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杜尚、克利、康丁斯基、瓦萨雷里等许多人与原型这个概念的密切啮合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到原型在多大程度上兼具有实物模型和概念策略的双重特征,以及它以何种方式横贯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景观。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早期艺术对原型的有意识的运用,拟对原型这一概念作出仔细思考。由原型所产生的美宣告了这一概念不再至关重要。

  • 标签: 艺术 收藏 设计 原型性 科学
  • 简介: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人物,国家问题曾是他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列斐伏尔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不存在一种连贯的和完全的国家学说体系。虽然国家问题是马克思经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已确定了方向,但是马克思生前并未能使国家问题理论化和系统化。列斐伏尔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就旨在于制定一种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四卷本的著作《论国家》就是他在这一方面的一个尝试。

  • 标签: 国家理论 列斐伏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国家问题 原型
  • 简介: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丰功伟绩。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是紧紧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当坚持党的历史决议所作出的科学评价,辩证地、历史地分析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根源,注意坚决而又科学地维护毛泽东与邓小平这两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守护",排除对党的领导人情绪化、简单化、片面化、任意化的错误评价的干扰,沿着毛泽东和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命运共同体 “守护神”
  • 简介:在以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人类普遍面临着审美经验贫乏的现实。本雅明认为这根源于艺术品韵的退隐。机械复制带来艺术作品韵的消逝,而技术却可以将其再现。本文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分析艺术品在膜拜与展示两种价值之间运动的原理,以求得艺术品韵再现的契机,进而重获审美经验的可能性。

  • 标签: 摹仿 光韵 技术 机械复制 艺术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