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基因编辑探针(GECIs)的细胞系HeLa-GECIs,探究细胞应答外界ATP刺激中离子在细胞内的响应和变化。方法:分别用能够直接通过荧光强度反映细胞胞浆内和线粒体内离子相对浓度的2种探针cyto-GCaMP6和4mt-GCaMP6感染HeLa细胞,获得2种表达离子探针的HeLa细胞系;在感染了2种腺病毒探针24h后,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探针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在表达2种探针的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外源ATP,用Time-lapse成像动态观测技术观察HeLa细胞内离子对外环境中ATP的响应。结果: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确定95%以上的细胞表达了对应的离子指示荧光探针;Time-lapse成像动态观测技术观察发现,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TP后,细胞胞浆探针荧光强度瞬时(3~6s)升至10倍,200s后逐渐降低到基础水平;线粒体到达峰值(4倍)的时间稍滞后(5~8s),并且回落更慢,300s时至1.5倍。在ATP受体P2X7抑制剂A438079预处理的实验组,上述胞浆和线粒体浓度上升不明显。结论:构建了能在活体细胞内通过荧光探针实时监测离子响应胞外ATP刺激的细胞实验体系,为进一步深入探究ATP等危险信号导致细胞的炎性损伤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基因编辑钙探针 ATP 钙稳态 钙瞬变 线粒体钙 胞浆钙
  • 简介:活体成像技术由于其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创伤性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和病理学研究中,可以直观的观测药物分子、致病微生物、创伤组织恢复的微观过程.本文主要针对活体生物发光和荧光成像技术作为定性及相对定量研究手段应用于纳米药物的研究过程,探讨该技术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活体成像 纳米药物 应用进展
  • 简介:将壳聚糖纳米粒包裹的报告基因pEGFP-N1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荧光蛋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本室自行构建的PNP基因的真核高效表达载体质粒pcDNA3-PNP转染至HEK293细胞.转染72h后,对转染的HEK293细胞给予前体药6-MPDR至终浓度40μg/ml,一天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转染并给予前体药6-MPDR的实验组活细胞数,与用壳聚糖转染但不给前体药6-MPDR的对照组活细胞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新筛选出的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可以将PNP自杀基因递送至靶细胞中,并在细胞中进行表达,从而使PNP/6-MPDR自杀基因系统发挥杀伤细胞的作用.分别采用相同工作浓度的脂质体与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转染相同浓度的基因质粒,壳聚糖纳米粒对靶细胞生长数量影响很小,说明的壳聚糖纳米粒细胞毒性大大低于阳离子脂质体的细胞毒性.

  • 标签: 新型纳米转染试剂 PNP自杀基因 体外杀伤实验 基因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
  • 简介:本文介绍了肿瘤热疗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磁热疗,磁性纳米粒子材料在热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热疗 磁热疗 磁性纳米粒子
  • 简介:本文对培养20天后葛仙米不同氯化钙浓度下的三种酶活性进行对比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在较低浓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而在较高的浓度下活性较低。

  • 标签: 葛仙米 钙浓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转氨酶
  • 简介:通过磁力搅拌,超声等方法将天然芸苔素内酯,农用链霉素,苦参素进行处理,制备一种多效的纳米生物复合制剂,作用于绿豆种子,进行对比试验,观察芽期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宜浓度范围内通过纳米制剂处理的种子普遍比原剂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芽长,芽粗,鲜重,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标签: 磁力搅拌 超声 芸苔素内酯 农用链霉素 苦参素 绿豆
  • 简介:素(osteocalcin,OC)由成熟成骨细胞合成及分泌,是临床常用的骨形成标志物。其合成后大部分以羧化形式沉积在骨基质中参与骨骼矿化,少量未羧化或羧化不全直接分泌入血。未羧基化OC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脂肪细胞而促进胰岛素、脂联素的分泌,对能量代谢具调节作用,这使OC成为一种新型的能量代谢调节激素。

  • 标签: 骨钙素 能量代谢 胰岛素 脂联素
  • 简介:固体脂质纳米粒自1991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适合工业大生产的方法,介绍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并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不同的给药途径.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性质 应用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带给人们巨大福祉的同时,其潜在的生态毒性效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首先从粒径、表面特征、溶解性、吸附性能、催化活性、光学特性和暴露途径方面,论述了影响纳米材料生态毒性的各种可能因素,其次综述了纳米材料生态毒性的作用机理,包括氧化胁迫、配位效应、遗传毒性、机械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分析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态毒性 影响因素 毒性机理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研究出来并且广泛地运用,纳米材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使很多领域中的难题得到了解决.纳米作为一种直径极小、灵敏度以及选择性超高的特殊材料,已经被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当中,本文将对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纳米材料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