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哲学界、逻辑关于逻辑问题的讨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次重要学术盛事。这场讨论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肯定了形式逻辑,提出并使学术深入思考了诸多问题,达到了学术讨论的目的。这场大讨论涉及形式逻辑的对象、客观基础、真假与对错关系以及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学术界 中国 客观基础 逻辑问题 逻辑学 学术价值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一直是国内学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以CNKI中“核心期刊”和“CSSCI”为检索源,经过人工筛选得到3550篇文献为分析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国内-9术关于党内民主的研究进行概况解读、热点透视和前沿把握。研究发现,热点主题以“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党的建设”“党员”为核心展开。随着时代变迁,研究主题不断拓展、深入和创新,“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法规”“政治生态”成为当前党内民主研究的学术前沿。在新时代,该研究领域应以已有研究为经验借鉴,结合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继续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 标签: 改革开放 党内民主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可视化工具
  • 简介:赵勇、张飞在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西方毛泽东研究是国际学术毛泽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西方毛泽东研究的宏观脉络,有助于审视西方毛泽东研究的认识框架及发展趋向,汲取其有益成果,辨析其错误倾向。西方毛泽东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新闻报道和传记为标志的初始阶段。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西方 脉络 宏观 《人民日报》 国际学术界
  • 简介:<正>编者按语:2012年12月,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政治活动家、美国激进政治的最著名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在一次访谈中称拉康和齐泽克等人为江湖术士(charlatans),指责他们无非故作姿态,爱用一些多音节时髦术语而已,其理论也不过是空谈,始终缺乏精确性和任何可实证的内容。事实上他一直对此类批判理论家猛烈抨击,甚至不屑一提。乔姆斯基此说一出,迅速在学界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该访谈片段在2013年6月被转贴到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之后,除专业学者关注外,普通读者也被吸引进来,在线点击率激增。由于拉康早已仙逝,不可能对此作出任何回应了,但阔样身居理论重要地位、且喜好辩驳的齐泽克显得不甘示弱,仅仅一周后就在YouTube网站现身,发表了《犯经验主义错误能如此公者实在难找》的谈话进行反击,言谈中齐泽克痛斥乔姆斯基过分依赖实证数据,所以经常

  • 标签: 齐泽克 实证数据 批判理论 专业学者 政治活动家 实在难
  • 简介:陆剑杰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我党历史上,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对毛泽东作出了学术评价,指出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作为哲学家,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突破普列汉诺夫解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硬核,多方面发展和创新哲学原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创造者;作为思想家,毛泽东的丰富思想遗产。

  • 标签: 学术评价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科学家 普列汉诺夫 南京市委
  • 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在公民的政治教育研究中引进政治社会化概念以来,政治社会化研究在西方就受到普遍的关注,并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而我国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却起步较晚,研究现状也不适应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需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就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透视,在深刻评析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对我国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 标签: 西方 政治社会化 研究解析
  • 简介:在“言必称民主”的时代,民主的话语生态却令人忧虑。西方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先发优势以及霸权地位,垄断了民主的定义权、民主标准的制定权、民主模式的主导权,以及民主是非的裁判权,极力宣扬与资本主义联姻的西式民主模式。精心编制了一套极具伪装性、欺骗性和诱惑性的民主话语。西方的民主话语布设了大量的理论陷阱,比如,民主一元论、民主速成论、选举至上论、民主富强论、民主和平论、民主目的论、民主万能论、民主终结论等。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建构民主的中国语语.对西方布设的“民主陷阱”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来自中国的声音必将终结西方民主话语的霸权地位.开启民主话语的多样化时代。

  • 标签: 西式民主 话语陷阱 中国式民主 中国话语
  • 简介:对“大跃进”运动的研究并不只是国内学者的专利,事实上,西方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我们都无法对西方学者的成果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同行的研究内容,才能借“他山之石”,搞好我们自己的研究。现将西方学界“大跃进”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作如下综述,希冀对国内学者有所参考。

