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吴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1-01-11
  • 出处:《求医问药》 2011年第1期
  • 机构:吴敏(1970.8~)女,土家族,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支气管镜检查、临床护理,联系电话:1397188187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电子支气管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136例行电支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适护理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感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和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电子支气管查中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舒适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坐位时支气管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2例坐位支气管引导经鼻插管的患者进行总结,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25例平卧位支气管引导经鼻插管患者进行插管成功率、并发症等方面比较。结果坐位支气管引导经鼻插管主要原因是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等所致的Ⅰ型呼吸衰竭,与平卧位支气管引导经鼻插管一样,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两者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坐位支气管引导经鼻插管与平卧位支气管引导经鼻插管一样安全有效,在患者体位受限、不能平卧时推荐使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1例30岁男性,表现为间断发热和咳嗽,胸部CT显示为右肺下叶结节状病灶伴空洞,经皮肺穿刺活检可见曲霉菌丝。应用伏立康唑治疗1年效果不佳。既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3年。遂在虚拟支气管导航下经支气管于右肺下叶基底段8a亚段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每月1次,共3次。治疗后复查胸部CT显示病变逐渐缩小为纤维硬结灶,随访时无复发。

  • 标签: 两性霉素B 侵袭性肺曲霉病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支气管镜下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床旁纤维支气管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撷取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床旁纤维支气管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6%,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实行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肺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较高,肺功能状况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中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和护理满意度,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认识,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结果经过对15例病患的CT表现进行分析,发现15例病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内壁呈轻度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周围有肿大淋巴结,但无明显包块;病变范围较长,支气管多部位受累。而支气管壁点片状小钙化、肿大淋巴结钙化、肿大淋巴结环状强化,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病理的影像学表现还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理学认真分析CT征象,结合临床对患者尽可能早地给予诊断。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结核 CT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介入肺脏病学整体的快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和新的理念不断更新,同时肺部结节等检出率增高带来患者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了经支气管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超细支气管、径向探针支气管超声(RP-EBUS)和导航支气管,包括虚拟导航支气管(VNB)和电磁导航支气管(ENB)、机器人辅助支气管(RAB),以及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冷冻活检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为此,本文通过2021年发表的文献梳理,对支气管介入诊断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的更新进行回顾。

  • 标签: 支气管镜 诊断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SBO)对胆管支气管瘘(BB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例无胆道梗阻的胆管支气管瘘患者纳入研究,SBO治疗首次封堵分别以支气管硅胶塞(6例)和自体血+凝血酶(2例)作为封堵材料,行后续封堵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封堵,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子弹头覆膜支架”和“支气管硅胶塞+支气管单向活瓣”封堵各1例。收集患者SBO治疗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SBO对胆管支气管瘘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对象BBF 发病年龄为(58±9)岁,其中男性6例。首次SBO治疗采用支气管硅胶塞作为封堵材料的6例患者中,成功封堵1例,封堵后症状不缓解2例,术后即咳出封堵装置2例,出现新发瘘口1例;采用自体血+凝血酶作为封堵材料的2例患者封堵均失败。接受后续封堵治疗的7例患者中,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子弹头覆膜支架”(1例)和“支气管硅胶塞+支气管单向活瓣”(1例)封堵均获成功;采用支气管硅胶塞(5例)封堵2~6次后,封堵成功3例,咳胆汁样痰频率及痰量均减少50%及以上2例。术后并发症以发热和咳嗽(咳痰)等症状为主,分别为7和6例。随访期2例失访,其余6例随访时间为2~31个月,随访期内封堵治疗效果基本稳定,无死亡病例。结论SBO疗法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BBF姑息治疗方式。

  • 标签: 胆瘘 支气管瘘 治疗结果 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随访
  • 简介:摘要气管支气管瘘是指气管及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食管、胃等邻近腔隙或脏器之间相互交通、形成异常通道(瘘管或瘘口)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一组临床病症,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手术和非手术所致。为了方便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又可将其分为:非肿瘤所致和肿瘤直接所致。其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吞咽、饮水和进食相关的呛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呼吸和消化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临床处理包括:急性并发症的处理、瘘口的处理以及全身治疗。近年来随着内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可以对绝大多数的非肿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瘘实现根治。在未来随着3D打印、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等技术的进步,将会给气管支气管瘘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支气管 气管 介入呼吸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设计一个纤维支气管检查术的舒适度量表,利用舒适度量表客观评价支气管术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镇静效果,找到使患者舒适的检查方式,指导临床医疗护理;同时为临床医疗护理提供一个镇静剂量的参考。方法建立纤维支气管检查术评估患者舒适度量表。选择ICU中80例行纤支检查术患者,利用舒适度量表观察并评价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中程度镇静(n=40)舒适度高于低程度镇静(n=40)。从疼痛评价角度来看两组结果,低程度镇静作用组疼痛程度、疼痛频率、持续时间分别为2.5±1.3;3.0±1.5;1.8±1.1。而中程度镇静组分别为1.2±0.8;2.0±0.13;0.6±0.10。疼痛总评分统计分别为2.25±1.2和1.2±0.7,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评分表可客观反映纤维支气管检查术中患者舒适度情况;能够有助于提高纤维支气管检查术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疼痛 镇静 舒适度
  • 作者: 赵径刘金江杨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地佐辛与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地佐辛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观察患者苏醒后呼吸道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83.3%)显著高于A组(58.4%),B组患者麻醉苏醒后心率(70.2±7.4)次/min、平均动脉压(104.2±5.1)mmHg、血氧饱和度(98.1±0.8)%、意识恢复时间(3.1±1.2)min显著优于A组,B组患者苏醒后轻度疼痛比例(83.3%)显著高于A组(53.3%),B组咳嗽(5%)、呼吸困难(3.3%)、躁动(3.3%)、恶心(3.3%)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麻醉起效时间(45.5±4.6)s、苏醒时间(2.3±0.5)min及离院时间(8.2±1.0)min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疼痛程度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