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周靖:正如我们看到那样,自古典实用主义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拒斥大写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但在对《表达主义、实用主义和表征主义》(Expressivism,PragmatismandRepresentationalism)一书简介中,你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在哲学传统中一直是表征主义敌人,但他们是自然主义友人,这里自然主义指的是休谟和尼采意义上自然主义。”我第一个问题是,当你在说休谟意义上自然主义时,你指的是哪种自然主义?此外,在著名文章《无表征主义自然主义》^①中,你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即“哲学自然主义”(philosophicalnaturalism)。这两种自然主义有什么不同?

  • 标签: 实用主义者 表征 自然主义 哲学传统 意义 休谟
  • 简介: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v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伦理学与哲学中心主任保罗·霍伊宁根一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报告题目为《论物理知识局限》。

  • 标签: 哲学分析 物理科学 讲堂 综述 历史 大学教授
  • 简介:人类对个人行为批判反思能力往往被认为与自由和责任问题相关。在哲学中,这种观点体现为对认识能动主张。然而这种主张事实上面临着多重困难。首先,这种对知识反思要求会导致无穷回归这一严重后果。第二,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反思为决断提供了可靠保证,从而有助于区分异己欲望和真正属于认知者欲望,然而反思自身可靠却是有问题。此外,关于第一人称视角、谨慎思考以及认识责任感主张并不足以使认识能动讨论合法化。这些关于认识能动几种动机都不同程度地预设了某些关于反思断言,而实际上,这些断言却与现今最有用证据相左。据此,目前对认识能动概念诸多论述和辩护方式都是有问题

  • 标签: 欲望 信念获得 无穷回归 反思的能动者 谨慎思考 认识的责任感
  • 简介:随着当代科学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塑造什么是信念和什么是理性之人观念,因为我们相信事情多于我完全知情事情,而且,我们认知不得不依赖于知识权威,特别是专家观念,甚至依赖于权威链条。因此,存在着共同体知道知识,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体认知者知道知识。

  • 标签: 信念 证据 专家-外行
  • 简介:默顿学派在科学社会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自主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界社会分层等科学运行机制,有力地从科学体制角度揭示了科学自主,并强调了基础研究领域里科学自由重要。此外,默顿通过对多重发现现象和科学天才社会学分析表明,科学发展既非完全自主因而勿需社会因素参与,也非完全社会因而全部由社会因素支配,而是社会因素和科学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以及科学社会和科学自主共同作用结果。尽管较之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所呈现无比丰富和复杂,默顿学派关于科学性质研究仅只是初步,但该学派所取得成就是公认;从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角度说,它所给予我们启示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从精神气质分析入手”研究科学与文化关系;2.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结合。

  • 标签: 科学的社会性 科学的自主性 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契合
  • 简介:信息基本特点是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这种依赖在本体论意义上是随附于载体上,其基本理由有三点:第一,两个物理载体属性如果存在着物理意义上不可分辨,那么载体之上随附信息也是不可分辨;第二,信息与载体之间具有典型不对称;第三,从不可分辨和不对称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信息具有多重实现现象。信息随附特征哲学意义在于揭示了,信息在本体论意义上是一种随附存在,在认识论意义上它是随附于科学。

  • 标签: 信息 随附性 载体 信息哲学
  • 简介:对于新理学"负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负方法"。众所周知,"负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但它与新理学兼容关键,却在于它基本形式是逻辑分析。就逻辑化"负方法"而言,它中国哲学来源是道家和禅宗在语言层面的破执法,即内涵为空形式命题和应机语用法。实际上,新理学"负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虽都是"负方法",但前者是以逻辑分析间接地呈现形而上学中神秘部分,而后者则直面神秘本身,亲身获得直觉感知,这是逻辑分析无法完成任务。因而新理学"负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之间存在质差异。

  • 标签: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道家 禅宗 直觉法
  • 简介:意识研究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发展,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巴尔斯“全局工作空间假设”和埃德尔曼—托诺尼“动态核假设”是意识方法论外在主义代表,它们之间具有相容和共同核心,为进一步探讨意识秘密提供了好方法论。

  • 标签: 意识 外在主义 动态核 全局工作空间
  • 简介:自由概念与能动约束之间是相互兼容。在相容论框架下,信念、欲望和行动响应依赖特征,最终要求一个相应责任概念。理解了人类能动受约束特征。就有必要采取彼此相兼容自由概念和责任概念。对有约束能动思想接受,以及对与此相应行动自由概念接受,最终也要求我们拒斥伯林那种对政治自由概念流行一时、但纯属虚构“二分法”式理解。

