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微小RNA(miRNA)-21和miRNA-155表达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6~8周龄KM小鼠数字随机分为移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移植组和模型组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造模24 h,移植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0.4 ml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P3-BM-MNCs细胞悬液(3.2×106个/ml);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入0.4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UC疾病活动指数(DAI)对小鼠的一般情况进行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21和miRNA-155信使RNA(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的DAI评分分别为0(0,1)、3.1(2.8,3.3)和2.7(2.4,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DAI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小鼠DAI评分较低(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的组织损伤大体评分为0(0,1)、3(3,4)和1(1,2),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分别为0(0,1)、16(12,16)和6(6,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组织损伤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小鼠组织损伤评分较低(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的miRNA-2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7±0.15、2.38±0.29和1.59±0.32,miRNA-155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87±0.46、7.38±1.97和3.92±0.8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miRNA-21和miRNA-155 mRNA表达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小鼠miRNA-21和miRNA-155 mRNA表达较低(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改善UC模型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DAI评分,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NA-21和miRNA-155 mRNA表达相关。

  • 标签: 单核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微小RNA-21 微小RNA-155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念珠菌血症小鼠模型,寻找辅助诊断念珠菌血症的差异多肽峰。方法SPF级ICR雄性小鼠170只,体质量27~30 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完全随机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n=80)、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n=80)和对照组(n=10),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念珠菌血症小鼠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模型小鼠血清多肽谱,选择差异较为明显的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比较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共得到65个差异多肽峰,组合质荷比(m/z)为1 100.4、1 581.0、3 808.0这3个差异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敏感度为95.24%(40/42),特异度为90.63%(29/32),准确率为93.24%(69/74),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95%CI:0.941~1.000);比较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共得到73个差异多肽峰,组合质荷比(m/z)为1 433.2、1 148.5、4 093.5、4 522.2、8 140.9、8 234.6这6个差异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敏感度为95%(38/40),特异度为81.25%(26/32),准确率为88.89%(64/7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95%CI:0.903~1.000)。比较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共得到78个差异多肽峰,组合质荷比(m/z)为2 736.9、8 091.5、8 153.7这3个差异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区分白色念珠菌感染和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准确率为98.78%(81/82)。结论通过念珠菌血症小鼠模型筛选的差异多肽峰有利于寻找辅助念珠菌血症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多肽指纹图谱 诊断模型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BALB/c小鼠Graves病(G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6周龄,体重16~18 g)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设为对照组、模型组、早期低剂量白芍总苷干预组(250 mg·kg-1·d-1)、早期高剂量白芍总苷干预组(500 mg·kg-1·d-1)和晚期白芍总苷干预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注射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A亚单位的重组腺病毒进行3次免疫(第0、3和6周),完成GD建模;早期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全程予以含不同剂量白芍总苷的饲料,晚期干预组自第2次免疫后1周(第4周)起加用含低剂量白芍总苷的饲料。于第4周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总甲状腺素(TT4)水平;第10周检测小鼠血清TRAb及TT4水平及各组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并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及Th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10、IL-12p7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探讨白芍总苷对BALB/c小鼠G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第4周时,早期高剂量干预组TT4[(55.07±12.89)μg/L]水平低于模型组[(74.33±8.63)μg/L](P<0.05),早期低剂量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TT4水平和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低剂量干预组、早期高剂量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小鼠TRAb水平和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0周时,早期高剂量干预组TRAb[(90.00±26.89)U/L]、TT4[(32.66±8.11)μg/L]水平均低于模型组[(396.97±95.35)U/L,(73.70±16.33)μg/L](均P<0.05),而早期低剂量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小鼠TRAb、TT4水平与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高剂量干预组甲亢小鼠甲状腺组织呈局灶性增生性改变,而其他组甲亢小鼠甲状腺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性改变。第10周(3次重组腺病毒免疫后4周),早期高剂量干预组小鼠CD4+CD25+/CD4+Treg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第10周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模型组相比,早期高剂量干预组IL-2、IL-12p70和IFN-γ水平均降低(均P<0.05),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早期高剂量(500 mg·kg-1·d-1)白芍总苷对小鼠GD模型具有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改变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恢复有关。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动物模型 白芍总苷 细胞因子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隐睾模型隐睾组织中NEK2基因mRNA的变化特点,NEK2蛋白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睾丸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小鼠隐睾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曲精小管内精细胞的损伤情况,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成功后HE染色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精小管内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损伤越严重。Tunel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数随着时间推移先上升后下降。Tunel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凋亡细胞数1、3、6、9和15 d分别为3.67±2.08(t=2,P=0.0412),7.67±1.53(t=6.325,P=0.003),17.67±3.51(t=7.906,P=0.001),30.67±3.51(t=14.072,P<0.001)和14.33±3.21(t=6.860,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EK2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免疫组化和RT-PCR的结果显示建模术后NE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上升,达峰值后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隐睾组织中NEK2的表达趋势与隐睾组织细胞凋亡的趋势相一致,提示NEK2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细胞凋亡作用影响曲精小管内精细胞的损伤,导致隐睾症患者的不育。

