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实验研究了自然对流时水平铝表面上的结霜现象.实验中空气温度25℃、湿度50%,冷面温度-40~0℃.与先前的铜表面实验结果类似,在冷面温度高于-38℃时,结霜前铝面上首先出现水珠;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存续的时间越短,冻结温度也越低;冷面温度较高时,水珠冻结时引起的壁温回升较明显;不同冷面温度对应的初始霜晶形状不同;结霜过程中霜层表面新形成的霜晶形状随时间变化.将冷面温度降至-38℃后再与湿空气接触时,发现直接出现霜晶而未经过结露阶段.

  • 标签: 结霜 过冷水珠 霜晶形状 冷面温度
  • 简介:对竖直圆管实验段中喷入雾化的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气体做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SO2吸收率的多种因素如(2OH-)/SO2、烟气进口温度、入口SO2摩尔分数、雾化空气量及烟气的流速等等,实验结果为实际的脱硫装置的设计及运行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雾化碱液 脱硫装置 二氧化硫 环境保护 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率
  • 简介:应用藁升华传质/传热比拟技术,对单个圆形射流在不同喷嘴到被冲击表面距离(1≤H/D≤12),在7×10^3≤Re≤1.9×10^4时,进行了局部传质/传热实验研究了不同喷嘴到被冲击表面距离和不同Re对单个圆形射流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单个圆形射流局部传热系敷随着Re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Re是影响局部换热系敷的主要因素。在同一Re下局部换热系数沿轴向非单调变化,在驻点处当H/D≌6时换热系敷达到峰值;H/D〈6时,局部换热系敷沿径向有两个峰值;随H/D的增加,中心区局部Nu减小,但影响范围变大。

  • 标签: 冲击射流 空气 强化换热 萘升华实验
  • 简介:以有机废气处理生物膜滴滤塔为背景,分别设计了盘式和槽式两种液体分布器,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喷淋密度、喷淋区域等对液体分布器分布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分布器的液体分配特性进行了比较,盘式液体分布器的液体分配性能总体上优于槽式液体分布器,随后针对盘式液体研究了安装水平度、进液方式对液体分布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生物膜滴滤塔 液体分布器 分布不均匀度 有机废气处理
  • 简介:在原单一燃料放热规律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特点,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了一种新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率计算模型.使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引燃燃料与主燃料放热率计算的分离.简要介绍了该模型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的引燃柴油、LPG及总体的燃烧放热率,分析了其燃烧过程及燃烧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研究分析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计算模型 放热率 燃烧特性 双燃料发动机
  • 简介:对高宽比c=3~15共5个矩形通道的流动进行了水力实验实验通道的当量直径dh=1.0~1.2mm,通道宽b=0.6~0.8mm,流动雷诺数Re=50~10000,实验结果表明,大高度比微小宽度矩形通道内的层流流动计算应考虑高度比的影响,不宜采用当量圆管的公式,与普通圆管流动相比较,其层流一紊流的过渡区变窄,不出现f-Re图上阻力系数f随Re增大而增大的那一小段曲线,以及层流到紊流的最大临界雷诺数Rec随高宽比c而变,其最大值为2340。

  • 标签: 水力特性 矩形通道 大高度比 微小宽度 阻力系数 火箭
  • 简介:对纵向涡强化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攻角、翼高、翼宽等几何参数是影响强化换热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攻角;宽高比一定时,翼高和翼宽的变化会影响换热的效果.发现在直角三角翼阵列中前排直角三角翼产生的纵向涡可以强化后排直角三角翼纵向涡的换热.将直角三角翼与矩形低肋换热表面的性能作了对比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直角三角翼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矩形低肋.

  • 标签: 纵向涡 自然对流 强化换热 对流换热
  • 简介:以间隙为1.0mm和1.5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过冷沸腾起始点热负荷的主要因素,给出了计算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经验关联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该关联式可以用来预测实验范围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负荷.

  • 标签: 狭缝 过冷沸腾 起始点 经验关联式 传热学 传热系数
  • 简介: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对方形水平管道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测试.实验采用的颗粒为玻璃微珠,对不同工况下的水平方向(主流方向)的平均速度和湍流强度进行了讨论.发现在垂直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呈上部高而下部低的分布特点,且随平均风速、颗粒体积分数和粒径的增大这种不均匀分布有加剧的趋势.湍流强度中心位置较低,而靠近壁面的位置较高,尤其是底部湍流强度更大一些.在大部分位置颗粒相的速度滞后于气相,在边壁附近特别是底部壁面附近颗粒速度较气相速度稍大.颗粒体积分数沿垂直方向上分布较均匀,越靠近壁面颗粒体积分数越高,在管道的底部和垂直壁面的交角附近颗粒体积分数最高.

  • 标签: 水平矩形管 气固两相流 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 流体力学 湍流强度
  • 简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机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工况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并采用吸附制冷单管实验台,对制冷系统单元吸附床在解吸和吸附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蒸发压力下,制冷能力随进入发生器的热流变化,吸附床内的传质过程主要受传热过程影响.

