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商业化种植之前,评价环境安全性十分必要。[方法]以转基因(RRM2)高产棉为实验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对2种棉田苗期蚜虫及其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数量进行系统田间调查,并比较它们在这2种不同棉田间差异。[结果]中12相比,转RRM2基因棉苗期无翅蚜发生数量显著增加,有翅蚜迁入棉田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二者差异不显著;2个棉花品系间棉蚜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也无明显差异。[结论]亲本材料相比,转高产棉花苗蚜数量显著增加,但其捕食性天敌数量增加不明显。本研究为转RRM2高产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RRM2基因棉 棉蚜 捕食性天敌 种群密度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世界著名严重危害苹果生产入侵害虫,也是中国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并于2005~2013年使用标准性信息素诱芯对全国各苹果、梨主产区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明确该虫我国分布现状及扩散历史;此外,使用特定公式对苹果蠹蛾发生区造成的当前经济损失和扩散完成后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估,以明确该虫我国现有和潜在危害。[结果]苹果蠹蛾于1953年首次中国新疆被发现,目前中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省144个县(市、区、旗),主要集中分布东经74.56°~106.8°以及东经120.02°~132.95°,发生面积约49410hm~2;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导致中国苹果和梨潜在减产数量为185.01万和81.33万t。[结论意义]该虫已在中国形成东西2个分布区,对占据中国苹果产量80%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为主)和渤海湾(山东、河北、辽宁为主)两大苹果主产区构成了严重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苹果蠹蛾 入侵生物 中国 分布 扩散 经济损失
  • 简介:冈崎姬小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我国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小蜂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小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温度适应性和极强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相对耐高温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3)因地制宜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 标签: 冈崎姬小蜂 卵育型寄生蜂 寄主取食 控害效应
  • 简介:硫丹茶叶中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茶叶中残留量随着施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硫丹乌龙茶中消解速率显著低于绿茶,同一环境下,35%硫丹乳油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乌龙茶和绿茶中半衰期分别为2.15-2.84d和1.65-1.98d,药后7d残留量分别为4.21mg/kg-12.04mg/kg和2.81mg/kg~8.98mg/kg。同时,由于气候差异,同一浓度处理残留量和半衰期不同地区间差异也较大。不同茶区,无论乌龙茶或绿茶品种,药后7d,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残留量均在10.0mg/kg以下,而500倍个别超过10.0mg/kg,但在20.0mg/kg以下,所以,按欧盟最高限量30.0mg/kg标准计,目前茶园施用该药安全间隔期为7d是合理。本分析方法采用微型层析柱法净化,具有操作时间短,试剂用量省、净化效果好优点,最低检出量为0.0006n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64g/g,该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残留分析要求。

  • 标签: 硫丹 茶叶 残留 安全性评价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一(万方浩,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 简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多年,烟粉虱一些遗传群入侵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烟粉虱遗传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被关注,但其分类地位,尤其是烟粉虱到底是一个包含多个生物型种还是一个包含许多隐种物种复合体,一直颇受争议。近几年,有关烟粉虱种系发生和系统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有证据推论其是一个包含至少31个隐种物种复合体,但生殖隔离证据仍显不足,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也因仅依据COI一个基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大多数从事烟粉虱研究同行接受其为一个物种复合体概念同时,仍有同行沿用生物型概念。我国境内已先后报道了包括13个本地种和2个全球入侵种在内15个烟粉虱隐种。本地种主要分布我国南部及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东南沿海地区,隐种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入侵种“中东一小亚细亚1”隐种(MEAMl)(即“B型”)和“地中海”隐种(MED)(即“Q型”)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3年前后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迅速取代了本地种而占据优势地位。全国范围内调查数据显示,这2个入侵种可在大部分区域共同存在,但自2005年以来,MED许多地区陆续取代MEAMl,这很可能与MED对大量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有较强抗性有关。本文还讨论了烟粉虱隐种复合体分类所面临命名难题以及大范围抽样调查数据偏差问题。

  • 标签: 烟粉虱 隐种复合体 种系发生 分布
  • 简介:[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5个方面,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火蚁云南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入侵云南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5。[结论意义]红火蚁云南属高度风险有害生物,需云南各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风险管理,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开展红火蚁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红火蚁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云南 风险分析
  • 简介:【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传入途径潜在分布区,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驱动力传入我国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我国具有广阔适生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区域都是其我国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Maxent模型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环境生态位。【结论意义】北美刺龙葵我国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我国主要传入途径潜在扩散媒介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进一步扩散蔓延。