  • 标签: “大跃进”运动 西方学者 国内 成果 内容 同行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西方学者的《资本论》研究,大多涉及人物、主要观点或流派的简要评介,关于研究特点、主要局限与发展趋势等总括性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纵观150年来西方社会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整体性否定”、“沟通与融合”及“超越式改造”等三种倾向混杂共存、交互影响、彼此制约;西方学者在研究《资本论》的过程中,存在着研究立场虚假中立、理论结论颠覆性强、研究方法多元冲突等局限;关注西方社会《资本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有助于我们拓宽《资本论》研究视域,创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掌握《资本论》研究的话语体系,融入国际社会《资本论》研究的主流。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研究 基本趋向 主要局限
  • 简介:<正>提起佩里·安德森(PerryAnderson),中国学者并不陌生。身为当代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史家,安德森的主要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后现代性的起源》、《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交锋地带》均已有中译本面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英国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安德森一直是国际左翼核心刊物、英国著名杂志《新左翼评论》的编辑和灵魂人物,被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称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最

  • 标签: 安德森 西方思潮 思想家 哈贝马斯 奥克肖特 谱系
  • 简介:对毛泽东第三世的影响问题之讨论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研究毛泽东思想对世界产生吸引力的原因;第二,毛泽东思想在1960和1970年代第三世斗争全盛时期的影响;第三,在后殖民社会中继续继承毛泽东遗产。现在,毛泽东的遗产仍然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对遭受全球资本主义毁灭性结果的农业社会(特别是印度和菲律宾)。本文认为应从战后全球资本主义视角,以及同革命中国相类似的社会的本土意识背景下来理解这一影响。

  • 标签: 中国革命 毛泽东 第三世界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哲学观念变革和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双重主题,这双重主题的交织和互动,不仅内在规定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演进的内在逻辑,也铸就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样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呈现其特殊意义的: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变革深刻互动,对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应;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有效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强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和中国立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意义 哲学观变革 现代性问题反思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发展内涵的研究也越来越充实。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把发展解释为,“发展既是一种物质现实,又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社会的、经济的和制度过程的某些综合,社会取得了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发展理论所要回答的主要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道路和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大规模的发展理论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第三世国家的崛起。许多学者把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作为发展的主要研究对象,涌现出多种发展理论。

  • 标签: 发展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 人类社会 第三世界国家 民族独立国家
  • 简介:<正>在西方文学理论的当代形态学研究当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最早作为政治异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西方文学理论"的当代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其理论主张的普遍"政治化",和其政治的"美学化"所致——在反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同时,走向了极端,走向了片面的深刻。因此要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问题,就不得不追究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在不同时期都发展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把握住其最为核心的部分,从而描绘一幅完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形图"概貌。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学理论 戈德曼 美学化 黑格尔主义 美学理论
  • 简介: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进行了初步梳理,总结了其基本特征和讨论的主要问题。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来自学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带有明显的学术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理论的实践性和战斗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简评 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职能 阶级关系
  • 简介:西方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中,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是建立在分离和对立基础上的“大小”“强弱”关系,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导致了诸如“政治衰败”“失败国家”等一些国家治理质量低下的现象甚至引发全球性危机。我们应该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确立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发挥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更为积极的功能和价值,构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符合国情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话语权。

  • 标签: 国家治理 二元对立 良性互动 国情特点
  • 简介:在17世纪的西方文化中,为了某种功用的艺术的古老艺术系统逐渐向现代纯艺术系统过渡,但古老系统的价值和实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情境仍然缺乏现代作者、艺术家观念的自主特征。艺术家的形象的关键要素如天才和灵感渐渐受到重视,但并没有凌驾于理性和判断力之上,而是与后者相协调。艺术家和身份和形象得到提高,但离现代艺术家的后浪漫主义的理念非常遥远。17世纪并没有固定下来的纯艺术范畴,但在个别艺术门类中迈出一些重要的过渡性步伐,为纯艺术范畴的出现打通了道路。在这个过渡期,艺术主要依据目的和功用来看待,但趣味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17世纪艺术观 古老艺术系统 现代艺术系统 纯艺术 趣味
  • 简介: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渗入无意识层面,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确立"实在"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立关系,便构成了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起点,"穿越幻象——认同症候"是其基本方法。从实在的"无"来勘破符号的"有"是这一方法的超越性所在。但是,偏执于实在的否定,沉迷于哲学化的玄思,又成为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两大重要缺陷。

  • 标签: 齐泽克 意识形态批判 实在界 “穿越幻象——认同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