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1256名分娩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与顺产相比,剖宫产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随着产妇年龄增长而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与生男孩相比,生女孩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高,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健康教育管理,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患者健康教育知晓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84位住院患者中,活动前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62.82%升至94.04%,增幅为31.2%,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

  • 标签: 品管圈 健康教育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漏服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口服药漏服”为活动主题,进行现转调查,分析原因,遵循PDCA流程,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口服药漏服率由活动前下降到活动后的。讨论品管圈活动课发现并解决临床护理活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口服药的漏服,提高患者的服药

  • 标签: 品管圈 口服药 漏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创伤外科患者大小便的留检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天使之翼圈”品管圈,确立创伤外科患者大小便标本留检低的问题,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患者入院后5月份-7月份漏检,大便漏检人次100,漏检48.7%,小便漏检人次69,漏检33.7%.提升到大便进步=(15-49)/49x100%=69.38%,小便进步=(18-31)/31x100%=41.93%.(进步=(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x1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QCC活动,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的留检显著提高。使护士解决患者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得到提高,增加护患沟通能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创伤外科患者 大小便留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门诊输液病人用药宣教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提高门诊输液病人用药宣教知晓”为活动主题,对影响门诊输液病人用药宣教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门诊输液病人用药知晓率由活动前的72.20%提高至活动后的83.33%。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门诊输液病人用药宣教知晓

  • 标签: 品管圈 输液病人 用药宣教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与糖尿病病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肾小球滤过,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所占比率。结果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上升,肾小球滤过逐渐下降,且高血压、高血脂比例增加。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肾脏损伤进行性加重;除血糖外,高血压、高血脂同时也加重肾脏损伤。早期合理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

  • 标签: 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 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拔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老年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2%降至改善中的0.96%,改善后的0.2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效果显著,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