  • 标签: 北美刺龙葵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生态位模型
  • 简介: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DNA重复片段。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座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主要组成成分,是基因组和表型进化主要动力之一,并且对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进化具有重要贡献。由于转座子基因组内具有可移动性,使其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备受重视,尤其转基因技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转座子昆虫中分布、类型及功能,重点阐述不同昆虫转座子转基因技术中应用,并对转基因安全性和转座子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转座子 昆虫 转基因 安全性
  • 简介:RNA干扰(RNAi)是生物体内源基因发生转录后特异性降解一种生理现象,作为抵抗病毒免疫机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RNAi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生机制已明确,但昆虫系统性RNAi不同于线虫,昆虫中尚未发现线虫跨膜蛋白SID.2同源蛋白,且果蝇中不存在依赖于RNARNA聚合酶(RdRP),但存在具有相似活性物质。昆虫发生RNAi效率不仅靶标基因自身及双链RNA选择有关,而且虫体发育状态及摄入双链RNA剂量相关。随着RNAi昆虫中作用特点阐明,RNAi应用价值也逐渐体现。近年来,通过RNAi沉默靶标基因,不但促进了昆虫基因功能研究发展,而且被广泛用于重要农业害虫抗药性基因研究。最新研究表明,RNAi结合第2代测序技术,针对非模式昆虫,能迅速找到具有致死效应靶标序列,加快了利用RNAi技术生产生物农药步伐。

  • 标签: RNA干扰 小干扰RNA 双链RNA 基因功能 生物农药
  • 简介:【背景】瓜实蝇是重要瓜果害虫,研究其田间时空分布可为进一步探讨成虫栖息地迁移规律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于2013年9月17日-11月8日广州市白云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面积约6900m^2,其中,苦瓜地面积为34m×19m。以黄绿色粘板进行诱捕取样,点算粘板上瓜实蝇雌、雄成虫个体数,以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瓜实蝇成虫时空分布动态。【结果】瓜实蝇成虫密度有2个峰;其半变异函数多为高斯模型,调查范围内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变程范围为9.648-65.580m,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结论意义】运用Kriging插值法,由软件Surfer10.0绘制密度等值线图清楚地反映出瓜实蝇成虫主要分布于苦瓜地内,呈现出瓜实蝇成虫被苦瓜吸引,并迅速繁殖及之后向瓜地外扩散变动特征。

  • 标签: 瓜实蝇 苦瓜 地学统计学 等值线图
  • 简介: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世界上重要检疫性害虫,通过14、18、22、26、30、34℃温度下孵化和饲养实验,测定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8.0982℃、4.5245℃、4.5245℃、7.4751℃、10.0019℃和28.8506、162.7462、145.7249、166.5126、503.8343日度。根据该虫致死温度和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测了瓜实蝇中国适生区和年发生代数,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48.96%地区发生(气象站点所代表地区),1年发生2-12代,以4~6代为主。

  • 标签: 瓜实蝇 有效积温 适生性 年发生代数
  • 简介:作为防治或根除重大害虫最为有效手段之一,害虫遗传防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综述了不育昆虫技术、雌性致死系统和昆虫显性致死技术经典害虫遗传防治策略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近年来,许多新分子生物手段被不断提出并整合到害虫遗传防治策略中,包括归巢核酸内切酶基因、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CRISPR/Cas9系统、Medea元件、Killer.Rescue系统、Wolbachia.细胞质不亲和性系统。基于这些新工具手段,许多国家已经不同程度上启动了下一代害虫遗传防治项目。而我国该领域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进一步加强害虫遗传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从而实现本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和外来人侵生物有效狙击.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和生态安全。

  • 标签: 不育昆虫技术 大规模饲养 染色体移位 遗传定性品系 转座子
  • 简介:苹果蠹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我国苹果优势产区构成了巨大威胁。长期依赖化学防治使该虫抗性问题变得十分严峻。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环境友好生物源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当前苹果蠹蛾防治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生物源农药,如寄生蜂、不育昆虫、颗粒体病毒、病原线虫、Bt、病原真菌、微孢子虫、性信息素、斑蝥素、多杀菌素,苹果蠹蛾防治中最新应用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生物源农药凭借其种类多、来源广且在用药时期上选择性强特点,该虫综合治理中重要地位及面临挑战。