  • 标签: 行动自由 能动性 价值 政治自由
  • 简介:20世纪以来,关于信念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有表征主义和倾向论两条基本路径。基于对信念组合特征阐明,一方面,组合是信念构成性条件;另一方面,组合不是信念构成性条件,因为典型物理倾向和心理倾向都不具有组合,而且,一个组合倾向谓词不必然谓述一个组合倾向。因此,在形而上学上,信念不是倾向。进而,考虑到表征主义能够为信念组合提供最佳解释,论文主张,信念组合特征是支持信念表征主义有力理由。

  • 标签: 信念 组合性 表征主义 信念倾向论
  • 简介:实在自然界是统一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逻辑建立起赋予美感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一般性理论,再将其与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
  • 简介:信息哲学新近发展为人格同一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信息研究路径。在"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战车隐喻引入了一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一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一个整全和一致统一体?在"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两个分支(一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个性化,另一个关注此种实体认同)描述,预设了一种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个性化逻辑地先于其认同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一种调和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了一种自我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一体三分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一理论,在"作为自我之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在"实现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发现)概念引入,支持了一种极为斯宾诺莎式观点,即据其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最终阶段。最后"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一、哲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启动和加速了改革开放进程。哲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先导。随后,“人道主义研究”、“异化”和“主体性”问题讨论、“萨特热”、“尼采热”,等等,都对人们思想转变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人,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行进速度了,哲学影响力似乎与社会发展进程出现了成反比现象。社会越是发展,人们似乎越是远离哲学。

  • 标签: 哲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改革开放初期 培养 社会变革 “主体性”
  • 简介:日常生活推理是可废止。波洛克为了回应怀疑论对知识获取可能挑战,提出了可废止推理观,认为知识是系列信念集合,它依赖于具有时间维度辩护、理由权衡和废止者,而这种辩护无法借助演绎推论模式达成;道德冲突发生于义务选择过程中,对道德义务,尤其是初显道德义务之感知体现了可废止特性。传统演绎式道德推理模式无法说明道德冲突中出现例外道德困境。依赖于行动理由实践是可废止;源于对常识处理需要而产生的人工智能是可废止推理推动者。刻画可废止推理这一形式逻辑工具并非是传统单一和单调逻辑,而毋宁是非单调逻辑。

  • 标签: 可废止性 推理 认识论 道德冲突 初显的 单调的
  • 简介: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是自主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论证都是基于行动自主,这并不能解决人工智能承担责任问题.人工智能自主性问题实质上是在决定论世界里讨论能动者能否自主问题.在理性回应论支持下,人工智能有可能是完全自主,并且能够承担义务责任.人工智能所承担义务责任是一种联合义务责任,根据与人类关联形式,分为多种责任承担形式.人工智能使用者需要注意忽视责任,而非人工智能使用者要承担不使用人工智能责任.

  • 标签: 人工智能 自主性 决定论 责任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中国化”过程。时至今日.这一过程仍在延续之中。反思历史经验。实践与科学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必由之路。开拓创新,沿着成功之路继续前进,构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是我国哲学工作者光荣使命。

  • 标签: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围棋的人机大战,在国内外都激起了热烈反响。社会人文学界人士在认真辨析:机器真能超越人类吗?工程科技界人士则在思考:应当选择哪些技术项目实现人工智能赶超?这些都是至为可敬思虑!然而,“机器超人说”并无明确科学依据;基础理论突破是赶超和创新根本之道。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方法论既是理论研究源头,又是理论研究龙头。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当务之急应是变革和创新人工智能研究科学方法论,抓住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龙头,在源头上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超越与引领。

  • 标签: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 简介:在不同学科和学术活动中包含着多重合理性,由此得出存在着多元现代论点。接着,考察关于现代替代概念;然后,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尤其是19世纪挪威现代化进程深入分析,展示了有着深厚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化复杂而独特历程。结论是,对不同现代化进程探讨必须奠基于具体合理性概念。

  • 标签: 合理性 多元现代性 挪威 民众运动 精英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道德问题所产生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复兴提供了实践上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无法解决人们内在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现代性德性危机 西方德性伦理 复兴 功利主义 康德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