  • 标签: 柴油机 余热吸附式制冷系统 动力学 实验 传热传质
  • 简介:提出将煤的分级技术和型煤技术结合起来,使原煤变成由块煤和型煤构成的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块粒型煤.在实验台上对两种配比的块粒型煤进行了燃烧实验,并与全型煤和全块煤的燃烧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在固定床上,实验用煤都能及时着火,可忽略着火延迟时间对燃烧的影响.块粒型煤的燃烧速度明显高于型煤.

  • 标签: 块粒型煤 固定炉排炉 燃烧特性 火床燃烧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型空调系统--液体除湿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并搭建一功率为3kW的实验台,考虑到除湿过程和再生过程是该系统性能优良的决定性环节,设计加工了水冷型波纹板降膜式结构的除湿器和以丝网填料作为内部填料的再生器.在此实验装置上对系统的除湿过程以及其蓄能能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影响该系统除湿能力、蓄能能力等方面的主要因素,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 标签: 制冷循环 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蓄能 除湿性能 系统设计
  • 简介:实验研究了外加线性变化热流条件下木材点燃时间与热流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测量了不同种类木材在不同热流变化率下的点燃时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点燃时间和热流变化率之间符合很好的幂函数关系,而密度是影响木材着火的一个关键因素.

  • 标签: 变热流 点燃时间 热流变化率
  • 简介:对多排纵向涡发生器对竖直平板自然对流的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翼高、翼宽以及多排布置的阵列方式是影响强化换热的主要因素.在高宽比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翼高.发现多排布置时LVG阵列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换热效果;且要使得整个板的强化换热效果达到最佳,应选择沿竖直发热板长度方向间隔的布置多排LVG,并适当拉大间隔距离.

  • 标签: 涡发生器 纵向涡 强化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Rayleigh数 强化效果
  • 简介:介绍一种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本装置包括光学发动机、进气系统、光学系统、数据采集以及控制系统,利用本套装置可以实现对包括纯柴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醇类燃料以及进气添加惰性气体等多种情况的发动机喷雾,着火以及燃烧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同时本装置还可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燃烧压力进行实时记录,给出全面的燃烧特性分析结果。

  • 标签: 发动机 燃烧过程 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 光学发动机 进气系统 数据采集
  • 简介:为了寻找适宜的表面处理技术制备能长期地维持滴状冷凝传热型态,实验研究了垂直黄铜管外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水蒸气常压下冷凝传热特性.两种表面均能促进水蒸气的滴状冷凝型态,但类金刚石表面上液滴形状较扁,脱落频率不高,而有机膜表面的液滴形状、大小以及脱落频率均优于类金刚石表面.在管内冷却水雷诺数为1.0×104~2.0×105时,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表面的热流密度和冷凝传热系数分别为485~807kW/m2和18~23kW/(m2@K)、171~330kW/m2和4.8~7.2kW/(m2@K).含氟有机薄膜表面表现了优良的涂层结合强度,寿命实验已经持续了近10个月.

  • 标签: 水蒸气 实验 类金刚石薄膜 厚有机涂层 冷凝传热
  • 简介:为了提高普通细水雾的灭火有效,克服不足之处,研究了含NaCl灭火添加剂的细水雾与油池火相互作用的过程.重点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不同工作压力、不同燃料条件下,细水雾的灭火有效.研究结果表明,向细水雾中加入NaCl,显著影响其灭火性能.细水雾的灭火时间与加入的NaCl质量分数间呈现出"W"形的关系曲线;细水雾喷头工作压力和燃料性质也影响细水雾的灭火性能:工作压力越高,平均熄灭时间越短;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含NaCl添加剂的细水雾熄灭煤油火的时间小于酒精火的时间.含添加剂细水雾的灭火有效,存在着细水雾与灭火添加剂的最优质量分数配比关系.

  • 标签: 细水雾 NaCl添加剂 油池火 灭火技术 氯化钠
  • 简介:在分析讨论PIVS(particleimagevelocimetryandsizing)方法测量喷雾场粒子粒径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于标准粒子的粒子场实验模拟装置,对PIVS系统粒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现有系统只适用于对大粒子(如平均粒径大于115μm)粒径的精确测量,要实现对小粒子(如粒径小于50μm)粒径的测量,仍需改善其成像系统的性能.

  • 标签: 两相流 粒径测量 PIV/PIVS 流体力学 喷雾燃烧 景深
  • 简介:以电站汽轮机为例,研究探讨了设备的功能可靠仿真方法,根据该设备的性能退化规律,建立了其性能退化模型,开发了功能可靠仿真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可靠仿真.计算得到的设备可靠数据符合同类设备的规律,算法可用于同类设备及复杂热力系统的功能可靠仿真计算.

  • 标签: 电站汽轮机 功能可靠性 退化规律 函数分析 仿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