  • 标签: 隐睾 NEK2基因 细胞凋亡 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在C57BL/6小鼠激素抵抗型哮喘气道损伤和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雌性小鼠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和C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6只,B组及C组利用卵清白蛋白(OVA)/完全弗氏佐剂(CFA)腹部皮下注射,OVA雾化激发构建小鼠模型,C组每次致敏前30 min给予地塞米松,末次激发24 h后检测其病理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进行肺组织炎症浸润情况评分,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前后CARD9蛋白的变化;然后将雌性6~8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12只和CARD9基因敲除型小鼠12只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D组为野生型对照组,E组为野生型模型组,F组为CARD9基因敲除对照组,G组为CARD9基因敲除模型组,造模如上述对照组和模型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7,RT-PCR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IL-17 mRNA水平。结果B组炎症浸润评分[(3.33±0.82)比(0.67±0.52)分]和BALF总细胞计数[(10.13±4.83)×105个/ml比(3.76±0.84)×105个/ml]均高于A组(均P<0.05);C组炎症浸润评分[(2.83±0.75)分]和BALF总细胞计数[(9.80±3.19)×105个/ml]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ARD9蛋白表达高于A组(0.245±0.090比0.047±0.014,P=0.004);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与E组及F组相比,G组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加重。与E组及F组相比,G组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升高(均P<0.05);IL-4、IL-5及IL-17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支气管肺组织中IL-17及CXCL-10 mRNA表达水平亦均升高(均P<0.05)。结论CARD9基因的缺失可能通过升高IL-17及CXCL-10等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加重C57BL/6小鼠激素抵抗型哮喘。

