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有影响的领域之一。对一个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对领导文化建设规律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一个政党领导经验成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党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生活 领域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贯穿于党的历史全部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早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之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五四时期出现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较大规模的论战正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开启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五四时期 早期 论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问题与主义”
  • 简介: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学术讨论会于8月2日——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在动力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推动社

  • 标签: 社会辩证法 学术讨论会 自我调节功能 动力问题 哲学学会 社会机体
  • 简介:19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融合,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启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和萌生,总是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紧密相连,总是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理论观点的交融、碰撞密不可分。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19世纪的背景条件,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我们无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样,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离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也就无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简介: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实际,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领导开展了大规模学习活动。回顾这学习活动,可以得出以下启示:越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领导水平,是历次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历次学习活动的重点;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成为历次学习活动的主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是历次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是历次学习活动的理论追求。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学习活动 领导干部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洛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半个多世纪前,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段谈话,被人称为"延安窑洞对"。黄炎培写有《延安归来》,其中采用"周期率"一词。后来,有人提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其实,查阅黄炎培原著,并结合当时的具体语境,不存在后人对黄炎培的误引,也不存在黄炎培的误用。黄炎培与毛泽东讨论的不是历史规律,而是由历史规律决定的既可能发生也可能摆脱的历史现象。"率"用于表达不确定性,"律"表达的确定性强于"率",用"周期率"比"周期律"更符合原意。

  • 标签: 毛泽东 周期率 周期律
  • 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推进李大钊研究,从2017年1月起,我们就李大钊纪念与研究的相关问题,对刘桂生教授作了数次专访。刘教授指出,从中共七大前后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李大钊纪念活动。

  • 标签: 李大钊研究 新中国成立 纪念活动 教授 历史学家 精神价值
  • 简介:'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扎扎实实抓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继承了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作风,是在党的建设方面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实'的提出把握了很好的时机,为在党内'四风'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有所激化、社会进入经济转型的矛盾多发期如何进一步搞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新方法;'实'拓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抓住'严'和'实'两个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专题教育的重点放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

  • 标签: “三严三实” 习近平 邓小平 党的建设
  • 简介:2018年7月17日,四川省政治学会“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暨第六届理事会会长会议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主持,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教授、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裴泽庆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教授、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李俊教授、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万和教授以及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政治学会 第六届理事会 专家座谈会 省委党校 会长会议
  • 简介:(一)1984年第3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动态》刊登的《试论〈毛泽东书信选集〉对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意义》一文,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作者对《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作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理论意义的见解。但是文中有一段话,提到'一九三七年四月,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出版,这是一本以答读者问的形式写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九月间,毛

  • 标签: 《矛盾论》 毛泽东哲学思想 《实践论》 哲学与生活 《毛泽东选集》 一九
  • 简介:<正>为了回答曾簇林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说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并致朱立元同志》(以下简称《说》)。仔细拜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新意不多,基本上是对她前一篇文章《再说》的复述,只是论述更为繁琐、庞杂些,逻辑也似乎更为混乱些。本不拟另写文章回应,但考虑到: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曾先生一而再、再而地批评我,我若置之不理,有拂她的苦心;第二,《说》毕竟在论述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曾先生 林教授 实践范畴 朱立元 存在和思维
  • 简介:2005年,由全国“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中共浙江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在杭州召开的“‘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先进建设”理论研讨会,围绕党的先进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三个代表” 党的先进性 重要思想 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党员先进性教育
  • 简介:各投所有各获所———学习党的十五大关于按要素分配的重大决策钱世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一决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还是分配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

  • 标签: 按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 国有企业 要素投入 要素收入 分配方式
  • 简介:此文系新岛淳良所著《毛泽东的哲学》一书第章摘译。该书的特点是针对日本国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有助于了解日本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动态。我们拟陆续摘译该书的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 标签: 三阶段论 武谷三男 本质论 《实践论》 坂田昌一 实践论
  • 简介: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肩负的大历史重任。这大重任也是对邓小平的“步走”发展战略的巨大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来源于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新的“步走”发展战略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七大、十八大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小康社会思想;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没有科学的参照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识就不可能科学和准确。

  • 标签: “三步走”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 历史重任
  • 简介:邓小平分别于1963年、1975年、1977年和20世纪80年代初四提出学雷锋。这四在历史转折关头提出学习雷锋好榜样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诉求,是在总结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而提出的。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向雷锋“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学雷锋活动的规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邓小平提出学雷锋,对于纠正将雷锋和雷锋精神简化、神化、泛化、老化等错误倾向仍具有现实价值,对学习雷锋精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仍具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雷锋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