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梳理、点评五种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由于僧肇佛学与魏晋玄学有不同的理路、不同的理论建构和不同的境界追求,从而使两者有内容实质上的区别,而"即体即用"的中道空观是僧肇佛学虽运用了玄学但没有玄学化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僧肇 《不真空论》 佛学玄学化
  • 简介:安在佛教东传之初,作为博学广识的佛教学者、矢志不渝的佛法弘传者以及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佛教组织者,对佛教在中土的播扬和发展做出了诸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中土佛教的发展辙迹上深深打上了自己的思想印记。本文论列了安之于中国佛教史的贡献和地位,指出,正是由于安的开拓和建树,中土佛教在两晋之际才呈现一派新面貌,走上一个新时代。

  • 标签: 道安 中国佛教史
  • 简介:《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人”、“史”三个维度展开:其一,为《淮南子》论治的基础,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的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三,史为《淮南子》论治的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人”、“史”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的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的倾向。

  • 标签: 淮南子
  • 简介: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难题并非天然存在,而是被某种“哲学”所造成的。西方哲学以有别于日常劳碌的神性之“看”宣告自己的诞生,宣告了智慧之爱的“理论”性,同时也宣告了哲学与实践的对立。西方哲学是“看”的隐喻化及其系统化,其典范是柏拉图的“相”论。评论这类哲学的隐喻根据及其与实践的对立,可从另类与实践并无紧张关系的哲学性隐喻即“”论出发,使“相”论与实践的张力昭然若揭。理论既已疏离于实践,就再难回过头来统驭实践,因此“实践‘哲学”’之难便在于它不是毁坏实践,就是毁坏哲学。

  • 标签: 理论 实践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