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晚年岁月──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四陈晋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辩证法。毛泽东视死如归。1966年8月下旬,毛泽东从中南海菊香书屋搬到中南海游泳池居住,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最后10年。1971年5月30日,毛泽东在这里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

  • 标签: 毛泽东 邓小平 电视专题片 解说词 文化大革命 毛主席
  • 简介:借三篇古文,道人事心曲毛泽东喜欢"讲古",常借历史含蓄表达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或暂时不便明说的一些心曲。比如,1966年1月12日,在武汉同陶铸、王任重等人谈到当前的政治问题时说:去年10月,我在北京讲过,如果北京搞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是不是学蔡锷起义,打倒袁世凯?我总感到要出问题。

  • 标签: 晚年 忧思 阅读 含蓄表达 政治问题 修正主义
  • 简介:6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先后对文艺问题作出两个批示。1963年12月的第一个批示,针对的是戏曲舞台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1964年6月底第二个批示作出的时候,文艺界已开始进行一件当时被认为是“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的盛事——京剧改革。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剧团参加演出,共37个戏,其中有名的剧目是黑龙

  • 标签: 毛泽东 “样板戏” 京剧现代戏 京剧改革 观摩演出 周恩来
  • 简介:四、初到陕北:阅读与总结经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环境逐渐稳定起来,毛泽东的阅读条件随之改善,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和精力,读书和倡导读书。1936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致电红军西方野战军领导人彭德怀、刘晓和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等,表示:“(一)同意富春办法,组织流动图书馆。(二)明日即开始寄第一次书十本,先交富春,停三天,转寄彭刘,停一星期。(三)各同志务须按时寄回,以免散失。(四)以后将一星期或十天寄一次。”10月22日,毛泽东又写信给在西安做统战工作的叶剑英和刘鼎,让他们“买一批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哲学书”,“例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柳浞的《街头讲话》之类”,“作为学校与部队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同时提倡在外面工作的同志“一面工作,一面要提倡看书报”。

  • 标签: 阅读条件 毛泽东 中央红军长征 《大众哲学》 史略 流动图书馆
  • 简介: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

  • 标签: 毛泽东 诀窍 读书 “社会” 融会贯通 “活”
  • 简介:毛泽东是被他所处的时代选择为领袖的。人们习惯称谓的毛泽东时代,时间范畴是1949年到1976年。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中国的一个时代,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主要领导者。毛泽东时代面临的历史使命,主题词就是两个字:“建设”。毛泽东时代的梦想,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要为实现这个梦想找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由于没有经验,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摸索着尽最大努力去做,去问,去学。最终,毛泽东时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

  • 标签: 毛泽东时代 新中国 中国道路
  • 简介: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思想生平和业绩风范,为理解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撑。这部年谱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客观记录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如何进行理论创造的。可以说,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毛泽东 中国道路
  • 简介:<正>四、毛泽东与《水浒传》毛泽东对《水浒》这部小说的关注,贯穿了他能一生。这是有原因的。如果对毛泽东以阶级关系为核心的历史观做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重要内容;被压迫阶级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历史的进步包含着一个伟大而永恒的真理——对压迫阶级的造反有理。他的革命生涯,就是对这两条原则的实践,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融化为他的主体个性。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上强调斗争,颂扬造反,既是他的历史观,也是他的人生观。反映在小说阅读和接受倾向上,他的兴趣思绪和感情便集中投向被压迫的

  • 标签: 毛泽东 建国后 农民起义 性格 革命者 修正主义
  • 简介:“铁老虎”和“纸老虎”:从两则消息说起1960年9月29日,新华社对外公布了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即将出版的消息。9月30日,外电纷纷作了报道。合众国际社记者克雷格莫在报道中说:毛泽东在最近出版的书中发表了1946年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时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创造了他的得意的一句话: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时他是在延安山洞中的一个叛乱的游击队的领袖”。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游击战 格瓦拉 “纸老虎” 美国作家 帝国主义
  • 简介:我们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国、把世界搞好,佛教教义就有这个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 标签: 毛泽东 佛教教义 解析 评论 读书 释迦牟尼
  • 简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奠基之功,即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二是探索之功,即通过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毛泽东在政治制度、改造道路、社会矛盾、现代化目标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思考,这也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和探索之功。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 奠基 探索
  • 简介:毛泽东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很有个性,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颇为独到,对语言词汇的选择异常敏感,说话著文有着特殊的感染力。说他是语言大师,当不为过。毛泽东风云一生,改进话风文风,是他用力甚多的一个领域。在风云纵横的革命家、政治家生涯中,毛泽东很喜欢讲得深透而又通俗明白,给人耳目一新的话风文风。面对"逻辑学、修词学、文学也不懂,写起文章来乱七八糟"的话风文风,毛泽东敢于并且能够大声呐喊,确实有他异于一般政治家的底气支撑。因为他自己就拥有浑然天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创造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毛泽东的语言创造,还包括对典籍或民间词语的化用。一些看起来寻常,容易被人们忽略,实则意味深长、新意迭见的词语,被毛泽东"拎"了出来,进行新的发挥运用。

  • 标签: 毛泽东 语言大师 话风 文风
  • 简介: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当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 标签: 毛泽东 读书人 政治实践 精神存在 生活常态 革命家
  • 简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吸引人,特别能够产生出诗的激情和想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革命年代的诗性之风共产党里诗人多,领导层内拥有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时相切磋的诗人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诗性的革命政党。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诗性彰著,大多有比较浓厚的文化人底色。两位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

  • 标签: 诗人群体 主要创始人 革命政党 共产主义信仰 胡乔木 新体诗
  • 简介:对一些影响乃至决定过历史进程的人,人们对他总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开始,人们或许更注意他在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的一些决断和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多多少少发现,真正的伟人,对历史的影响绝非一时一代,他的精神能量几乎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毛泽东显然就是这样的伟人。在书摊已成为图书是否畅销的晴雨表的今天,上面

  • 标签: 毛泽东 政治家 读书人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容斋随笔
  • 简介: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礼部侍郎李百药在朝廷讨论封建诸侯的时候,写了篇《封建论》呈给唐太宗李世民。这篇文章关于封建诸侯的观点似乎已被人遗忘,但其中说的李世民执政治世之道却被毛泽东注意到了。李百药说:李世民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劳民损兵;不贪图游乐,

  • 标签: 李世民 毛泽东 《封建论》 批注 务虚 礼部侍郎
  • 简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怎样看待已有的文化资源;是否认可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文化建设的方向与现代化的关系.他提出过很好的思路,但认识和实践的脱节也非常明显,其成败得失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资源 格局 文化现代化 文化革命
  • 简介:本文围绕毛泽东的奋斗心迹,从'为什么出发'、'风雨兼程的奋斗'、'光辉的未来'三个角度,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思考与探索。探讨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精神动力,立足现实干,朝向远方看。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 简介:<正>器大声宏作为诗人,毛泽东的诗风与人格浑然一体。一九四五年一首《沁园春·雪》,搅动山城文化风云。这是大家所熟悉的。需提及的是,柳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为画家尹瘦石写的论毛泽东此词一篇手跋,颇为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一般文人的感受:

  • 标签: 毛泽东 心路历程 山城文化 中国文艺 人格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