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陈飞 尤志学 隋龙 李双 刘军 刘爱军 章文华 毕蕙 耿力 赵昀 吴丹 李芳 陈丽梅 段仙芝 张淑兰 张国楠 郎景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0073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210029,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治中心, 上海 2000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武汉 4300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10002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病理科,北京 10070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 10002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08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00030,上海市东方医院妇产科 2001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 10073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0004,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实施对目标人群HPV疫苗的接种、子宫颈癌筛查,并对检出的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有效治疗,可以消除子宫颈癌。阴道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发现和定位下生殖道病变,指导活检,并制订管理策略;可以指导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可以参与治疗后的随访。规范、安全和准确的阴道检查,需要掌握阴道检查的适应证、操作流程、阴道检查术语、临床策略和相关的病理知识。阴道检查的质量控制是实现阴道检查在子宫颈癌防治中发挥其最大价值的保障。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阴道及子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CCNC),组织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全国广大妇产科医师,尤其是阴道医师提供阴道检查的规范、临床管理和专家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引导下子宫颈管搔刮术(ECC)后诊断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中存在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分层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在阴道引导下诊断的CINⅠ(包括ECC诊断和点活检诊断)并进一步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ECC CINⅠ组:LEEP术前3个月内行ECC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且子宫颈点活检术后诊断≤CINⅠ;点活检CINⅠ组:LEEP术前3个月内行子宫颈点活检术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且ECC阴性(指ECC术后病理诊断为正常子宫颈管)。对两组CINⅠ患者的LEEP术前临床资料及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进行比较。(2)对阴道引导下诊断的CINⅠ患者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3)对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阴道引导下诊断的CINⅠ并进一步行LEEP的患者共2 581例,其年龄为(43.6±9.5)岁;其中ECC CINⅠ组957例,点活检CINⅠ组1 6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细胞学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转化区(TZ)类型和阴道印象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CC CINⅠ组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者288例(30.1%,288/957),点活检CINⅠ组333例(20.5%,333/1 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P<0.001)。(2)2 581例CINⅠ患者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CINⅠ 1 960例、CINⅡ+ 6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细胞学检查、ECC术后诊断、TZ类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两者的年龄、HR-HPV检测、阴道印象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学结果为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OR=2.77,95%CI为2.04~3.77)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HSIL+;OR=2.93,95%CI为2.24~3.81)、ECC术后诊断为CINⅠ(OR=1.89,95%CI为1.56~2.29)及TZ类型为Ⅲ型(OR=1.76,95%CI为1.45~2.11)是影响阴道引导下诊断的CINⅠ患者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3)以细胞学结果为≤LSIL、≥ASC-H进行分层时,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点活检CINⅠ者(前者分别为25.9%、16.7%,χ2=26.25,P<0.001;后者分别为56.0%、34.2%,χ2=18.79,P<0.001);在ECC CINⅠ患者中,细胞学结果≥ASC-H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胞学结果≤LSIL者(分别为56.0%、25.9%;χ2=49.38,P<0.001)。以TZ类型进行分层时,在Ⅰ/Ⅱ型(包括Ⅰ型和Ⅱ型)TZ患者中,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与点活检CINⅠ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1.7%、15.2%;χ2=0.91,P=0.341),而在Ⅲ型TZ患者中,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点活检CINⅠ患者(分别为72.7%、46.2%;χ2=4.02,P=0.045);ECC CINⅠ患者中,Ⅲ型TZ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型TZ患者(分别为72.7%、21.7%;χ2=16.38,P<0.001)。