  • 标签: 生物农药 苹果蠹蛾 生物防治 杀虫剂
  • 简介:疟疾、登革热等重大传染性蚊媒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目前缺乏有效药物和疫苗,防治埃及伊蚊、冈比亚按蚊媒介昆虫是控制和消除这些疾病有效手段。化学杀虫剂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传播,但其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为昆虫不育技术(SIT)更新及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由此发展起来以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RIDL)为代表一系列遗传不育技术为蚊虫种群防控提供了更加有效选择。本文概述了遗传技术蚊虫防控中应用进展,包括蚊虫遗传防治历史和策略,阐述了RIDL技术体系原理,同时介绍了相关遗传控制品系和已经开展田间释放研究,展示了遗传修饰不育技术蚊媒疾病防治中巨大潜力。

  • 标签: 蚊媒昆虫 遗传防治 昆虫不育技术 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的技术
  • 简介:诱集植物作为一种传统害虫治理工具,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重要性也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凸显。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特点、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诱集植物害虫生态控制中重要作用。同时以香根草为例具体说明了诱集植物应用方法,为诱集植物利用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诱集植物 生态系统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香根草
  • 简介:【背景】豚草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害草,目前已入侵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方法】通过定点调查线路踏查相结合方法,调查豚草广东发生分布危害状况;通过种子系列温度下萌发试验和发生地定点定期观察,掌握豚草广东生长发育特性。【结果】目前,豚草广东广泛分布于北部韶关、清远和东北部梅州一带,东部汕头、汕尾和西部肇庆、湛江有局部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尚未见分布。广东发生豚草,种子没有休眠性,成熟种子落地后遇到适宜环境即可萌发。一年中豚草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是春季3~4月、秋冬季11—12月,幼苗可越冬生长;湿润生长环境下,不同生育期豚草可共存,且部分豚草开花结实后地上茎叶干枯,茎基和地下根部存活,形成丛生状亚灌木。刈割试验表明,留茬高度和茎节数对豚草再萌生新枝能力有显著影响。【结论意义】豚草广东省正逐渐向中南部扩散,对珠江三角洲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将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各部门关注,以控制其进一步扩散。

  • 标签: 豚草 分布 生长发育 广东
  • 简介:生物入侵对世界经济、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传统海关检验方法存在鉴定缓慢、准确率低、鉴定专家稀缺问题,因此急需一种鉴定率高、操作简单和快速方法对入侵植物繁殖体进行精确鉴别。DNA条形码是一种基于DNA序列差异进行物种鉴定技术,鉴定结果只受样品组织内DNA保存状况影响,不受形态学性状保存状态影响,只需掌握简单分子生物学技术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对未知样品鉴定,入侵植物检疫鉴定中有很大应用潜力。根据入侵植物进化快、变异多特点,可优先考虑种间、种内差异度高ITS基因作为核心条形码,再以matK和rbcL基因为辅助条形码。本文分析了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及其衍生出超级DNA条形码和metabarcoding技术入侵植物鉴定中应用潜力,提出构建入侵植物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智能植物志(iFlora)相结合,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入侵植物进行快速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DNA条形码 入侵植物 超级DNA条形码 metabarcoding 智能植物志
  • 简介:[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和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中国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青檀绵叶蚜潜在高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山东,江苏和北京有零星分布;中风险区大面积集中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低风险区集中山西、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结论意义]青檀绵叶蚜潜在分布区集中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青檀分布地区预防青檀绵叶蚜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檀绵叶蚜 MAXENT AUC 潜在地理分布
  • 简介:实蝇类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是世界果蔬产业最重要害虫类群之一,严重影响了发生地果蔬生产和出口贸易活动。昆虫不育技术(SIT)是一种物种特异和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多种实蝇类害虫防治、阻截和根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昆虫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可对SIT进行改进,提高其防控效果并扩大应用物种范围,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害虫遗传控制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通过受四环素调控tet—off基因表达系统来实现昆虫“不育”基本原理和在果蝇及其他几种主要实蝇类害虫中建立不同类型遗传控制体系,以及类似体系在其他农业昆虫中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橘小实蝇遗传控制技术体系构建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对该技术害虫综合治理(IPM)尤其是实蝇类害虫防治中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遗传控制 实蝇 昆虫不育技术 tet—off基因表达系统 致死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