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7年清水川电厂50m和府谷县气象站10m同期自动站风逐时观测资料,建立两地各月逐时风u-v分量回归方程和两地四季不同风速档次风向相关矩阵。依据回归方程回代获取厂址50m风的拟合资料,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拟合风资料的风向结果。对修正后的风向结果验证表明:修正后的风向资料基本反映了厂址风向分布特征,效果较好。依据府谷县气象站1996—2005年10m风逐时观测资料,重建1996-2005年厂址50m风资料,并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重建厂址50m风资料的风向结果。

  • 标签: u-v分量 相关矩阵 风向修正
  • 简介:防雷装置图纸审核是建筑防雷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的保障,做好前期的图纸审核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审核要点以及审核中常见的问题作出了归纳总结。

  • 标签: 防雷 图纸审核 要点 常见问题
  • 简介:2011年8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法文"HistoireduClimat"("气候的历史")的中文译本(李孝琴等译)。这本20万字左右的著作由法国的历史科学家PascalAcot编写。全书分三大部分:从地球的形成到人类的出现、当气候遇见历史、全球变暖问题,分别占正文的20%、45%、35%。

  • 标签: 出版社 历史 气候 PASCAL 全球变暖问题 中文译本
  • 简介:2018年11月12-16日,第11届国际大气环流重建计划(ACRE)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同时召开的还有日本ACRE工作组创建会、第2届东南亚ACRE会议和第3届中国ACRE工作组会议。来自英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大气环流 印度尼西亚 中国香港 日本东京 澳大利亚 工作组
  • 简介:本文利用2004年巴塘机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影响本地区的天气系统及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安全飞行的最佳时段以及在坏天时进行航空作业的应对措施,客观的为重建玉树州巴塘机场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气象保障资料。

  • 标签: 机场重建 气象要素 评估 玉树州 评估分析 机场
  • 简介:利用采自崆峒山区的66根油松树轮样芯,建立了采样点的标准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标准化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与当年夏季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了1751-2005年崆峒山地区夏季温度序列。结果表明,自1751年以来,研究区存在3个高温期(1786-1847年,1894-1937年、1987-2004年)和3个低温期(1764-1785年、1852-1893年,1952-1986年)。与Nino3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太阳黑子数等对比表明,崆峒山地区对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及太阳活动都有较好的响应。

  • 标签: 树轮宽度指数 夏季均温 气候变化 崆峒山
  • 简介:私人日记中的天气记录是重建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降水量序列的重要资料。通过摘录、整理《翁同龢日记》中晴、雨(雪)记录,统计了逐月降水日数,并利用降水量与降水日数之间的转换方程,重建了北京1860~1897年的夏季和年降水量。将重建的降水量与当时的器测降水量和依据"晴雨录"重建的降水量进行对比,综合这3种资料重新估算了北京1860~1897年的年降水量,并且将估算降水量与旱涝等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依据《翁同龢日记》记录的降水日数重建的降水量是基本可靠的,20年资料完整年份的年降水量平均为611.5mm,不过由于重建方法对偏涝年降水量的估算普遍偏低,致使此重建结果低于重新估算的平均年降水量(662.6mm);(2)重新估算的1860~1897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01.3mm,均方差为202mm,与20世纪后半期相比,历史时期的降水量略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古、今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致相当;(3)1891年的器测降水量较实际偏高,1895年的则较实际偏低;并且有些年份(如1869、1863、1885、1889和1887年)的旱涝等级尚需进一步验证。另外,验证了《翁同龢日记》中的晴雨(雪)记录在定量重建降水量方面的价值,并指出了其不足,为今后利用私人日记定量重建降水量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翁同龢日记》 北京 降水日数 降水量
  • 简介:美国系统的气象观测记录要追溯到大革命前,当时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都在佛能山(MountVernon)和蒙提思鹿山(MountMonticello)开展最初始的观测。虽然观测和小型网络在大革命和19世纪中期之间有所扩张,

  • 标签: 气象观测 演化历史 美国 观测记录 小型网络 托马斯
  • 简介: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气候变迁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对文明起源、王朝盛衰、民族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还是对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历史进程 气候变迁 文明起源 人口分布
  • 简介: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的贡献,中国对"发展"的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的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的新气候机制的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的新问题。中国确立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的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做好国内的事是根本。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低碳发展 新阶段
  • 简介:湖北气象软实力的历史表明,湖北省气象事业发展与气象软实力关系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湖北气象软实力对湖北气象事业发展有七大具体作用。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提升湖北气象软实力的基本对策、湖北未来气象软实力发展的战略领域及八大重点战略任务。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湖北省 历史 设计 正相关关系
  • 简介:1森林资源概况和火险历史资料统计本溪地区总面积为8348km~2,森林覆盖率为61%,森林面积为756万亩,森林总蓄积为2752.51万m~3,占全省1/4,是我省的主要林区之一。1981~1992年,全区发生林火434次(荒火221次,火警163次,火灾50次),直接经济

  • 标签: 森林火灾次数 本溪地区 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要素 春季降水 本溪市
  • 简介:由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气候状况和古气候记录来回溯过去时期的气候变化,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过去时期农业开发活动的规模、效益与温度、湿度背景之关联.文中指出:西汉和唐前期气候适宜,河西地区大规模农田开垦成功;唐后期和明朝中叶的气候转寒导致河西屯垦凋敝;公元初塔里木盆地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与水资源变化有关.历史上的基后抛荒行为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和较温暖的13世纪降尘事件频繁发生即为此类不良后果的两个典型例子.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历史气候 农业开发 开垦和弃耕 历史文献记载
  • 简介:在气象历史资料记录中与天气状况相关的记录有云量、云高、能见度、日照时数和天气现象等,没有直接的天气状况记录。特别是在记录异常情况下,判定历史天气状况要根据相关记录综合判断,以防误判。在向用户提供资料服务时,应根据用户需求区别对待。

  • 标签: 天气状况 历史资料 服务 气象 利用 用户需求
  • 简介:文章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地面气象台站沿革的现状,通过资料对比,分析了内蒙古气象台站建设的年代分布和观测要素分布状况,对中国气象局要求的台站沿革的主要内容:台站标识、台站位置、台站环境、台站性质、台站组织、台站任务、仪器设备、观测规范、观测资料、其他有关信息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加强我区各级台站历史沿革信息整理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气象台站 历史沿革 档案 分析
  • 简介:任何从自然环境(湖泊、石笋、树轮等)和人文记录取得的古气候代用资料都需要尽可能地与由不同途径得到的气候记录(包括器测、人文记录)进行对比,以进一步确认这些代用记录的气候含义解释的正确性和测量、推演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刻度的准确无误等,这是确认科学记录的一个不可免去的步骤。笔者认为,

  • 标签: 古气候 历史文献记录 校准试验 代用 序列 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