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临睡之前临睡之前,数数字总也数不完数无数个数字,也好比数一个无理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总也数不完好比糟糕的生意找一个盈亏平衡点这个数字,总也不确定

  • 标签: 冷锋 盈亏平衡点 无理数 小数点 个数
  • 简介:对三次影响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冷锋层状云系分别进行飞机综合探测.得到相似的天气条件下,三个探测区内云场结构、微物理量、云水向雨水转化条件和人工催化后云内特征量的变化特点。

  • 标签: 冷锋云系 成雨机制 人工催化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性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下西安出现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的秦岭地形影响下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性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CEP)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早春郑州地区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雷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地面冷垫、850hPa和700hPa强盛的暖湿急流及500hPa高空槽为此次郑州地区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850—700hPa之间的强垂直风切变和700—500hPa之间较大的温差均表明逆温层以上对流不稳定度增大,有利于高架雷暴天气的产生。低空强比湿平流和负水汽通量散度为高架雷暴天气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前,700hPa与500hPa的θse差值Δθse大于0℃,表明700hPa以上大气为对流不稳定,低层湿位涡的第一分量(MPV1)为负值又表明大气为湿对称不稳定,强雷暴落在对流不稳定区和MPV1负值区,因而此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是由对流不稳定和湿对称不稳定共同作用产生的。地面冷垫以上的暖湿气团逐步加强,进一步加剧了逆温层以上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通过与历史个例对比分析可知,郑州地区两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共同之处为:500hPa高空槽前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上升运动、地面冷垫的抬升作用均为高架雷暴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 标签: 高架雷暴 冷垫 低空急流 对流不稳定 湿对称不稳定
  • 简介:摘 要:结合历史天气资料、地基和高空气象资料,结合空气环境监测资料,系统研究四川地区的冷空气活动特性,探讨其对区域逆温层和空气质量的作用。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平均每年出现的冷空气事件9.6次,其中以春季和秋季最多,强度最大。偏北路径的冷锋数量最多,平均强度也最大,春季和秋天的冷锋数量最多;从西北方向看,冷空气个例数量及强度较大,夏季多于冬季;其中,偏东路径的冷锋数量最少,强度也最小。冷锋经过时,逆温层次数减少,到了冬季又有上升趋势。冷锋过境对大气中的 PM2.5、PM10、SO2、NO2、CO起主导作用,对细粒子的作用大于气体,而随着冷空气的经过, O3,含量有上升的迹象,且与普通冷锋相比,前者具有更好的清除作用。在穿越过程中,偏东路锋对 PM2.5的去除作用最为明显,平均下降了将近50%,但对 PM2.5的去除作用最小。在冷锋经过之后,冷空气的北上过程中,冷空气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影响仍然明显,使得污染物的含量不断下降。

  • 标签: 象学 冷锋 移动路径 四川盆地 逆温 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