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制品属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生物制品,它是由健康的血浆经分离、提纯或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血液制品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具有人源性、稀缺性和潜在传染性的特点,使得该类产品具有特殊性和高风险性【1】。为了保证病患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需要对血液制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制作血液制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产品会存在相关的质量风险,本文对此进行有关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血液制品 质量控制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塑料制品复合加工工艺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研究。通过分析塑料制品复合加工的定义、工艺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了塑料制品复合加工工艺对提高产品性能、拓宽应用范围和降低成本的影响。本文还关注了塑料制品复合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创新,以提供对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实现工艺优化的有效路径。

  • 标签: 塑料制品 复合加工 工艺 应用
  • 简介:摘要:烟草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零售店则是该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其布局合理性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烟草零售店的布局现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市场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烟草行业 零售店 销售渠道 布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40例行CBP治疗的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机械通气、ICU治疗及留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脓毒血症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老年营养不良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是导致临床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给医疗资源带来较大的负担。引起老年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涉及人口学、多种慢性疾病及心理社会因素等。目前,我国对于老年营养不良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本共识综合国内外最新证据及中国多地域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旨在规范中国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控干预手段,提高干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营养不良 干预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老年是罹患功能受损的高危人群,功能受损与肌少症、跌倒、衰弱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国内外相继出台了关于健康老年及功能受损相关疾病的运动建议及防控指南/专家共识,但尚无针对老年躯体功能受损防控干预指导意见,我国对于老年功能受损防控干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诊疗欠规范、干预方式较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在参照国内外老年功能受损相关指南共识基础上,制定该共识,旨在为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躯体功能受损 干预性研究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新时期工业机器应用于维护专业的设立,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成果。但目前,在院校内对工业机器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同时存在较多有待完善的问题,正在阻碍着该专业的教育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建设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 标签: 工业机器人 应用与维护 建设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者标本45756例,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予以检测,对于血清学合格标本者实施核酸检测。结果:45756例献血者进行酶免检测后有305例出现双试剂不合格,比例为0.667%,去除双试剂不合格45171例通过核酸混样后拆分检测后可知33例患者出现HBV-DNA阳性,比例为0.073%,检测出HIV-RNA一例,以及未检测HCV-RNA阳性。结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会出现漏检,进行核酸检测能够将输血传播等风险降低,将血液质量以及输血安全性提升。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献血者 血液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成年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11个省60个监测点(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心血管病者,共36 195进入随访队列。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随访27 44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比(HR),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6 699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平均随访6.4年(共171 431.1年),随访期间共观察到脑卒中1 3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脑内出血197例,缺血性卒中1 149例),发病密度为7.77/1 000年。多因素调整相关因素后,以自评健康非常好者为参照,自评健康差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68%(HR=1.68, 95%CI:1.22~2.3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7%(HR=1.47, 95%CI:1.05~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和BMI对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年龄和血脂异常对自评健康与缺血性卒中发病存在修饰作用(交互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全人群结果一致。结论自评健康状况差的人群发生脑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应将该人群,尤其是自评健康差的超重/肥胖、年龄<60岁或血脂异常人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 标签: 自评健康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成年静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监测点(城市和农村各1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2型糖尿病患者,共8 625进入随访队列,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共随访到5 99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静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并按性别、地区、城乡等不同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根据入选标准共纳入5 782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4年(36 927.0年),随访期间共观察到2型糖尿病发病事件592例,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16.0/千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之后,与静坐时间0.0~h/d者相比,静坐时间>6.0 h/d者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33%(HR=1.33,95%CI:1.05~1.68)。亚组分析显示结果和全人群结果略有不同,只在男性、吸烟、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农村、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中发现,静坐时间过长与糖尿病发病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结论静坐时间过长可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应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减少成年静坐时间,尤其是每日静坐时间>6.0 h的人群。

  • 标签: 静坐时间 糖尿病,2型 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