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属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把握其文化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现,是应对我国社会文化现实问题必然选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全方位作出文化选择,即树立文化科学理念,遵循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内在规律,借鉴、应用古今中外文化传播理论和研究成果;把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注意活动思想性和生动性、多样性有机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树立系统观念和全局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文化属性 文化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全面推进,法治理念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重要领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最新理论成果,其核心是要解决'中国法治从何处来''当下中国法治如何'以及'中国法治往何处去'这三个时间维度上重大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政治、文化和社会三大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个未完成存在,需要我们不断根据新实践要求去充实它、发展它、完善它。

  • 标签: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内涵 属性
  • 简介:尚庆飞在《学术界》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就目前毛泽东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表现而言,许多讨论都是以所谓客观中立性学术讨论面貌加以出现,似乎呈现出所谓“去政治化”之倾向。我们以为,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实质绝非是单纯学术讨论,而在本质上关涉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那样,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研究 思潮 本质 “去政治化” 学术讨论
  • 简介:《论犹太问题》在政治国家确立、市民社会解放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宗教问题。与基督教超越尘世性质一致,政治国家超越于市民社会之上,实现了作为抽象普遍性基督教精神,并使现实个人提升为抽象类存在即公民。马克思认为,与此相反,自私自利犹太教精神在失去了普遍性市民社会中得到实现,而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并沦为缺陷定在私人则成为犹太。市民社会作为犹太精神实现,只有在基督教世界,即实现了基督教政治国家中才能得到实现,因为基督教、政治国家实质是抽象普遍性即二重性:普遍性从现实中分离出来并成为抽象,使现实变成缺乏自身普遍性缺陷定在,同时作为一种现存东西与缺陷性定在相并列,在现实生活和个体身上完成二重性。扬弃宗教根本,是扬弃二重性。

  • 标签: 宗教批判 二重性 抽象的普遍性 缺陷性定在
  • 简介:八大前后,毛泽东和第一代党的领导围绕"第二次结合"历史任务,"以苏为鉴",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特别是要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主义社会与矛盾 正确认识和处理
  • 简介:'现实个人'是唯物史观重要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是当前人学研究中基本概念。从多个维度对'现实个人'进行全面深入辨析,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地把握这一概念科学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根本特征,更为深刻地理解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辩证关系。

  • 标签: 现实的个人 维度 资本家 工人 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住宅“二重性”是指它双重起源、二维存在与本质、双重功能和作用等.住宅“二重性”是由人活动“二重性”即筑与居所决定.从这种“二重性”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人类自由真谛,这就是:自由是在身体满足基础之上精神追求,是精神所具有的特性;自由不是对自然、社会、他人占有而是看护;自由不是一种理想、纯然状态,它总是与不自由、限制、束缚等相互交叉地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住宅 自由
  • 简介:斯塔尔从政治维度切入,以一种独特视角透视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提出为了树立真理拥有者在党员干部中相对权威,改造干部主观世界以抗击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实现全体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终极价值取向,毛泽东发起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群众路线以及管理与技术才能培训为核心内容干部教育,并运用讲授法和榜样示范法以简洁明了讲授方式亲自参与了这种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从干部教育维度透视斯塔尔毛泽东研究,能够窥见其研究文本解读模式缺陷,也能够从中挖掘出有益于我们继续深入毛泽东研究方法论资源。

  • 标签: 斯塔尔 毛泽东 干部教育
  • 简介:黑格尔以人类思想史为基础建构了思想内涵逻辑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理论自觉.黑格尔辩证法留给《资本论》辩证法直接理论资源在于,提供了具体而不是抽象历史原则,启示马克思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追问人与世界现实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吸收了此一原则,通过经济范畴辩证运动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根基和内容,实现了《资本论》历史内涵逻辑辩证法.

