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陆剑杰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我党历史上,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对毛泽东作出了学术评价,指出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作为哲学家,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突破普列汉诺夫解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硬核,多方面发展和创新哲学原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创造者;作为思想家,毛泽东的丰富思想遗产。

  • 标签: 学术评价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科学家 普列汉诺夫 南京市委
  • 简介:<正>编者按语:2012年12月,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政治活动家、美国激进政治的最著名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在一次访谈中称拉康和齐泽克等人为江湖术士(charlatans),指责他们无非故作姿态,爱用一些多音节时髦术语而已,其理论也不过是空谈,始终缺乏精确性和任何可实证的内容。事实上他一直对此类批判理论家猛烈抨击,甚至不屑一提。乔姆斯基此说一出,迅速在学界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该访谈片段在2013年6月被转贴到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之后,除专业学者关注外,普通读者也被吸引进来,在线点击率激增。由于拉康早已仙逝,不可能对此作出任何回应了,但阔样身居理论界重要地位、且喜好辩驳的齐泽克显得不甘示弱,仅仅一周后就在YouTube网站现身,发表了《犯经验主义错误能如此公者实在难找》的谈话进行反击,言谈中齐泽克痛斥乔姆斯基过分依赖实证数据,所以经常

  • 标签: 齐泽克 实证数据 批判理论 专业学者 政治活动家 实在难
  • 简介:本文认为遵义会议只是使毛泽东重新进入红军最高决策层的开始;而其红军统帅地位则是在石厢子会议与鸭溪会议上得到完善,最终完成于苟坝会议,新“三人团”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在军内最高领导地位的正式确立;通过会理会议,毛泽东在红军中的统帅地位不仅在组织上,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公认;而沙窝会议则最终完成了从组织上被任命为党的最高军事负责人这一重要程序。

  • 标签: 毛泽东 红军统帅地位 形成与确立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人民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执政之基 习近平
  • 简介:蒋建农在《党的文献》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探讨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可以从“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时期”两个概念,即从遵义会议本身和从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其决议的最后通过乃至下发、传达与贯彻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遵义会议本身虽然并没有推举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

  • 标签: 遵义会议 领导地位 毛泽东 地位问题 《党的文献》 军事指挥
  • 简介: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对改革开放的新诠释与再表态,解决了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南方谈话有六个创新点: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验和创新;加快发展经济是解决中国难题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两手抓;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坚信将有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南方谈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分水岭,是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纲领,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总遵循。南方谈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实现全党在认识上、行动上的统一,完成'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拯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作为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灵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开拓了光明的前景。

  • 标签: 邓小平 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 简介:为纪念李达《社会学大纲》问世五十周年,本刊特发表王炯华同志《论李达〈社会学大纲〉的历史地位》一文。该文通过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特别是苏联哲学的关系的考察,论述了《大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同中外近现代哲学的历史渊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地位 辫证法 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
  • 简介:卢梭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舆论家,是18-19世纪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国理论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地吸收卢梭著作中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理论的资源,但始终划清同卢梭之间政治立场的界线,认为卢梭是资产阶级左翼思想家和理论家,其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是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格格不入的。卢梭和启蒙学者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主义所要批判和摒弃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努力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受苦大众谋求真正的解放,使无产阶级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共和国。因此,卢梭的理论只是法国的社会主义和政治历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众多的理论一起,共同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影响。

  • 标签: 卢梭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在风云激荡的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肩负时代重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前途相统一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眼光敏锐观察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风云,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入思考在多极化战略态势中如何保证中国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整个世界的战略稳定,提出以主动进取的姿态从加快自身发展和扩大外在影响两个方面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 标签: 江泽民 多极化 中国共产党 第三代领导集体 国际地位 伟大复兴
  • 简介:国外学者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一直很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邓小平还在世时,已有“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东亚与非洲研究所和美国洛杉矶举行‘邓小平业绩研讨会”,来探讨、评价邓小平及其历史地位等。前不久,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的新作《邓小平时代》相继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三地出版发行,更是把邓小平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广泛关注。

  • 标签: 《邓小平时代》 评价 历史 20世纪90年代 中国问题研究 邓小平研究
  • 简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文化的主潮,成为引领20世纪中国走向繁荣的主流思想,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其革命实践介绍、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学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讨论。中国共产党内外、专业学术领域内外所进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的相关性的讨论,彼此间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内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同时。研究中国共产党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专业学术研究的历史,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体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智慧、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本土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训。这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使命。

  • 标签: 中国 马克思主义 学术史研究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以及由此形成的“四个自信”进行了大量有益研究。然而,在一些关于“四个自信”的研究中,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未能消除的“党八股”“形式主义”“标签化、空泛化”现象。切实把握文化自信乃至“四个自信”的思想真谛,需要厘清几个基本问题:其一,“四个自信”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习近平“四个自信”思想的逻辑演进;其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文化自信同文化自觉的关系;其三,文化自信同“三个自信”的关系及其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四个自信”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乃至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 标签: 文化自信 内涵 地位
  • 简介:陈扬勇在《苏区研究》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的关系问题,是中共党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 历史结论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否定
  • 简介:<正>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有无“否定之否定”的地位?国内研究者对这个问题似尚无明确的答案,一些研究论著多半采取回避或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也难怪,因为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本身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历来有争议,至今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或比较一致的意见,在论到毛泽东哲学思想时,自然歧议就更大了。众所周知,斯大林把否定之否定定律当作黑格尔的遗迹加以摒弃。毛泽东同志没有纠正这一偏颇,他的文章中也从未提过否定之否定定律。在他的后期有时提到“肯定、否定”,

  • 标签: 否定之否定 毛泽东哲学思想 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 部分质变
  • 简介: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思想基石、动力源泉和核心成果。以问题为中心,坚持实践第一和返本开新,是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建构自身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立场和动因。研习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共同创造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是这一哲学的启蒙者,毛泽东是这一哲学的奠基者,而邓小平是这一哲学新阶段的开创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毛泽东就提出并阐释了大量哲学学术问题,足以驳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低为政治话语的论者,也足以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对这一哲学的研究,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学术创新 显性和非显性形式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亟待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及知识生产,建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对个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尝试,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实例。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载体和归宿。个人思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目标的直接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自然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人为个人”。要思想,既是人的内在动机又是内在机理。个人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真实场所,思想实践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人为个人”中的“人为”是个人之为与社会之为的协同,个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个人。遵循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统一规律开展积极的思想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情趣和富于意义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 思想空间 思想实践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新技术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调整我国文化产业结构,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特别是中心城市,应把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作为重点,着重做好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文化创造、完善产业链、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工作。

  • 标签: 文化产业 新兴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