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陆剑杰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我党历史上,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对毛泽东作出了学术评价,指出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作为哲学家,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突破普列汉诺夫解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硬核,多方面发展和创新哲学原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创造者;作为思想家,毛泽东的丰富思想遗产。

  • 标签: 学术评价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科学家 普列汉诺夫 南京市委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西方学者的《资本论》研究,大多涉及人物、主要观点或流派的简要评介,关于研究特点、主要局限与发展趋势等总括性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纵观150年来西方社会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整体性否定”、“沟通与融合”及“超越式改造”等三种倾向混杂共存、交互影响、彼此制约;西方学者在研究《资本论》的过程中,存在着研究立场虚假中立、理论结论颠覆性强、研究方法多元冲突等局限;关注西方社会《资本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有助于我们拓宽《资本论》研究视域,创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掌握《资本论》研究的话语体系,融入国际社会《资本论》研究的主流。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研究 基本趋向 主要局限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哲学观念变革和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双重主题,这双重主题的交织和互动,不仅内在规定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演进的内在逻辑,也铸就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样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呈现其特殊意义的: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变革深刻互动,对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应;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有效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强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和中国立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意义 哲学观变革 现代性问题反思
  • 简介:西方波普享乐主义借助网络传播的独特优势,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辐射其能量。它以所谓的自由、民主和性解放为幌子,把"美国生活方式"标榜为人类幸福的样本、理想的天堂,以此唤起大众的感性体验和生命冲动,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现阶段,以技术监控和网络传播立法相结合的措施强化对不良网络信息的过滤,提升大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的观念和行为选择,是有效防范和抵御波普享乐主义侵蚀的基本路径。

  • 标签: 波普享乐主义 网络传播 网络监控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开始得并不晚,几乎可以说是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同步。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是融入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之中的,所以它在众多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声音中表现得并不抢眼。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和观点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而且这一批判对整个西方左翼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以及我国理论对新自由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批判仍没有突破西方马克思主义惯有的"重批判、轻替代"的局限。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自由 技术资本主义 霸权 启蒙悖论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和解释,开辟了一条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道路。现代性的'启蒙机制'和其历史生成中的内在矛盾,透视了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突破现代性局限的理论尝试,并在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两者的比较视域中铺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理路,同时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生成逻辑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自身独有的学术特质,即整体性和广泛的具体性,这是其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航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根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还没有充分体现出这种特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学术意识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达成共识。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更好地发展,在学科设立十多年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出发,需要培育自觉地研究理论的意识,包括阐释理论、应用理论、发展理论;培育自觉地研究人的意识,既要从宏观的人民的角度进行研究,也要从具体的人、人群、阶层的角度进行研究;培育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的意识,加强智库建设;培育自觉地进入和研究网络的意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成果真正能够在网络上“生存下来”,真正起到育人作用;培育自觉地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对接的意识,提升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接地气;培育自觉地进行中国创新的意识,创新中国的学派和概念,形成中国的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术特质 学术意识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联系与区别,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主要的研究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哲学基础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中进行分析,方可凸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解读,和其对待现代性的辩证态度与现实取向。正是这样的理论旨趣,为正处于现代化进程攻坚阶段的我国所走的中国道路提供了可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深化改革寻取更为广博多元的理论借鉴、问题导源和思想启示。但是,只有确证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理论气质上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意义,才能使之真正为我所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诠解,才能得以更加明晰。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批判理论 中国道路
  • 简介: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的办刊历程的回顾,倡导在新的时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学术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专业性学术期刊应担负起历史使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学术共同体 建构
  • 简介:2016年12月1日,以“弘扬两德精神、争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第二届宗旨论坛·“两德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四JlI省仪陇县召开。论坛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全国红色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和井冈山干部学院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共仪陇县委、仪陇县人民政府承办。

  • 标签: 延安精神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论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教育研究中心
  • 简介:2017年6月9日,由四川文理学院和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在四川文理学院召开。来自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四川文理学院、清华控股集团文创文产研究中心、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达州市、广安市、巴中市、南充市、商洛市、阆中市等地的党政部门领导近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为川陕革命老区及研究院的发展建言献策。

  • 标签: 学术论坛 革命老区 成立大会 研究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 简介:具有"实践型"与"理论型"双重面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历史进程应当包含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两个方面。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协同。界定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二元互动关系格局出发,深刻把握结合是关键、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中介、以解决中国具体重大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的"三重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维度从建党后就逐渐由非自觉向自觉展开,在推进实践化的进程中也逐步迈开了理论化步伐。从理论与实践双位叠合的视角而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整逻辑起点的生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 六届六中全会
  • 简介:2017年10月21日,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上海市马研会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成功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学术研讨会 社会发展 科技思想 上海市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唯物史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5月19日-21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北京市委党校、福建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福建日报》等报刊的编辑、记者近5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学术研讨会 唯物史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邓小平理论研究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洛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10月22日,由南京大学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15余家期刊编辑部、报社、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近11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围绕“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主题,以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世界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了我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候,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之际,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于2017年8月28日在新县这块经受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洗礼的热土上,组织召开"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刘邓大军 大别山 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 忠诚
  • 简介:为了认真总结2016年度的工作,全方位汲取编委及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对办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2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以下简称《学科研究》)编委会2016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学科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育部社科司教学处调研员陈睿,《学科研究》常务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雷声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学科研究》主编阎志坚主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