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马克思早期的文本分析不难发现,马克思思想与启蒙政治哲学的辩证关系不仅表现在对启蒙政治术语的运用上,更体现为对启蒙式的现代性政治的超越。从《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一方面沿着启蒙主义的道路猛烈抨击普鲁士的现实政治,另一方面则在“真理”的追求中体现出对启蒙的不满。马克思最初建构的唯物主义政治解放的愿景,不仅能够被归结为对黑格尔的国家和市民社会理论的纠正,更应该被理解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基质中的生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伦理 马克思 真实
  • 简介:我们从不否认启蒙运动的伟大功绩,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启蒙之后的世界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了启蒙运动中所蕴含价值观念的局限。其内在根源在于:其一,启蒙精神自身蕴含着欧洲文明危机的种子,在今天已经展现出来。其二,“时空压缩”与“网络社会”的出现,造就了超越地域与国家限制的金球化经济。因此,以现代的观念与原则去面对全球化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滞后。实际上,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理论中,“新文明”已经开始萌芽。对此,马克思指出,这将是在经济社会形态终结之后,有别于技术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则进一步说明,新文明应以“互存共生为原则,构建以人、自然、技术、文化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另一种全球化。

  • 标签: 新文明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 简介:马克思的父亲、未来岳父和中学校长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特别是中学时期的性格特征、志趣爱好和思想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最初具有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就是在这三位长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中学时期的启蒙世界观主要反映在其三篇中学作文中,他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寓道德于宗教论证之中,追求人格上的完美;崇尚理性,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力求在理性框架中内把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启蒙世界观 起源 表现
  • 简介:在维尔默的思想体系中,政治伦理学处于核心地位,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作出了重要贡献。维尔默政治伦理学的理论前提,是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规范基础进行重建,并构建所谓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而对启蒙辩证法进行重新诠释,则是对批判理论规范基础进行重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维尔默的视闽里,启蒙辩证法作为启蒙理性批判与资本主义批判的融合,是一种理性的历史辩证法;作为知识论批判与唯物主义批判的交织,它最终变成了阴郁的现代性理论;这样,启蒙辩证法就从工具理性批判到“工具理性的他者”。当然,要想真正理解“启蒙辩证法”,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启蒙是什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原因何在?如何定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批判”?维尔默站在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立场上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的阐释,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启蒙辩证法》,而且为其政治伦理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阈。

  • 标签: 维尔默 政治伦理学 批判理论 “政治伦理转向” 启蒙辩证法
  • 简介: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困境,接着探讨了第一次启蒙的局限,即对自己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理解。最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反思第一次启蒙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次启蒙,并概括了第二次启蒙的理论取向。

  • 标签: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启蒙 第二次启蒙
  • 简介:<正>启蒙不仅是现代化的前提,而且也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经历过现代思想启蒙运动。启蒙的彻底与否,事关现代化的成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当归功于它们启蒙的彻底。但在中国,启蒙是不彻底的,它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未完成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启蒙 启蒙运动 中国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 历史任务
  • 简介: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哲学的关系是一项以往受到忽视的重要学术议题。基于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苏格兰启蒙哲学以崭新的经验理性主义和关于现代生活的务实取向而走在了时代前列,并引导启蒙精神向社会物质领域纵深推进。具体而言,苏格兰启蒙学派分别在历史观、正义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三个层面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话语与问题意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深入挖掘苏格兰启蒙学派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与分殊,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质与理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本质内涵,以及在今日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下重建劳动主体性与解放的力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苏格兰启蒙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凸显了不同的面相,发挥着不同的启蒙功能,而普遍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继现代民族国家思想启蒙、现代市场经济思想启蒙之后的第三次实践性的大规模启蒙活动。自“五四”以来就提出的国民性改造与现代性个体性价值启蒙的任务,直到新世纪的今天才真正具有了现实的基础与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开始发挥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的功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 现代化 公民
  • 简介:王征国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学界在诸多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和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毛泽东在平民教育方面的贡献和见解的研究,迄今为止还不多见,一方面关注的学者不多,一方面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实际上,平民教育是毛泽东一生都高度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平民教育 毛泽东 研究成果 干部学院 井冈山
  • 简介: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发展的方向,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教育改革等问题。教育的地位问题。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这也是我们国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

  • 标签: 邓小平教育理论 邓小平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新人 科学技术
  • 简介: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历史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准确把握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开展历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习近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既有对一些国家在历史教育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也有对当代中国历史教育现实问题的正面回应,还有对今后中国历史教育发展思路、原则和方法的深刻思考。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教育思想的运用和创新,为当代中国的历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历史 历史教育 以史为鉴
  • 简介:<正>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把青年培育成为什么样的人,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在阶级社会中,青年历来是各阶级争夺的对象。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为无产阶级指明革命道路的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的任务。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列宁也认为,由于青年担负着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因而无产阶级就应特别注重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无产阶级 革命道路 西方资产阶级 革命事业 知识分子
  • 简介: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军事教育,其军事教育思想深刻反映了军事教育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上推进了我军军事教育思想的发展。邓小平的军事教育思想中,把军事教育训练放在战略位置上是核心内容,"三个面向"是灵魂,科学性、创造性、时代性是其本质特征。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深化我国军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军事教育,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军事教育思想
  • 简介:孙永安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髓包括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为我国后来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当前我们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启示。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当前,

  • 标签: 毛泽东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思想理论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手法高超,技术娴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邓式'风格。探析、研究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点是:青年是革命建设大业的未来;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闯将';青年可以增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活力;青年是各种阶级势力争夺的目标。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内容和侧重点非常明确,即用理想信念、法律纪律、优良传统、中国历史、道德品质教育青年。邓小平青年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是:说服引导,不搞运动,不压制;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事实说话,不强迫;联系实际,求实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齐抓共育,长期坚持;相信青年,关心爱护青年。

  • 标签: 邓小平 青年 青年教育
  • 简介:由广安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所周华银副教授编著的《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是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核心研究成果。该书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研究、实证研究、体系研究、发展性研究四部分,反映了近年来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职业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研究 邓小平 教育研究中心 发展性研究 《概论》
  • 简介:罗建华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深刻滋养下,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在其生动的干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从多个维度积极生发和呈现。从毛泽东对干部教育的重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的阐述与诠释中,充分彰显了其干部教育思想对大众教育模式与精英教育模式的双重超越:对大众教育模式的超越体现在,一方面基于对受教育者特殊性的认识,他认为教育不应止步于大众教育的水平和层次。

  • 标签: 干部教育思想 双重超越 毛泽东 普遍性与特殊性 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
  • 简介: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教育发展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观,认为教育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依据,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发展教育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其次是教育发展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思想是邓小平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强调在教育起点、入学机会和教育资源配置上实现教育公平。再次是教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人民、提高公民素质的根本指导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教育发展观 现代化建设 社会进步 教育公平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旧中国,由于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下,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重视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既是保障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毛泽东 农民 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