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子粒发育过程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子粒发育过程,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表达趋势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致,IFS1和CHI1B1表达趋势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表达模式2大豆品种存在相反趋势,LHD2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基因家族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表达量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CHI1A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IFS2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异黄酮积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异黄酮积累相关性2品种不尽相同。LHD2CHS7、CHS8和IFS2子粒发育过程表达量变化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IFR子粒发育过程表达量变化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相关分析表明,2品种,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4CL,4CLCHS2以及CHS1IFS2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合成积累。这些结果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

  • 标签: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decoction,BAEB)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以下简称VVC临床株)生物形成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代谢活性影响,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活菌数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生物量(Biomass)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态结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荧光信号强度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相关基因UME6、PES1和HSP90转录水平变化。结果BAEB对12株白念珠菌MIC64~256μg/mL之间,对白念珠菌生物SMIC80(抑制80%生物形成最低药物浓度)1024μg/mL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12h之后,512、1024μg/mL浓度BAEB对白念珠菌均具良好杀伤作用;结晶紫染色法表明512、1024μg/mLBAEB能够减少其生物生物量;SEM观察到1024μg/mLBAEB能够有效抑制白念珠菌不同黏附介质上生物完整度;CLSM显示512、1024μg/mL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256、512、1024μg/mLBAEB作用下,UME6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了72%、71%、77%,512、1024μg/mLBAEB下HSP90转录水平上调了2.23和3.31倍,PES1未有明显变化。结论BAEB可以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体外生物形成。

  • 标签: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生物膜
  • 简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真菌提取抗癌作用相关研究成果。方面包括了最近几年关于真菌提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生、减少癌细胞血管生成各种机制研究,另方面归纳了多种真菌提取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真菌提取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Wnt、NK-κB、MAPK、线粒体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包括了p38、bcl-2、c-jun、IκB、β-catenin、Akt等多种细胞生物活动密切相关蛋白。

  • 标签: 真菌 肿瘤 机制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BAEB)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治疗作用.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高剂量、剂量、低剂量氟康唑组,皮下注射雌醇致小鼠假发情期,再阴道接种白念珠菌2×106CFU/mL,药物治疗7d.采用涂布法检测VVC小鼠阴道真菌载荷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qRT-PCR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NLRP3、ASC、caspase-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黏膜层完全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比较,BAEB组黏膜呈现不同程度改善.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真菌载量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组织TLR2、TLR4、NLRP3、ASC、caspase-1mRNA含量分别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相比较,BAEB治疗组IL-1β、IL-18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NLRP3炎症小体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 简介:玉米干旱胁迫相关突变体发掘玉米耐旱关键基因研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玉米自交系综31田间扩繁过程,发现玉米干旱胁迫敏感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卷曲,严重干旱时叶尖变黄,衰老坏死。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受1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将突变基因命名为DS。利用B73突变体ds组配F2分离群体,以干旱条件下叶片是否卷曲指标,将DS基因初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SSR标记umc1772和umc2158之间,物理距离5Mb。以上研究结果该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玉米 干旱 卷叶 基因定位
  • 简介:植物黄绿叶突变体不但在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遗传分化发育等系列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研究上。本研究以前期化学诱变得到番茄黄绿叶突变体材料,对其主要表型光合作用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突变体从第1片真叶开始变黄,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相对野生型极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畸形。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分析其遗传方式。发现其F2群体正常叶黄绿叶分离比为3∶1,表明黄绿叶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隐性性状。本研究后期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番茄 黄绿叶突变体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6味中药2种方法提取成分对酵母菌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药基琼脂稀释法,测定6味中药水提和醇提成分对白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MIC和MFC。结果对白念珠菌:水提黄连、醇提黄柏、醇提土槿皮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0.625~1.25mg/mL、0.313—0.625mg/mL;均值均为0.625mg/mL;对糠秕马拉色菌:水提和醇提黄连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和1.25mg/mL,均值均为1.25mg/mL。对白念珠菌:醇提土槿皮MFC范围0.625~2.5mg/mL,均值0.625rag/mL。结论水提黄连、醇提黄柏和土槿皮对白念珠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中醇提土槿皮有较强杀菌作用。水提和醇提黄连对糠秕马拉色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 标签: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中药 水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 简介:水稻脆性突变体研究细胞壁组分结构形成机制重要材料。通过离子柬诱变籼稻9311获得1茎秆、叶片均脆突变体,命名为bc9311--1。bc9311-1突变体野生型9311相比,分蘖数减少,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叶片和茎秆细胞壁成分分析表明,野生型相比,bc9311-1突变体茎秆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半纤维素和SiO,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SiO2含量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脆性突变体脆性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以bc9311-1突变体02428杂交F,群体基因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bc9311-1突变位点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位于SSR分子标记RM1095和RM363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3.4cM,与其中标记RM1183表现共分离。这些结果步克隆突变基因,揭示脆性性状分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水稻 细胞壁 脆秆 基因定位
  • 简介:突变体基因功能研究和品种改良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品661EMS诱变株型突变体(it1)进行了表型和生理鉴定,旨在为该突变体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型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色且皱缩;突变体高度降低野生型2/3,但节间数目野生型无显著差别,说明it1株高降低由每个节间长度缩短造成,节间数目无关;突变体分枝数、荚数、粒数、叶柄长度及夹角、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显著极显著低于野生型。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控制突变相关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大豆 EMS 株型 突变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覆盆子提取联合唑类药物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CLSI公布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覆盆子提取单用及联合唑类药物对不同念珠菌MIC值和FICI指数。结果覆盆子不同溶液提取氟康唑均表现出协同关系,以覆盆子醇提例,单用对念珠菌MIC80测定值范围主要集中0.16~1.25mg/mL,氟康唑合用后表现出协同关系(FICI≤0.5),且MIC80测定值范围降至0.01~0.04mg/mL;合用后氟康唑抗真菌活性明显增强。另外,覆盆子醇提不同唑类药物合用后均有协同关系,其MIC80测定值由单用时大于10mg/mL降至0.04mg/mL。结论覆盆子醇提和唑类药物单用时对耐药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弱,但者合用后表现出明显协同关系,对耐药念珠菌抑菌作用明显增强。

