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收集兰州市2010—2013年每日脑卒中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气温和不同滞后天数对脑卒中发病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象因素与脑卒中病例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兰州市脑卒中每日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均存在相关性,气温在不同滞后日与脑卒中的关联呈非线性,不同类型脑卒中与气温的关联强度存在差异。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低温在当天就表现出危害效应,随后发病风险不断增加,滞后2~3d时达到最大,可持续至低温发生后的第30天。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与脑出血存在一定差异,高温和低温均会引起发病风险增大,并且气温效应在当天就能发生,在滞后3~5d内最强。低温对女性或者19~64岁者的影响更大,而高温对≥65岁者的影响更大;低温对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均有影响,高温仅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影响。气温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影响存在差异,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发病影响也有所不同。气温是作为外因通过影响机体功能而致人发病的。

  • 标签: 气象因素 脑卒中 滞后效应 兰州市
  • 简介:从1979~1996年17年新疆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收住的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168个病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心梗发病的季节特征和5种天气类型,指出冬春季是心梗的多发季节;在5种天气类型中,以高压低温和低压高温两种类型发病率最高,而低压低温型最低。

  • 标签: 心肌梗塞 天气类型 冷锋
  • 简介:讨论气象要素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的关系。4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利用当年4月份的平均温度、上一年12月最高温度预测当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乙脑发病率 气象要素
  • 简介:文章利用2009—2011年包头市5家医院497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资料及同时气象资料,对包头市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规律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包头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龄变化,冬春季发病率高,夏季发病率低,60~70岁为高发年龄段;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月平均气温和湿度呈负相关,与月平均气压呈正相关,气压上升、湿度下降、气温剧降使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气象因素 相关分析
  • 简介:1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科学研究。在大气科学领域中,气候系统概念(气候系统是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低温圈和生物圈。)的提出就是一个例证。这标志着对气候

  • 标签: 大气科学 综合性特点 大气圈 时间尺度 全球变化 实际观测资料
  • 简介:对舟山春季海雾的气候特征、环流特征及成因作了初步分析,归纳出春季海雾形成前的3种天气形势:倒槽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在对海雾生成时的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春季海雾的一般规律,为海洋预报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春季 海雾 特征研究 成因分析 舟山市 环流特征
  • 简介:引言大风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我省海岛的灾害性天气。海岛不仅大风多,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海岛大风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海岛大风的认识和防御,使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为此,本文利用海岛气象站多年历史气候资料,对我省海岛的大风作了分析研究。

  • 标签: 浙江海岛 台风大风 大风日数 平均持续时间 强对流大风 强对流天气
  • 简介:认识气候变化规律预防霜冻灾害杨渊华(赤峰市气象局)1995年赤峰市继遭受严重的春夏连旱、低温冷害之后,在9月10日和9月14日,又遭受了严重的霜冻灾害。这场霜冻北部旗县出现时间比历年平均日期提前68天,南部旗县提前10—12天,其受冻面积之广、绝收减...

  • 标签: 气候变化 霜冻灾害 气象灾害 农业 畜牧业 低温冷害
  • 简介:用延安、西安、安康三站使用遥测仪器观测到的总辐射以及西安的净辐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理论上的晴天总辐射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而实测值却随纬度增高而增多;年极大值出现在6月或7月,极小值出现在12月;月际变化3到4月变化最大。净辐射有与总辐射相类似的变化规律。另外,总辐射与日照时数之间,邻近站的总辐射之间,总辐射与净辐射之间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辐射量 变化规律 相关关系
  • 简介:通过对杭州市7个气象台(站)40年大雾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大雾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形成大范围连续大雾的主要原因-秋季和前冬在变性高压的持续、稳定控制下,夜间强烈的辐射冷却和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

  • 标签: 杭州市 大雾 地形 连续性 季节性 区域性
  • 简介:用1989-2013年平安区气象局冻土资料,分析了25a平安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情况。平安区冻土开始日期逐渐延后,1989-2000年,平均开始日期为11月1日,2001-2013年,平均开始日期为11月8日,平均开始时间推迟了7d。冻土结束日期提前,2000年以前的平均解冻日期是3月21日,2000年以后的平均解冻日期是3月8日,解冻时间提前了13d。冻土持续时间缩短了21d。平均冻土深度和最大冻土深度均减小,其中平均冻土深度从2000年以前的93.5cm减少至2000年以后的88.5cm。平均深度减小了5cm。

  • 标签: 季节性冻土 最大冻土深度 冻土时间
  • 简介:基于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及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群发性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中,定义年代际群发性指数以及群发高值区,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和年代际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极端低温事件群发性指数70年代在南方地区的加强很可能为该年代际偏冷的气候背景贡献了主要作用;大暴雨事件的群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这和大暴雨事件的定义可能存在联系;强降水事件的高群发带与中国近50年多雨带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标签: 极端温度事件 极端降水事件 群发性 年代际群发性指数
  • 简介:研究了3月中旬~5月上旬,浙江省双季早稻育秧期长、中、短连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年代间演变规律.研究发现:3月中旬~5月上旬,全省连阴雨总的趋势为自北而南增加.在同纬度地区,内陆出现频率大于沿海.浙中南地区所受连阴雨影响大于浙北地区.90年代长连阴雨出现频率增加.

  • 标签: 早稻 连阴雨 分析
  • 简介:2014年7—9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7、8月偏低、9月显著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7月23—24日台风“麦德姆”导致德安县部分乡镇出现罕见洪涝灾害,8月中旬全省出现低温寡照天气。

  • 标签: 气候特点 日照时数 洪涝灾害 气候事件 低温寡照 江西省
  • 简介:2017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气温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1气候概况11气温.4-6月全省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2℃.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0、235、246℃,较常年同期,4、5月分别偏高09、08℃,6月偏低12℃,全省有12个站6月平均气温创新低.

  • 标签: 气候特点 月平均气温 气候概况 日照时数 偏高 江西省
  • 简介:7—9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少。主要气候事件有暴雨、高温酷暑和干旱。7月份极端强降水事件较多,有4个站日降水量突破当地历史记录,有1个站丑降水量创本月降水极值;8月下旬开始,受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 标签: 气候特点 高温酷暑 降水事件 日降水量 日照时数 气候事件
  • 简介:利用化德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4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地面最低温度≤0℃为指标,建立了该地历年初霜日期、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序列,分析了近58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化德站58a平均终霜日期为5月28日,初霜日期为9月11日,无霜期为105d10(2)近58a终霜日期呈明显的提前变化趋势,平均每10a提前2.5d;而初霜日期变化趋势不显著;无霜期明显延长,平均每10a延长了3.4d10(3)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序列的年际波动大,极差为标准差的4~5倍,初霜最早可提前在8月18日出现,终霜最晚可推迟到6月19日结束。该地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年际变率大,保证率低,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掌握霜冻发生的气候规律,提高霜冻的预报预测准确率,对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防御措施,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期 气候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