<正>主体性问题作为80年代国内学术界研讨热点课题,是以哲学认识论为先导,相继在哲学、文学、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宇宙、思维科学、领导等各种学科领域推开。由于它涉及面广,研究者多,反响大,并提出某些有关主体性新理论,

  • 标签: 性问题 心理学方法 理论观点 研究者 美学 客体理论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脱”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脱”,就是中国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现代性”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 标签: 反思现代性 中国问题 哲学视域
  • 简介: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公羊大师,其春秋公羊研究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总体透视孔子《春秋》以究《春秋》制作本原;(二)系统归纳《春秋》书法以明《公羊》解经方式;(三)驳难申辩《公羊》悖论以显《公羊》精神特质;(四)衍生申论《公羊》大义以成《公羊》思想体系。董仲舒春秋公羊研究大大拓展了《公羊》思想空间,并由此形成一个公羊学派,对两汉乃至此后古代中国经典解释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董仲舒 《春秋》 《公羊传》 公羊学派
  • 简介:生态危机给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使得对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经济理论反思成为必需。美国著名过程神学家Cobb对经济学理论基本前提和假设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缺陷和错误所在,并对经济发展提出了颇为独到见解。

  • 标签: 生态危机 经济学 具体误置的谬误
  • 简介:●社会生态是系统地探讨社会生态论哲学,其提出是对社会本质深层次思考要求,是生态发展要求,是对人有目的活动与世界自然发展关系哲学观反思。●社会生态范畴体系是以“社会生态”范畴为核心一系列范畴,其研究方法是耗散结构论自组织理论和方法。

  • 标签: 社会生态学 社会哲学 社会与自然 社会有机论 社会系统 维生
  • 简介:福柯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个很明显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伦理学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言论表明,他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历史考察来探索一种新关切个体自身伦理学之可能性。他早期考古描述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图景,面谱系更侧重于对这个图景解释和对新可能性探索。此外,这位思想家在他早期对“作者”这一范畴态度与他本人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之处,我们也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谱系学 自身实践 作者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又要抓紧当前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力度。”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政治上深人探究当前腐败成因、根源和条件,而且还要从更为深入思想文化层面,剖析腐败产生主客体原因,建立有效整治腐败思想文化机制。

  • 标签: 腐败现象 江泽民同志 拒腐防变 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工作 思想文化
  • 简介:除却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还重点阐述了生产总体辩证法。这一哲学方法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经验论方法为“靶子”,通过反思后者强调物质生产基础来证实自身合理性。它秉承了唯物史观出发点,在将现实个人及其一定社会性质物质生产作为逻辑起点同时,诉诸生产一般与生产特殊之间辩证关系分析,完成理论前提建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以生产为起点有机体及其辩证运动,从而构成生产总体辩证法核心内容,并运用到关于货币形式与资本一般诠释过程中。此外,他还力图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平衡问题,最终使生产总体辩证法成为一个逻辑严整、义理丰满动态结构。

  • 标签: 辩证法 生产总体 现实的个人 精神生产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历史叙事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 简介:亚当·斯密国民经济主要探讨资本主义财富增长一般原理,以及基于这种经济原理所实现社会运行模式.总的说来,斯密是按照“物”观点思维方式来理解现实社会,从而,其理论中非历史“物关系”遮蔽了现实“人关系”.马克思在《1/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恰好是要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揭示私有财产历史性根源,澄明资本主义条件下,掩盖在“物与物关系”背后“人与人关系”.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社会观超越了斯密探讨现实社会时纯粹经济视域,并以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所实现哲学变革为基础,深入剖析了隐匿在物与物交换关系这一现象层面内部的人本身异化存在状态.而共产主义正是马克思力求恢复人在社会生活中自由自觉本性现实运动.

  • 标签: 社会 关系 共产主义
  • 简介:作为整部《论语》开篇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而时习”真意。其实,“”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行”本身角度,“而时习”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统一:一方面是不问断行动中觉悟,一方面是觉悟着不间断行动之展开。这一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一种不可诘问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悦”;后文朋友相与之外在乐、一般他者不知无动于衷(不愠),就是在一种递减意义上昭示“而时习”这一奠基意义。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基石。

  • 标签: 孔子 《论语》首章 学而时习 觉-悟
  • 简介:研究是近代西方儒学研究中长盛不衰课题。数十年来,西方哲学界在这一领域所积累资料已非常可观。其中安乐哲观点具有代表性,他研究侧重于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背景差异来看待中国哲学问题。在孟研究中,他打破了传统的人性概念,将孟子之性置于一种动态过程中进行讨论,认为"性"是一种有赖于特定条件文化产物,是个人通过文化修养所获得成就。这种从文化学意义上来解释孟子之性方法,有利于挖掘孟子人性论文化价值,对进一步探讨孟创生力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安乐哲思想发展为主线进行研究,可以清晰认识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人性论研究发展走向,也可以梳理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论研究学术成果。

  • 标签: 孟子 人性 安乐哲 中西哲学比较
  • 简介: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观点,运用当代解释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合理性及存在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理解是一个开放过程,这一过程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内在逻辑.

  • 标签: 复归 马克思 解释学
  • 简介: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在王塘南思想中,主要有以心证仁、以良知而非情识证性体、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等具体形态。其中,以心证仁体现了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别于程朱以超越证内在基本理路;良知情识之别,是江右王门之特色所在;而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是王塘南本人基于江右、融会浙中义理创发。

  • 标签: 王门 以内在证超越 孟子观 王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