以阴道印象联合细胞学结果及TZ类型进行分层时,发现在细胞学结果≥ASC-H、Ⅲ型TZ及阴道印象≥HSIL时,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为6/6,点活检ECC CINⅠ患者为1/3。结论细胞学结果≥ASC-H、ECC术后诊断为CINⅠ及Ⅲ型TZ为影响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细胞学结果≥ASC-H预测LEEP术后诊断CINⅡ+的价值高于ECC术后诊断为CINⅠ。对于ECC CINⅠ患者行LEEP术后的分层管理,建议以细胞学结果≥ASC-H作为一级分层,Ⅲ型TZ作为二级分层,同时结合患者阴道印象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刮除术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电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在隐匿性阴道顶角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于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宫全切除术后因高危型(HR)-HPV阳性和(或)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先行阴道检查,对阴道阴道顶角暴露不满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一步行阴道检查,分析阴道在诊断和治疗隐匿性阴道顶角HSIL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53例子宫全切除术后HR-HPV阳性和(或)细胞学异常且阴道检查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为(49.8±8.1)岁,1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阴道检查,未发生阴道顶角穿孔,无膀胱、直肠损伤。153例患者中,11例(7.2%,11/153)阴道下HSIL边界不清,在阴道检查时可见清晰的HSIL边界;23例(15.0%,23/153)阴道检查结果为正常和(或)阴道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的患者,阴道下活检发现有HSIL(即病理升级)。阴道下活检(均因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同时行阴道顶角盲刮活检)诊断为正常或炎症89例、阴道LSIL 45例、阴道HSIL 19例,阴道下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56例、阴道LSIL 55例、阴道HSIL 40例(包括2例不除外病变更重者)、阴道癌2例,阴道阴道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阴道顶角盲刮活检的漏诊率达54.8%。40例阴道下见阴道残端HSIL患者中,15例用阴道抓钳完全抓除,22例阴道下用双极电外科系统汽化阴道病灶,3例最终选择行部分阴道壁切除术。37例阴道下接受治疗的阴道HSIL患者中,34例随访满6个月,其中31例阴道HSIL消失,治愈率为91.2%(31/34),HR-HPV阳性率由治疗前的100.0%(34/34)降至治疗后的79.4%(27/34)。结论对于子宫全切除术后行阴道检查时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的患者,阴道有助于暴露并发现隐匿性阴道顶角HSIL,且可同时在阴道下对阴道顶角HSIL进行治疗。

  • 标签: 鳞状上皮内病变 阴道肿瘤 癌前状态 阴道镜检查 阴道内镜检查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分辨率肛门(HRA)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HRA检查的患者共142例,以肛门(包括肛周和肛管)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HRA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HRA下具体征象及异常所见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肛门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HRA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完全符合率,肛周为76.6%(95/124)、肛管为70.0%(84/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243);HRA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肛周为0.604、肛管为0.455;肛周、肛管的过高诊断率分别为16.9%(21/124)、25.0%(30/120),均高于过低诊断率[分别为6.5%(8/124)、5.0%(6/120)]。HRA诊断肛门癌前病变[指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60.0%(肛周:分别为97.8%、74.7%;肛管:分别为90.9%、66.7%),约登指数均>0.5(肛周:0.725;肛管:0.576);HRA诊断肛管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低于肛周病变(分别为50.8%、68.8%)。(2)HRA下异常所见,薄醋酸白上皮对肛管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8%、62.4%,约登指数为0.412)高于肛周癌前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8.9%、96.9%,约登指数为0.258)。厚醋酸白上皮以及所有血管征象均仅见于肛管病变。碘染色对肛周病变的诊断效能低(碘染不着色的发生率为0),但对肛管病变的诊断效能高(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和82.3%)。(3)肛门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7±10)、(42±11)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年龄曲线图显示,30~40岁为肛门癌前病变的好发年龄。伴发外阴病变患者的肛门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伴发外阴病变者(分别为56.8%、35.1%;χ2=4.284,P<0.05)。结论HRA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稳定,下图像指导活检的意义较大;但易过高判别肛门癌前病变,尤其是对肛管病变。醋酸白上皮是HRA检查肛门最常见的下征象,但血管征象仅见于肛管病变。

  • 标签: 肛门肿瘤 鳞状上皮内病变 癌前状态 肛门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