  • 标签: 覆盆子 醇提物 体外抗真菌活性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
  • 简介:通过对贮藏2~20年378份中期库小麦种质进行生活力测定(每贮藏年份测定种质份数10~30),结果表明贮藏年限为2~12年种质平均发芽率都高于83%,贮藏年限为15年种质平均发芽率已降至20%,这表明小麦种质中期库贮藏过程,生活力丧失存在着骤降特性.同时对同品种分别来自中期库低活力和长期库高活力种质进行田间出苗率和农艺性状调查,发现中期库种质室内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相关极显著,其相关显著性高于长期库种质,且不论来自中期库低活力种质还是长期库高活力种质,总体上田间出苗率都比室内发芽率低20%以上,代种子农艺性状上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小麦 贮藏 生活力 田间出苗率表 农艺性状 种质保存
  • 简介:影响着真核细胞适应性、分化和发育,白念珠菌影响着白念珠菌代谢和毒力等,可以减缓应激反应带来损伤,增强菌体存活能力。但过度可能导致噬性细胞死亡。该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从白念珠菌噬相关Cvt(Cytoplasmtovacuoletraffickingpathway)通路、TOR(targetofrapamycin)通路和应激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白念珠菌噬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自噬 Cvt通路 TOR通路 应激刺激 氮饥饿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生长形态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关键基因PMT4表达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作用机制之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
  • 简介:Fibrillin11(FBN11)植物质体FBN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比其他成员多300~500氨基酸残基,说明其可能存在某些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水稻幼苗扩增获得到了受非生物逆境胁迫诱导OsFBN11基因全长cDNA,该基因含有12内含子和13外显子。其编码蛋白分子量72.36kD,pI值9.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3种氨基酸级结构,不含有跨膜结构域,蛋白亲水性强,PSORT软件预测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进步对14种植物FBN11蛋白同源性和5物种该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兼有典型PAP-Fibrillin结构域和蛋白激酶PKc结构域。水稻全生育期芯片分析显示该基因主要在愈伤组织、叶片和根系中高水平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水稻幼苗受ABA、NaCl和干旱胁迫处理上调表达。上述结果表明,OsFBN11可能在水稻质体发育和抗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水稻 Fibrillin基因家族 水稻FBN1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新生/格特隐球菌种双相担子类病原真菌。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常见隐球菌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和宿主环境有效交流对隐球菌生存至关重要。隐球菌利用复杂信号系统来感应外界环境变化并调控繁殖、发展和毒力。已知多种信号通路参与新生隐球菌对宿主环境应答,调控新生隐球菌毒力。MAPK通路(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其中最重要信号通路之,包括高渗透性甘油促分裂原激酶信号转导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HOG.MAPK)、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proteinkinaseC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PKC—MAPK)及Stel2转录基因通路(sterilel2transcriptors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Stel2-MAPK)。对这些传导通路各个环节了解,不仅有助于阐明MAPK通路作用机制及其对毒力调控作用,而且可以为寻找新药物靶点、治疗新生隐球菌病提供帮助。

