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球蛋白(TG)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相关性,评价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DTC患者86例,均于手术后2次行131I治疗并排除TgA阳性及失分化的患者,分为五组无转移组(29)、淋巴结转移组(22)、颈部转移组(13)、肺部转移组(15)、骨及其他脏器转移组(7),比较五组间的差异性。结果(1)除外颈部转移组,其他各组与无转移组TG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86例患者中,转移灶越大、数目越多,其TG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TG值与转移灶大小、数量相关性分析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转移灶大小呈明显正相关(R=2.124,P<0.05),与转移灶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3.420,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系统免疫蛋白制剂。临床常用的丙球有两种以健康人胎盘血为原料而制成的称为“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蛋白浓度分为5%与10%两种;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而制成的称为“人血丙种球蛋白”,蛋白浓度同上。这种制品如果应用得当,基本上是安全的,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合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黏附分子,协助有髓轴突上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正确定位和聚集,维持和稳定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可以干扰和破坏这种作用,引起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组织器官损害,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边缘性脑炎、莫旺综合征和Isaacs综合征等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其基本核心是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引发了免疫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脑炎。因此,血清和脑脊液针对性的抗体检测极为关键,通常情况下此类疾病对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反应和疗效。

  • 标签: 脑炎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 作者: 胡永莲 李霄 方海生 叶新华 沈美萍 武晓泓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2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29,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1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高分辨超声(HRUS)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甲状腺功能、TPOAb、TgAb及HRUS资料,以组织病理学(H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指标在HT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792例患者,其中男217例、女575例,年龄的M(Q1,Q3)为41(32,52)岁(16~75岁)。以HP为金标准,TPOAb与TgAb诊断HT的灵敏度(59.3%比61.2%,P=0.752)、准确性(85.0%比83.6%,P=0.379)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67比0.76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POAb具有更高的特异度(94.2%比91.6%,P=0.033);两者均有高于HRUS的灵敏度(59.3%比44.5%,P=0.002;61.2%比44.5%,P<0.001)、准确性(85.0%比79.7%,P=0.001;83.6%比79.7%,P=0.013)和AUC(0.767比0.684,P<0.001;0.764比0.684,P<0.001)。与单一指标相比,TPOAb联合TgAb或HRUS均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AUC,三者联合诊断HT的灵敏度最高(均P<0.05)。TPOAb与HP在诊断HT方面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580,95%CI:0.513~0.647,P<0.001)。结论TPOAb联合TgAb可提高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H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两种抗体与HRUS联合诊断效能最大,TPOAb与HP诊断HT具有中度一致性。

  • 标签: 桥本病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高分辨超声 诊断效能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脑电图表现、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资料并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癫痫发作6(6/7)例,记忆力减退5(5/7)例,精神症状4(4/7)例;CASPR2抗体:脑脊液阳性3(3/7)例,血清阳性7(7/7)例;5(5/7)例有影像学改变,1(1/7)例发现肿瘤。7例均接受免疫治疗,随访1个月至2年,1例患者确诊直肠癌,预后差。其余患者预后好。结论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上有以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头晕,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时,需考虑到该疾病。早期识别该疾病,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该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CASPR2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癫痫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既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12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年,治愈,发病2周前停用免疫制剂。患者头痛,视物异常,表现为视物变形,颤动感。查体:双眼向右侧注视时可见粗大眼震,向左侧注视时可见细微眼震。完善血清抗体和脑脊液检查、头及脊髓增强磁共振成像后诊断为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与抗NMDAR脑炎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了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随访3年余,每半年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复发。

  • 标签: 脑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多发性硬化
  • 作者: 胡楠 王素霞 农琳 许戎 董玉君 周福德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初发的肾炎综合征,肾功能异常,伴脾大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经骨髓检查考虑边缘区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示肿瘤来源于脾,脾切除病理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肾穿刺活检进一步证实存在淋巴瘤继发肾损害,病理表现为IgA肾病合并肿瘤细胞在肾间质浸润。针对肿瘤系统性化疗过程中患者血尿减轻,肾功能好转。本例通过完整证据链明确诊断SMZL继发肾损害,增加了临床医师对于血液系统肿瘤继发肾脏疾病的诊治经验。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脾边缘区淋巴瘤 继发性肾脏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继发冷球蛋白血管炎造成多系统受累,同时合并惰性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心功能不全及贫血,早期积极采用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及泼尼松的治疗后,逆转了重要脏器损伤,症状逐渐改善,冷球蛋白水平下降。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头痛及MRI异常,通过完善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我们警惕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这一罕见并发症,并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冷球蛋白血症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的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IgG抗体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3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48例患者为轻型乙型肝炎,B组172例患者为重型乙型肝炎;两组患者都接受免疫球蛋白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B组17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148例轻型乙型肝炎患者;320例患者中有279例患者好转,41例患者未好转。乙型肝炎好转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未好转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反应乙型肝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还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治疗与控制小儿病毒性脑炎,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而加以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小儿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抗TIM-3抗体刺激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5、IL-17、IL-22水平和CD8+T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和CD8+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结果心衰组TIM-3+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47%±1.06%比0.92%±0.27%,P<0.001),心衰组TIM-3+CD8+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6.12%±1.91%比1.77%±0.63%,P<0.001)。慢性心衰患者存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衰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泌IL-10和IL-3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心衰组CD4+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1.93±0.88比0.97±0.28,P=0.031)。心衰组CD8+T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分泌IL-35水平则低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61±13)ng/ml比(72±17)ng/ml,P=0.029]。抗TIM-3抗体刺激后CD4+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TIM-3抗体刺激(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8+T细胞后,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表面TIM-3升高表达,TIM-3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患者T细胞功能不全的调控。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 心力衰竭 T淋巴细胞 免疫调控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相关疾病是新近认识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型、诊断标准及治疗预后等均有了更新,对上述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有助于疾病的精准化和规范化诊治。

  • 标签: 重新认识 MOG-IgG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B组。实验A组(28例),在常规阿司匹林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28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B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6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使体温迅速降低同时也明显的降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滴速是护理的关键,其次针对疾病特点实施科学护理,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82例感染新生儿,根据随机原则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儿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的治疗中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满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