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结尾郑其强(长乐市第一学)一节完整地理课应当包括导入、讲授新课、结尾三大过程。精心设计导言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步入激烈求知欲状态;精辟生动讲解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明确结论...

  • 标签: 地理课堂 课堂教学 教学中 地理教学 副热带高压带 正午太阳高度
  • 简介: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问题,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生产力.

  • 标签: 湿地保护 流域 生态管理 长江中下游
  • 简介: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学)反馈型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等要素组成相互联系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步骤,选择相应教学...

  • 标签: 教学设计 反馈型 反气旋 教学过程 地理课 天气特点
  • 简介:信息是现代三大资源之一。为充分发挥信息在科技创新重大作用,需要用反映论与能动论相统一观点深刻认识信息内涵和属性,揭示“三体循环”原理和科技创新过程中信息运行6个环节,相应地提出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具体设想。信息资源对地域研究尤为重要。

  • 标签: 科技创新 地域研究 信息 信息形体 主体形体 实物形体
  • 简介:因素分析法在粮食增长量分析运用李永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一、问题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吃饭”大事历来受各级政府所重视,曾在多种重大会议上都强调了加强粮食生产战略意义并制定出相应粮食生产方针。从笼观调...

  • 标签: 增长量 因素分析法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 生产方针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地区,是城市研究重点地区之一。在分行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持征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形成机制基础上,设计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包括动态监测于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决策于系统三部分。系统建立围绕边缘区土地增值特点向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规律,通过对边缘区土地质迢和地价动态评价,模拟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边缘区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行和调整,并据此提出管理措施。作为一个循环反馈运行机制,系统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为调节终结,以保证规划合理调整和实施可能,从而促进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标签: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运行机制
  • 简介:该文简介分形理论,并讨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价值和地位。针对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结合相应实例,提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地理数据挖掘和空间决策支持、空间数据压缓和传递、制图概括、虚拟现实等方面目前主要研究进展和方向。

  • 标签: 分形理论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数据挖掘 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数据压缓 虚拟现实
  • 简介:不同粒级土壤碳有着不同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分配及碳浓度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趋势.

  • 标签: 大气CO2浓度 田间培养 土壤碳固定 土壤颗粒 稻麦轮作
  • 简介:赛博空间是一种崭新的人类生活和交往空间,它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应用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经济活动场所,本文讨论了赛博空间概念,以及支撑赛博空间关键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兹术、数据库管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并就其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商业布局及城市旅游若干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赛博空间技术 城市地理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经济活动
  • 简介: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利用黑麦草(LoliumperenneL.)净化污水,得到了较好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黑麦草在冬春季节生长,可使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常年运行,黑麦草在3~4月份对水体就有明显净化作用.在春夏季节,特别在5月份黑麦草可以获得较高生物量和N、P积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产草量方面考虑,延长黑麦草生长期能获得较高生物量;从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状况和饲用价值看,增加收割次数黑麦草N、P含量高,饲用价值高;但从黑麦草对污水中N、P吸收和积累量方面考虑,收割次数过高则不利于黑麦草对污水净化及N、P累积.从上述几方面综合考虑,在黑麦草整个生长期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 标签: 人工湿地 富营养化水 净化污水 净化作用 加收 生态工程
  • 简介:名闻遐迩“建木”─—建瓯传统木材产销浅议赖少波(建瓯县第二学)建瓯,早在三国吴永安年间(258-264年),就有用木材造船记载;南北朝宋元嘉元年(424年),太守华瑾之在黄华山栽松1.5万株,宋淳熙年间(1174-1178年),太守韩元吉又栽...

  • 标签: 建瓯 木材 杉木 建木 乡土地理 教科书
  • 简介:新西兰是对世界粮食市场有重要影响作用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它地处温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以草场牧业为主农产品生产十分发达。无论在历史上、现在或将来,农业都是其社会经济和产品出口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高劳动力成本、“石油农业”高投入,以及农业部门相对...

  • 标签: 新西兰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农场主 初级农产品 农场工作
  • 简介:关于贯彻中等师范学校新地理教学大纲几点思考巫常清(三明市宁化师范学校)在国家教委师范司直接领导下,经过国内专家和广大中师地理教师努力,新“中师地理教学大纲”终于与全体中师地理教师见面了,它是编写中师地理教材依据,是中师地理教学指导性文献。...

  • 标签: 地理教学大纲 中等师范学校 中师地理 新大纲 地理知识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简介:近20a来,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对氧需求.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污水处理
  • 简介:洪水是水流运动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对河滨洪泛湿地系统一种正常干扰.不定期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重要营力.作为河流极端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洪水所造成一定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从洪水生态意义角度出发,论述洪水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正面效应,包括洪水干扰对洪泛区湿地沉积过程影响,促进湿地系统水循环以及对土壤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洪泛区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演替.

  • 标签: 洪水 洪水干扰 洪泛区 湿地 生态功能
  • 简介: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东部与西部所采用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较好方案.在亚热带划分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

  • 标签: 亚热带 基本特征 界线划分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