  • 标签: MAPK 信号途径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病
  • 简介:白念珠菌人体常见机会致病性真菌,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易义齿、人工插管如尿道插管、气管插管等植入性设备表面定植并进步形成生物。生物形成可保护菌体免受药物杀伤和免疫系统攻击。黏附生物关键,也是白念珠菌致病关键步骤[1]。本实验拟通过结晶紫法XTT法观察中药厚朴对白念珠菌黏附影响,并对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 标签: XTT法 结晶紫法 白念珠菌 黏附
  • 简介:应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和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方法,对红麦(保存单位编号:苏1661;统编号:ZM008712)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Hm进行了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共用512对微卫星引物对抗、感基因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经用包括230单株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4YrHm基因连锁微卫星标记Xgwm904、Xbarcl73、Xcfdl3和Xcfd42,均位于小麦染色体6D短臂上。经Mapmaker3.0b软件计算,这4标记目的基因间遗传距离分别为7.3、25.1、47.7和62.1cM,均位于YrHm基因远离染色体顶端侧。用全套中国春小麦缺体一四体材料进行检测,进步确认了这4标记均位于小麦6D染色体。因此,将YrHm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臂6DS上。

  • 标签: 小麦 条锈病 农家品种 抗病基因 微卫星 基因定位
  • 简介:黍稷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古老作物。本文从世界农业种植业历史、作物起源环境和黍稷演化过程谈起,结合山西地理生态特点、悠久农耕历史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和数量众多、类型丰富黍稷种质资源,说明山西黍稷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

  • 标签: 山西 黍稷 起源 遗传多样性 中心
  • 简介:目的揭示宿主磷脂酶D(phospholipaseD,PLD)应对烟曲霉感染过程重要作用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滴鼻方式使野生小鼠和磷脂酶D双基因敲除小鼠(pld1^-/-pld2^-/-)感染烟曲霉孢子后,取小鼠肺组织、抽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组织匀桨菌落计数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烟曲霉负荷,采用eBioscience公司多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分泌情况;分离种小鼠骨髓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BMDM),制霉菌素法检测其吞噬和杀死烟曲霉孢子能力。结果感染烟曲霉孢子6h后,pld1^-/-pld2^-/-小鼠肺部真菌负荷显著高于野生小鼠,其肺泡灌洗液和肺泡巨噬细胞均存在大量孢子,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浓度显著升高;体外实验证明pld1^-/-pld2^-/-小鼠BMDM细胞吞噬和杀死烟曲霉孢子能力显著减弱。结论小鼠pld1基因和pld2基因同时敲除导致其巨噬细胞吞噬和杀死烟曲霉孢子能力显著减弱,进而可能降低小鼠抗烟曲霉感染能力。同时机体可能通过分泌大量炎症因子以招募其他免疫细胞杀灭烟曲霉孢子。

  • 标签: 磷脂酶D 烟曲霉感染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真菌作用,模式识别受体固有免疫细胞用于识别PAMPs分子,其中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家族识别白念珠菌主要PRR。这类受体被激活后,会通过信号通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相关细胞因子产生,募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来杀灭白念珠菌,同时,还可传递相关信号诱导,11111、Th2、Thl7和Treg等适应性免疫细胞活化,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白念珠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对临床真菌病免疫调节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念珠菌 模式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C型凝集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