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西思想的整体形成中,阿尔都塞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青年学生西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父'阿尔都塞之间的相遇,奠定了西日后与阿尔都塞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路的一种充满张力的争辩性关系。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结构主义式的理论创新,具有开启一个时代的革命性意义。而西谨遵师教,对《资本论》做出症候式解读并以此而形成其学术处女作《'批判'的概念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尽管在其日后'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道路中屡遭否弃,但其思想的基本立场乃至学术方法等其实都可以在这篇论作中找到某种理论'原型',因此,可称之为西学术思想的一个'反向'的起点,或者是'结构性'的开端。

  • 标签: 朗西埃 阿尔都塞 《“批判”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 影响
  • 简介:斯普马克的《失忆》是作者自我镜像的投影,通过镜像失忆者叙述失忆才是可能的,文中所示的寻找"L"、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本中荒诞的存在,皆根源于作者力图打破文本内外界限的努力,是卡夫卡、加缪笔下人类困境的延伸。它表现为文本中的作者与文本、文本中国家官僚体系与自我、文本中隐在的父亲与自我三重镜像,突显了西方文化语境中神义与我在的双重悖谬关系,是人类现代性困境中永恒的隐喻。

  • 标签: 叙述 自我 他者 镜像 神义论
  • 简介:兹·法农的反殖民主义思想融合了多种理论资源,他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揭示了黑人在面对殖民统治时内心的动荡不安以及他们在身份认同上陷入的严重危机。与法农所运用的精神分析具有同样效果的是,他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话在认识层面进一步祛除了这一欧洲思想的消极影响,并论证了殖民主义造成的恶果;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修正中,法农明确了斗争的方向,这些都为他的反殖民主义立场打下了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 标签: 弗朗兹·法农 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 曼诺尼 殖民语境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9日,美国社会主义大会在芝加哥举行,这是在特普执政以后,继纽约左翼论坛之后召开的又一次犬规模的左翼学术论坛;是左翼学者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探寻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学术盛会,凝聚了北美左翼力量,唤醒了工人阶级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北美左翼学者的学术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会设置了100多场专题讨论,主要有三方面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危机的关键;二是特普时代的美国面临多重危机;三是社会主义者应当在美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 标签: 美国社会主义大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特朗普时代
  • 简介:<正>20世纪文论史上,文学的政治性一直是聚讼纷纭的问题,而这个话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文学形式有否政治性。在形式一结构主义将文学形式当成文学的本体所在的观点具有极大权威性和影响的时代,要证明文学的政治性,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证明文学形式具有政治性,克服了它,其他的方面就比较容易解决。正因为这个问题的难度和重要性,所以,它也成为文学非政治论者抵制政治论诗学的最有力武器和最重要的堡垒。如果弗·杰姆逊关于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归根到底都是政治的"判断是合适的,那么,从根本上讲,从人类社会历史视角切入对文学问题阐释的马克思主义文

  • 标签: 政治论 文学批评理论 文论史 历史视角 俄国形式主义 杰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