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早在东汉就明确发现了月亮运动的迟疾现象,在隋代以前的六部历光(乾象历,景初历,元嘉历,大明历,正光历,甲子元历)中就列有月迟疾的有关数据。在本文中对这些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表明,它们与利用克普勒方程运算得到的数据之间的均方偏离为0.3古度左右。利用这两类数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均方偏率也只有0.4古度左右。它们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按近点月日期的平均值更为接近,均方偏离只有0.2古度左右,表明这些数据是当时月亮平均运动的反映,显示了当时人们对月亮运动的观测精度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六部历法中推求月亮运动的方法会产生较大积累误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可短,在一个近点月左右的时间内,这种积累误差最大值有时可达8古度左右。

  • 标签: 月亮运动 迟疾现象 乾象历 大明历 正光历 东汉
  • 简介:采用球状星团M3的两组不同的绝对自行值,其中有一组为基于Hpaarcos星表参考是生的新绝对自行值,推导出M3对于银心坐标系的空间位置和速度,并利用Dauphole和Colin的银河系质量分布模型,计算了M3的轨道,考察了绝对自行的取值不同对轨道计算结果的影响。

  • 标签: 银河系 球状星团 绝对自行 轨道 银心坐标系 空间位置
  • 简介:原子频标的准确度是计量的基础,目前最好的频标是铯束频标。由于腔相移等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提高铯频标的准确度遇到了困难。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研究一种新型频率基准——铯原子喷泉频标,它克服了传统的铯束频标中的腔相移问题,准确度已达到10-15,稳定度可达

  • 标签: 铯原子喷泉频标 准确度 原子频标 铯束频标 铯频标 频率基准
  • 简介:基于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采用实测的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作为约束,重新估计了部分国际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垂直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VTRF2003和VTRF2005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亚板块的URUMQI站和太平洋板块的KWAJAL26站,南极OHIGGINS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存在6-15mrn/a的差异,北美YUMA站可能有15-31mm/a的垂直形变率,而美国西部太平洋板块的SanFrancisco(PRESIDIO)站的垂直形变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SC-VLBA,CRIMEA和EFLSBERG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的差约为1-6mm/a。用不同方法得到的VLBI站的水平形变率解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ITRF2000地球参考架 NNR-NUVEL-1A板块运动模型 VLBI基线长变化率 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的地壳垂直形变
  • 简介:1984年开始,天文计算中采用FK5基本星表和新天文常数,这些变动直接影响了经典光学仪器观测确定的地极坐标。本文论述基本星表和天文常数变动后,对1953-1961年期间中国地极坐标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星表系统差对地极坐标最大影响约0.″02,章动系列变动的最大影响约为0.″02,光行差常数变动的最大影响为0.″1。

  • 标签: 地极坐标 星表系统差 天文常数 FK5系统 章动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