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巳故的文学大师汉斯·迈耶尔对阿多诺的论说主义曾有过非常到位的描述。在他看来,阿多诺的这一反整体性、未完成的文风似乎是自天而降的个人天才创造。对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论说"应当是由齐美尔首先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特殊文体。这一学形式经过青年卢卡奇、本雅明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写作方式。而阿多诺则是在本雅明及尼采的影响下,接受了这一学形式,成为了论说文文体的集大成者,并将其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及文学写作的理论武器,发展出了自己的"论说主义"。通过对论说文思想来源及风格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任何理论家的思想都有其理论来源,绝不是横空出世的。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阿多诺的"论说主义"。

  • 标签: 论说文 阿多诺 齐美尔 卢卡奇 本雅明
  • 简介:刘少奇的党建理论中蕴含了深刻的党员主体地位思想,在《论党》一中有集中体现:注重"党员的自觉性自动性",强调了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作用;提出党内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申明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方法论依据;深刻阐释了党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规定的党员义务与权利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党员主体地位的逻辑基础和法规保障;科学论述了民主集中制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党员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大力号召广大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民主方式。

  • 标签: 刘少奇 党员主体地位 党内民主
  • 简介:·安德森教授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社会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科学和女性主义研究,他的研究主题涉及政治理论(主要研究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福柯、东方主义的论争,以及批判犯罪学理论等。笔者于2016年10月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参加'第五届海外华文期刊高端论坛',之后特地去拜访了他并进行学术交流。我们交流的主题包括乌托邦、他的《马克思在边缘》一书及其重要性、他关于弗洛姆的论文、知识界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看法、爱尔兰革命、特里·伊格尔顿关于爱尔兰文学和爱尔兰社会运动的研究,以及他接下来的研究课题等。

  • 标签: 乌托邦 马克思 弗洛姆 革命 社会运动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诺曼·莱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结构与过程的方法,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忽视人的实践性和主体性,是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相悖的机械决定论。因此,莱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对立起来。这体现了莱对辩证法理解,他看到了辩证法与人的主体生存的紧密联系,但误读了恩格斯的辩证法。他所谓的马克思反对恩格斯的观点,在根本上也是站不住脚的,但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 诺曼·莱文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的主体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的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的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动和亟待引导的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的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的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的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马事件” 媒体奇观 家庭婚姻伦理
  • 简介:真理如何展现出现实的力量,这是真理的现实性问题。马克思把现实性看作在现存基础上具有本质性与合理性的存在,把真理看作是正确认识基础上客观化和对象化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性 客观化
  • 简介:一切经典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要真正读懂经典至少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二是能够批判地理解作者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 标签: 思想理论教育 共产党 宣言 读法 作者
  • 简介:一本讲述政治家观点的书,20世纪末世界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都离不开他的名字,不能不引起有兴趣的读者的热切关注。米·戈尔巴乔夫与鲍·斯拉的访谈录第二版增补版探讨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国历史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政治问题。这是世界级政治家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一场生动坦诚、时而也是尖锐的对话,在读者面前展示出苏联第一位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开始在苏联实行改革时所遵循的观点和动机。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政治学 21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 重大变化 政治问题
  • 简介:作为一种解读范式,“回到马克思”是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内容及其方法论的系统工程。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对“回到马克思”内涵的理解互有不同,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重视客观事实和史料价值;二是强调阅读原典和主体思考;三是主张激活文本和促进重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路径 系统工程 方法论 思想史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与中国实际问题之差异。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有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而且引发了思维方式革命:否定了从文本原理出发讨论现实的经院哲学思维定势,破除了对“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就能保证革命胜利”的迷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 中国 哲学思维 思维方式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实践方面,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进程方面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从理论方面,即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发展来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结果。

  • 标签: 中国特色 哲学 立论 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 矛盾运动
  • 简介:十九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是新时代举旗定向的科学论断,其深层意蕴须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中加以探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 社会科学 转化 天津 科学论
  • 简介:作为“科学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中,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为“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等重要观点。

  • 标签: 中国特色 纪检监察 人类社会 共产党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为基础,在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西方 当代价值 社会科学 吉首大学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