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媒体技术波及群体和范围越来越广,网络媒体内在伦理本性所呈现"双刃剑"效应也越加凸显,已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只有加强网络媒体技术伦理构建,寻求并完善网络媒体技术伦理解决之道,才能使网络媒体及社会得以和谐、健康、有序发展.参9.

  • 标签: 网络新媒体 技术伦理 伦理构建
  • 简介:雅典卫城博物馆开馆4个月.游客总数即达到100万人次。卫城博物馆也因此被列为参观人数最多世界文化机构。

  • 标签: 博物馆 游客 世界文化 参观人数
  • 简介: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了会议,决定给31个“世界遗产地”命名。至此,全世界共有124个国家和地区721个地方获得了“世界遗产地”命名。

  • 标签: 世界遗产地 产新 国家 召开 芬兰 决定
  • 简介:学科具有协同性、适应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复杂生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其进化、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进化规律.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学科生态特性,该文阐述了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当中存在问题,从思想理论层面及实施操作层面提出了学科生态化发展路径选择.

  • 标签: 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生态 生态发展
  • 简介:生态技术基本公式是“(天然)自然→(人—技术—社会)→(人性)自然”.生态技术是对与自然相统一的人主体地位呈现.生态技术是人本质力量在知识结构生态化、意识观念生态化、消除自我异化后展开.生态技术使人本质在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三个层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复归.

  • 标签: 生态技术 人的本质 人的主体地位 人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
  • 简介:虽然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已是一个成熟规范检测污染物遗传毒性方法,但其中仍涉及一些重要方法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图示正确观测蚕豆根尖细胞内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断裂、丢失及染色体桥等基础上,提出应该对蚕豆根尖分裂相细胞及其染色体畸变进行观测,以便更加准确、细致地反映污染物作用剂量-效应关系和分子机制。同时还就该方法其他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观点,供同行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等领域。

  • 标签: 蚕豆 微核 染色体畸变 形态学 方法学
  • 简介:丝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极高药用价值,是夏秋之际美味佳肴和保健佳品,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种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详细介绍了普通丝瓜制种催芽、育苗、施肥、浇水、整枝、搭架、授粉、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丝瓜种子繁殖水平提供参考.图13,参5.

  • 标签: 普通丝瓜 制种 关键技术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低成本、治理过程原位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主要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以及危害出发,对超积累植物研究现状,该项技术中超积累植物修复机理,以及修复植物产后处置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简要讨论.参33.

  • 标签: 土壤 重金属污染 超积累植物 植物修复
  • 简介: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测定遗传毒性方法之一。彗星实验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制备、细胞裂解液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 标签: 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 简介:沉积物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重要“源”和“汇”,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间隙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同时可以真实反映生物实际暴露情况,间隙水中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是科学准确地评价间隙水及沉积物毒性与风险重要基础。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和效应引导污染物识别(EffectDirectedAnalysis,EDA)技术作为致毒物质识别的主要方法,已在沉积物和间隙水致毒物筛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常用间隙水提取方法,总结了TIE和EDA在间隙水致毒物质异位及原位鉴别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及鉴别过程中使用到基本毒性量化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在当前间隙水关键致毒物质识别研究基础上,指出了异位分析难以避免毒性损失和有机污染物鉴别方面的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应推广原位毒性试验技术且进一步发展有机物精细分离技术和质谱识别技术等发展方向。

  • 标签: 间隙水 关键致毒物 毒性鉴别评估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 原位
  • 简介: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不断出现一些新教学模式如慕课、同步课堂、翻转课堂、专递课堂等,教师职业主次颠倒,建议采取教师职业再造、教学过程再造、课程模式再造和教学管理再造等应对策略.参19.

  • 标签: 移动互联网技术 教师职业 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 再造
  • 简介:研究生根粉、枝条、基质、扦插时间等不同因子对山苍子扦插繁殖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苍子扦插繁殖中,以黄心土为基质+基部半木质化萌条为插条+浓度为100mg/L萘乙酸浸泡0.5h+春末夏初(5月)扦插等扦插组合技术为最好,扦插成活率最高,达76%.

  • 标签: 山苍子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技术
  • 简介:蔬菜是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食物,而优质种苗是蔬菜生产获得高产、高质重要保障.该文从育苗设施、营养土配制、播种、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茄果类蔬菜育苗技术.表1,参10.

  • 标签: 茄果类蔬菜 育苗技术 综述
  • 简介:大气是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utants,POPs)监测重要环境介质,大气中POPs采样技术是准确表征大气中POPs赋存水平关键所在。近年来大气中POPs采样技术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大气中POPs两类采样方法:主动采样法(activeairsampling,AAS)和被动采样法(passiveairsampling,PAS),总结了新型吸附材料和新型采样器研发成果,讨论了不同类型采样方法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获得POPs监测数据,并提出今后应用不同POPs大气采样技术在监测数据可对比性研究方面值得关注问题。

  • 标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大气 主动采样 被动采样
  • 简介:在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污水来源,主要特征和排放现状基础上,简述我国农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动态,重点对近几年我国农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同时对处理技术及工艺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污水处理难点,处理所面临问题,提出了在设计和选择农业污水处理技术时应注意问题,对今后农业污水治理政策,法规及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表3,参21.

  • 标签: 农业污水 处理技术 现状 处理方式
  • 简介: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特点,逐渐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主要研究手段,在毒理学研究中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评价中应用。

  • 标签: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快速、简便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 生物检测 活体试验 离体试验 非细胞试验
  • 简介:在以往藻红外测试技术急性毒性测试中,每次每个测试杯测试1个藻温,共2个测试组,并用藻最大响应温差1个指标进行毒性评价,测试结果可行性和稳定性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1)每次每个测试杯连测3个藻温;2)改为3个测试组;3)将单指标法改为三指标法;4)增加测试结果重现性分析。通过蒸馏水毒性测试实验和重金属毒性测试实验,分析改进方法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指标方法中,三指标法控制假结果出现率为20%,控制效果最好;在测试4元重金属共存(总浓度0.066~0.156mg·L^-1)毒性时,测试3个藻温所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均为100%/100%,测试1个藻温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为67%/100%,表明测试高浓度重金属毒性时,不同指标法都有很好评价效果;在测试一元重金属(0.001~0.1mg·L^-1)毒性时,只有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是100%/100%,远高于其他指标法,表明只有三指标法才可准确测试低浓度重金属毒性。在测试5种不同重金属共存毒性时,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平均为86.8%/100%。研究表明,改进后技术用于化学品急性毒性测试,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

  • 标签: 化学品 藻红外测试 三指标法 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