  • 标签: 《资本论》 辩证法 思想的内涵逻辑 历史的内涵逻辑
  • 简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健全党权力规则体系。党权力规则体系是由全党共同制定和执行,并以党内法规、政治规矩与工作制度相统一形式表现出来,旨在规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权力全部规则总和。这一体系是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历史命题、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当代命题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现实命题统一回应。同时,建构党权力规则体系必须确立权力运行原则、权力运行边界和权力运行过程。

  • 标签: 党的领导 权力规则体系 理论 价值 运行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之间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创新理论,提供有益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原始创新与实践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创新理论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文字游戏式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
  • 简介:在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青年马克思对物质概念经过了一个从贬抑到接受再到深化过程。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无生命基质、实体被马克思理解为物质自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将具体事物作为出发点,表明马克思站到了一般唯物主义立场上。到了《德法年鉴》时期被确立为理解物质问题关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立足于对象化理论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视为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神圣家族》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观点做了清晰阐发。《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实践概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统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将历史性存在理解为物质本质样态,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物质概念完成。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物质概念 实体 关系 历史
  • 简介:本文从乌托邦美学框架出发,考察樱井大造带来跨东亚帐篷剧文化现象,探讨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帐篷剧戏剧美学形式。帐篷剧其实是一种流动乌托邦,对于当下全球化政治经济逻辑带有一种批判,其美学化时空,以及'他者化自我'戏剧创作和展演过程,打开了演员与观众身体想象力,创造了主体再构造可能,最后形成共同体新想象,于是,在情感与劳动双向作用中,我们看见新乌托邦在地平线浮现。

  • 标签: 樱井大造 帐篷剧 乌托邦美学 他者化自我
  • 简介: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继承党优良传统,以非凡理论勇气、高超政治智慧、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总结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把握内在本质和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治国理政系列思想,丰富发展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 标签: 习近平 经验观 治国理政
  • 简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习近平就一直高度关注党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一系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思想观点,内容涵盖党新闻舆论工作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原则、重点任务、基本要求、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历史条件下党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 标签: 习近平 新闻 舆论
  • 简介:本文从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乐观向上、团结合作、众星拱月精神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毛泽东眼中长征精神,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那一段艰难而又辉煌岁月,对于总结党历史经验,弘扬党光荣传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长征精神 当代价值
  • 简介: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科学技术观,具有浓厚乌托邦思想。他不仅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经济批判维度,而且创新了科技观生态批判维度,提出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并从政治生态学视角将科学技术分为'集权式'技术和'分散型'技术,指出科技异化、生态危机最终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虽然高兹这些生态科技观具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乌托邦'情结,但无疑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有着重要启迪。

  • 标签: 高兹 生态社会主义 技术乌托邦
  • 简介: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各国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强大思想武器,是夺取革命和建设之伟大事业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确保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持续成功关键和重要保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尤为突出,可谓居功至伟。但他种种独创性思想理论观点和实践,比如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农民充当中国革命主力军等等与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点相异而往往被视作“异端”,不断遭受质疑。但面对时代性困局,究竟是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结论和个别观点上而教条式加以遵循,还是敢于结合具体国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创造性使用和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异端” 毛泽东 史华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简介:冯契'智慧说',通过分析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和价值界内涵和演化,提出天道与人道和谐根本在于实践活动;通过分析科学和人文不和谐哲学根源,提出'转识成智'这一现实路径来消除科学与人文之间鸿沟;通过对物我关系考察,提出借助特定劳动组织实现群体与自我和谐。冯契描绘这幅和谐哲学图式,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思想资源和有益现实启示。

  • 标签: 冯契 和谐 智慧说
  • 简介:史衍朋、高奇在《周易研究》2016年第2期撰文认为,毛泽东辩证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苏联哲学教科书中辩证法并不完全一致,毛泽东辩证思想来源除了马列主义辩证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辩证法思想,尤其是《周易》中辩证法思想。

  • 标签: 辩证思想 《周易》 毛泽东 辩证法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