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CSP层流冷却过程中传热情况,建立了传热过程的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通过对冷却过程中轧件在各冷却区的换热边界条件的研究,确定了轧件在各冷却区的换热系数模型,计算出轧件在层流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和温度场分布。针对多种因素对层流冷却过程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 标签: CSP 层流冷却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对大容量开启式电动机采用低风阻结构,和前扫式倾斜叶片的轴流电扇的冷却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动机轴流风扇的风阻比普通风扇产生气流的阻力要大得多。气流在叶片表面明显地分离,并产生很大的流体噪声。我们将电动机的内部风阻降低,采用了前扫式倾斜叶片轴流式风扇。通过风道实验确认,该组合件的流量与传统的通风结构和轴流风扇比较,明显地提高了。以该流量围绕着叶片流动进行过数字流体分析。空气沿叶片表面流动没有出现分流的现象。流量显象实验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后来用一台低风阻结构和前扫式倾斜叶片的轴流式风扇的实际电动机进行实验表明,与传统的电机比较,冷却空气的流量提高了80%,定子绕组的平均温升降低了30%。因此冷却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 标签: 冷却 风扇 流体流动 电动机 数字分析 温度测量
  • 简介:针对逆变电源向各种负载提供高质量电能的需要,抑制谐波对各种用电设备的危害,通过分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结构特点,提出了将重复控制和模糊自整定PI控制相结合的新型单相SPWM逆变电源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可知采用新型复合控制器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带不平衡负载能力,完全满足工业领域中频电源的要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逆变电源 抑制谐波 复合控制
  • 简介:简要介绍了变频器的原理及技术特点,说明了变频器在工况变化巨大的风机及泵类设备控制的先进性,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在夜间或气温较低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变频控制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转速,达到节能效果。

  • 标签: 冷却塔风机 变频器 PID 控制
  • 简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计算了强油导向绕组的流体场,根据竖直油道、水平油道油流速度求出对流换热系数及绕组温升。依据不同绕组结构的阻力特性,调整各个绕组间的流量分配,使之充分合理利用流量,并与绕组损耗和热负荷密度相匹配,使不同绕组温升均衡分布,同时适量控制油流速度,避免油流静电的发生。最后,对整个冷却系统的阻力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冷却器容量及油泵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 标签: 强油导向变压器 流体及传热分析
  • 简介:本文介绍发电机冷却系统故障的三个实例,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和实施了杜绝此类故障发生的具体措施,对确保发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发电机 水压试验 泄漏电流 冷却水管
  • 简介:用普通镗床调头镗水冷电机机座水冷却器孔组南阳防爆电机厂郭军,李薇,袁煌前言我厂YBS560—2隔爆型水冷电机机座,如下图a,其上有2组水冷却器孔,前端孔2─Φ598H8,后端孔2─Φ600H8,壁厚40,要求前端孔中598与后端相对应孔Φ600同轴度...

  • 标签: 电机机座 水冷却器 普通镗床 工作台 同轴度误差 主轴箱
  • 简介:变压器冷却器的正常工作是变压器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对500kV大容量的变压器而言更是如此。在高温和大负荷的运行工况下要仔细检查冷却器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应及时处理。列举了实际运行中几起主变压器冷却器的故障现象,详细分析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和改进措施。

  • 标签: 变压器 冷却器 故障 改进措施
  • 简介:采用沉淀法制备硫溶胶,通过活性炭吸附溶胶中纳米尺度的硫颗粒,在常温下制得硫碳均匀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通过SEM和XRD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和电化学阻抗测量法测试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的硫颗粒直径在50nm附近,且硫在活性炭中均匀分散。在电流密度为0.2mA/cm2时,含该复合材料正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3mAh/g。循环充放电50次后,正极放电比容量为460mAh/g。

  • 标签: 硫溶胶 活性炭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 简介:分别采用乳化沥青和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了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SEM表征,以及进行了循环伏安法等测试。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为类球状,形貌规整,首次容量为522mAh/g,效率达88.8%,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6mAh/g。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为无规则形状,首次容量为480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7.9%,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9mAh/g。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整体性能要好于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 标签: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乳化沥青 固体粉末沥青 锂离子电池 包覆
  • 简介:为提高机组的经济性能,对某电厂国产600Mw发电机组氢气冷却器进行增容改造。文中结合该电厂600Mw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经济性分析阐述该机组增容改造的必要性;对发电机氢气冷却器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把机组技改前后的运行状况和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并对改造后发电机的性能的进行鉴定,参考其技改成果。实际情况表明增容后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增容改造 技术参数 氢气冷却器
  • 简介:电力电容器是补偿电力系统静态无功的基本元件,本文采用Buck型交流变换器对其进行改造形成动态电容器,在多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采用偶次谐波调制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动态电容器的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验证了其无功和谐波等复合补偿功能。同时,理论分析表明,静态和动态电容器均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谐波谐振问题,在检测网侧电流对动态电容器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控制系统的环路稳定性因谐波谐振的存在而遭到破坏,可以通过改变谐振谐波检测指令极性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抑制,初步的仿真结果完全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 标签: 动态电容器 偶次谐波调制复合补偿 谐波谐振
  • 简介:以石墨、膨胀石墨为导电骨料,酚醛树脂为黏结剂,炭黑为添加剂,通过模压工艺制备了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实验中选取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酚醛树脂的含量为20%wt,模压压力为200MPa,固化温度为180℃。探讨了不同石墨与膨胀石墨配比对复合双极板的电学、机械性能、致密性等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极板的电导率随着膨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强度则逐渐降低,膨胀石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双极板的吸水率和显气孔率的增大。