  • 标签: 哮喘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激素抵抗型哮喘 气道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鸢尾素在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及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作用以及对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C57/BLKS/J雄性小鼠,分别进行正常饮食喂养(NCD)和高脂饮食喂养(HFD)。将两种小鼠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鸢尾素(0.8 ng/g,200 μl),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体积(200 μl)磷酸盐缓冲液,连续干预14 d。每日定时采集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及体重等指标。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进行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泡大小、活性改变。分析特异性棕色化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量来评估不同浓度(0、20和40 nmol/L)鸢尾素在体外对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的干预效果。为评估鸢尾素是否具有改善代谢的功能,对HFD的小鼠进行血清学指标和肝脂肪变性的监测。结果在体外成功培养并鉴定原代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NCD小鼠中,动物活体显示在接受干预后两组小鼠体重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比对照组为(-0.78±0.98)比(0.27±0.55)g,P<0.01]。离体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白色脂肪细胞面积较小[实验组比对照组为(14.78±8.44)比(29.49±12.97)μm2,P<0.05];实验组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滴较大,且UCP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HFD小鼠中,实验组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为(7.18±0.41)比(13.48±2.07)mmol/L,P<0.01;(2.38±0.26)比(3.89±0.93)mmol/L,P<0.05],实验组肝细胞内脂滴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为(2.73±1.96)%比(14.04±6.29)%,P<0.001]。结论低剂量鸢尾素能够促进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同时能激活BAT,从而产热减轻小鼠体重;并且能够改善饮食引起的小鼠肥胖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 标签: 鸢尾素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棕色化 解偶联蛋白1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网格计点法定量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FD),初步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观察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血液科的32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切片,经Gomori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依据网型测微器原理建立计算机网格记点软件,对患者骨髓切片RFD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人工半定量法统计骨髓纤维化程度异同,Cox回归方法进一步研究RFD值与MDS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中位年龄69岁(32~91岁)。计算机计点法定量分析RFD与人工半定量法分析骨髓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497,P=0.004)。初发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组患者骨髓RFD较非MDS-EB组患者明显增高(9.55%±0.75%比1.71%±0.23%,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RFD值相比人工半定量分析骨髓纤维化程度更具有预后评估价值,初发骨髓RFD值为MD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RR=1.337,95%CI:1.085~1.648,P=0.006)。初发RFD>5.54%患者的总生存(OS)明显短于RFD≤5.54%的患者(P=0.001)。初发RFD>9.81% MDS-EB患者的OS明显短于RFD≤9.81%患者(P=0.003)。结论骨髓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是MDS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高危因素。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纤维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盒结合蛋白1(XBP1)调控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OD样受体3(TXNIP-NLRP3)通路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缺氧复氧(H/R)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干预的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si-NC组:转染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si-NC);si-XBP1组:转染靶向沉默XBP1的siRNA(si-XBP1);si-NC+H/R组:转染si-NC后H/R处理;si-XBP1+H/R组:转染si-XBP1后H/R处理。磷脂结合蛋白Ⅴ/碘化丙啶双标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MitoSOX™探针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ROS),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XBP1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以验证干扰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TXNIP、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质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和TXNIP共定位变化。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si-NC组相比,si-NC+H/R组细胞凋亡率较高,mROS产生较多,MMP较低;与si-NC+H/R组相比,si-XBP1+H/R组细胞凋亡率较低(12.08±0.51比19.01±1.80,P<0.05),mROS产生较少(34.63±0.64比48.17±1.84,P<0.01),MMP较高(1.03±0.11比0.45±0.08,P<0.05);在H/R时干扰XBP1U(蛋白质:1.31±0.18比0.23±0.02,P<0.01;mRNA:1.12±0.07比0.38±0.01,P<0.001)和XBP1S(蛋白质:1.13±0.17比0.28±0.07,P<0.01;mRNA:8.39±0.63比2.45±0.22,P<0.001)表达后,TXNIP(0.15±0.02比0.04±0.01,P<0.01)、NLRP3(1.13±0.12比0.51±0.12,P<0.05)、IL-1β(1.02±0.04比0.19±0.06,P<0.001)蛋白质的表达更低,同时,线粒体和TXNIP的共定位水平也更低。结论抑制XBP1表达能够减轻TCMK-1的H/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XNIP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 标签: X盒结合蛋白1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NLRP3炎症小体 缺氧复氧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显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髓逐渐减少,骨髓小粒空虚,造血组织被脂肪细胞取代,这种骨髓脂肪组织取代造血组织的进程称为骨髓脂肪化。骨髓脂肪是造血微环境中重要成分,骨髓脂肪和其分泌的脂肪因子对造血具有促进/抑制的双相作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脂肪化机制探索将有助于对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了解。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脂肪 脂肪因子 造血微环境
  • 简介:摘要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其重点是现金管理。现金资产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又是企业中盈利性最低的资产。因此,现金管理应做好日常收支,加速现金流转速度外,还需要控制好现金持有规模,即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本文将介绍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两种模型即Baumol模型和MillOrr模型,以供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 标签: 财务管理现金管理Baumol模型MillerOrr模型Baumol Model and MillerOrr Model in Cash Managemen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研究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竣工模型交付标准,以竣工模型实际用途为出发点,结合新形势下BIM技术发展前景,提出了竣工模型交付的一些基本要求,从而提高竣工模型的实用性。

  • 标签: BIM,竣工模型,交付标准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小鼠肾移植尿路重建方法和技术要点。膀胱瓣和输尿管植入术均是小鼠肾移植中重建尿路的可行术式。膀胱瓣术式主要并发症为术后膀胱瓣及输尿管远端缺血坏死。其发生率受供体小鼠品系和手术技术影响。输尿管植入术式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尿漏。其发生率受受体小鼠性别和手术技术影响。膀胱瓣术式重点是术中判断膀胱瓣血供并合理修剪缝合膀胱瓣。输尿管植入术式重点是妥善修剪和固定输尿管。输尿管植入术式比膀胱瓣术式快捷。其早期发生的尿路并发症更容易通过二次手术成功修复,但远期尿潴留发生风险高于膀胱瓣术式。手术干预的及时性是成功修复早期尿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尿路并发症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摘要对1例亲代表型正常但生育Dravet综合征患儿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通过对一个家庭中表型相似的两个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儿及患儿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患儿父亲精液和外周血DNA突变位点做靶向测序进一步分析,探讨患儿的发病原因。通过WES检测发现患儿SCN1A基因c.5348C>T(p.Ala1783Val)杂合变异,为致病性变异,患儿父亲外周血及精液检查该位点发生嵌合变异,患儿母亲无该位点变异,进而推测父源SCN1A基因嵌合变异是导致子代Dravet综合征发生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Dravet综合征 SCN1A基因 嵌合变异
  • 简介:该文针对“拍照赚钱”任务定价问题建立了依赖于任务与会员的经纬度、任务定价与完成情况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以及变量相关性分析,确定任务定价的规律,重新设计任务定价。

  • 标签: 任务定价 智图交互地图 长短期记忆网络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