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但主要依赖于进口,且进口依存度将持续增加。与国外大豆主要生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差距,提高大豆单产是解决我国大豆危机的关键。加快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引领大豆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赶超国外大豆生产的重要途径。2017年我国科学家克隆了一批控制大豆生育期、高产、优质相关性状的重要基因.且在大豆重要性状耦合遗传网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标签: 大豆 生育期 高产 优质 性状耦合 遗传网络
  • 简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每年可生产约450万t菜籽油,占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的19.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产业主要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t。油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油菜育种行业的科研工作。据统计(webofScience检索),2017年与油菜育种相关的SCI论文共有728篇,其中完全由中国学者完成的181篇,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的62篇,合计约占全世界的33.38%,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还有待提高。2017年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油菜籽含油量及品质、油菜籽产量、基因组驯化、雄性不育、非生物胁迫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这些成果将积极地推动油菜育种产业的高产、优质及多元化发展,为我国油菜分子设计育种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油菜 育种 遗传改良 基因组 分子标记 基因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方法尾静脉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抑制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动态观察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小鼠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脑组织含水量于6h开始明显升高,24h达高峰,后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了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水肿小鼠模型。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模型 动物 脑水肿
  • 简介: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和烟叶生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我国烟草行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统计分析了1983-2014年这32年间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分发利用情况,尤其是自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启动"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专项以来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果。阐述了当前我国烟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加强完善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工作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以及更加全面充分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 标签: 烟草 种质资源 分发利用 对策
  • 简介:利用6044×0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子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下控制千粒重QTL在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花后的各个时期均能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定位到千粒重QTL。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达到18%。Qtl8、Qtl13和Qtl14均定位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的同一位置,共同解释11%的表型变异。花后20d和花后25d均检测到1个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的不同位点,均能解释4%的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1个QTL,位于1D染色体的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解释1%的表型变异。从连锁群的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的QTL主要集中在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的富集区域,以期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 标签: 小麦 RIL群体 粒重性状 动态QTL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甜高梁茎秆糖分代谢的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等3个甜高粱品种成熟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的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而蔗糖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的趋势。3个品种成熟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的提高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节间蔗糖含量与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的关键调控酶。

  • 标签: 甜高粱 蔗糖累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 简介:以4份老芒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对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的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一致的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完整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老芒麦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变化
  • 简介: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 标签: 雄性不育 种质 胚败育 激素
  • 简介:手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呈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常因双手的劳作、清洗等因素,使其在流行病学和致病菌方面与足癣有差异。为了解石景山地区手癣发病情况及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该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7月来院就诊的手癣患者的发病情况

  • 标签: 手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股癣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为人体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之一。其病原菌的构成与分布存在地区与环境的差异。掌握它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科学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2005年来本科就诊的股癣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股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目的探寻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h、12h、24h、48h、72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的继发保护机制。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小鼠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方法侧脑室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于6h、12h、24h、48h、72h动态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大鼠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脑组织含水量于6h开始明显升高,12h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大鼠模型 脑水肿
  • 简介:利用4种耐渍性不同的芝麻基因型,在厌氧胁迫条件下检测了根部无氧呼吸酶活性、内源乙烯含量并调查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比较研究旱生植物耐渍性的主要机制.同时设计了田间分期多次淹水试验,观察早期淹水训练对芝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渍种质的乙烯释放量在根中增加了6.06倍,茎中1.76倍,不定根数量增加了4.0~5.0倍,在初生根和不定根皮层形成典型的通气组织.非耐渍种质中未检测到乙烯变化,不定根数量增加了0.79~1.8倍,根中无明显的通气组织发生,但是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可增加4.2~9.3倍,高于耐渍种质.分期淹水试验以四对真叶期和初花期处理产量较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终花期一次性淹水产量损失最大.综合分析认为,不定根增生和根皮层通气组织的形成是芝麻耐渍性的重要机制,根中内源乙烯的增加与结构适应变异有关.淹水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芝麻品种耐渍能力为结构适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 标签: 耐渍基因型 芝麻 厌氧胁迫 根系 生理 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肺曲霉病急性期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科的肺曲霉病患者51例,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和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水平为197.96±148.16和120.25±98.65μ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M水平分别为0.94±0.77μg/L和0.32±0.16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07±7.97、40.32±7.30(P〈0.05),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3.00±8.29、25.98±6.65(P〈0.05),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1.08±0.47、1.68±0.65(P〈0.05).结论肺曲霉病组患者的MBL及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肺曲霉病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肺曲霉病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T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目的:比较初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4+T细胞中Th9和Th17细胞的比值,探讨Th9和Th17细胞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发未经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12例,抽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3组病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Th9和Th17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Th17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治疗后Th17表达显著上调,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9在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在治疗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上调。结论Th17免疫途径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抵御隐球菌感染的重要免疫机制,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及治疗拮抗可能与Th17缺乏有关。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辅助T细胞 TH17 TH9 隐球菌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的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目的动态研究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d观测结果。结果48h卡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125μg/mL,0.125μg/mL、0.500μg/mL。48h米卡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060μg/mL,0.250μg/mL、0.500μg/mL。48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μg/mL,64μg/mL、128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卡泊芬净组白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72h后不再升高,MIC90120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组MIC50168h、MIC9096h后不再升高。米卡芬净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h后不再升高。结论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 标签: 动态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氟康唑 念珠菌 体外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