  • 标签: 燃料电池 双极板 复合材料 膨胀石墨 天然石墨
  • 简介:在同样的压缩比和同样的功耗情况下,采用喷射吸收冷凝的方式,其输气量要比各类压缩机及各类真空泵的输气量大的多。若把吸收及喷射两制冷原理结合起来进行制冷工艺流程设计,发现其经济性很强,曾有人试验对单一循环制冷系统加喷射器后的复合循环系统COP值有所提高;也有人分析比较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和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在热力性能和流程方面的差异,并建立了两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分别计算出余热型和直燃型冷水机组的主要经济参数,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发现余热型三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比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经济。本文进一步挖掘的并非如此.还阐释了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节能效果显著的制冷流程设计方案,利用喷射泵压缩吸收双重作用,使系统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利用两级喷射的办法,使另一个发生器处于减压情况下工作,致使它能吸收低温热源而使溶液沸腾,并使冷剂蒸汽得到分离。这也是一个很有环保意义的制冷技术。

  • 标签: 前景分析 研究动态 复合式 制冷循环系统 吸收式制冷系统 工艺流程设计
  • 简介:陶瓷绝缘子大量退运后对性能良好的瓷体采取掩埋措施,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基于此本文将瓷体研磨后添加到硅橡胶材料中,替代了部分铝粉和气相法白炭黑,且对其进行了耐漏电起痕、热刺激电流(TS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试验,比较了不同比例的陶瓷粉对硅橡胶的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陶瓷粉可以明显改善硅橡胶的电特性。

  • 标签: 硅橡胶 复合绝缘子 老化 退运 陶瓷
  • 简介:锂硫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容量,是有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从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设计以及改性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碳/硫正极材料进行了导电和循环性能的提升,并总结了需要改进的问题。

  • 标签: 锂硫电池 碳/硫材料 比容量 循环性能
  • 简介: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绝缘子通常由环氧树脂/Al2O3复合材料浇注而成。在直流电压及负载温升作用下,绝缘子表面易积聚电荷造成电场畸变,进而引发沿面闪络。本文为探索非线性ZnO填料对环氧树脂/Al2O3/ZnO复合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直流电压下不同ZnO含量的环氧复合材料表面电位衰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不同温度对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基于电荷消散的非线性电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压下,ZnO颗粒掺杂可以明显促进环氧复合材料表面电荷消散;随着温度升高,载流子迁移率增大,表面电荷的消散速度加快;当ZnO含量超过一定阈值时,电导率在高场下呈现非线性特性,从而抑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相关结果为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在调控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绝缘子表面电荷特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环氧树脂绝缘子 运行温度 表面电荷 非线性电导
  • 简介:绝缘子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绝缘控件,输电线路覆冰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超疏水因其独特的浸润性能在防水、防覆冰和自清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纳米粒子填充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和浸润性能进行表征。同时在人工气候实验室测试了涂覆超疏水涂层绝缘子的覆冰特性及交流闪络电压。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有机树脂/SiO2超疏水涂层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61.1±1.3°,滚动角低于1°,达到了超疏水效果。纳米粒子的加入增加了涂层的粗糙度,使涂层形成了微纳米交联网状结构。超疏水涂层在雨凇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延缓覆冰过程,阻止连续水膜的形成,提高了交流闪络电压。该方法制备简单,容易实现大面积制备,在防覆冰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绝缘子 超疏水 纳米粒子填充 微纳米结构 防覆冰 闪络电压
  • 简介:用具有溢氢效应的三氧化钨(WO3)对全氟磺酸聚合物电解质膜(PFSA)改性,制备了一系列WO3/PFSA复合膜。对制备的复合膜进行扫描电镜(SEM)、能谱(EDX)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表面均匀而致密,W元素分布在整个膜中。热重实验表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能提高了。复合膜具有明显的阻醇作用,并随膜中WO3含量的增加阻醇性能增强。质子电导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非极化状态下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和Nafion誖112膜相比有所降低。

  • 标签: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WO3 PFSA膜 甲醇渗透率 质子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