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腺癌(AEG)的外科治疗尚存诸多争议与问题。当前,临床常用Siewert分型和TNM分期辅助临床决策和预后判断。经胸入路更适用于Siewert Ⅰ型及食管侵犯较长的患者,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适用于Siewert Ⅲ型患者。AEG最优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基于肿瘤位置和食管侵犯程度等合理决策。手术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应以肿瘤根治和保障手术安全为原则,并充分考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是最常见且高效的吻合方式;近端胃切除术后,双通道吻合获得较多专家推荐。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推进,经验丰富的中心和团队可开展全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未来,期待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为AEG的外科治疗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食管胃结合处 肿瘤 手术入路 淋巴结清扫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结合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结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大弯、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远端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结合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R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击发完成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近端胃切除术 双通道法 食管空肠π形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经病理检查并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排除合并脏器病变、其他脏器原发性肿瘤、精神疾病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完整者后,共纳入24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胃癌专病数据库系统"进行临床及随访数据资料采集。汇总患者体格检查信息、肿瘤特征和病理特征,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240例G-NEN患者年龄(60.3±10.1)岁,男性181例(75.4%),女性59例(24.6%)。肿瘤直径(4.2±2.8)cm,神经内分泌瘤(NET)51例(21.2%),神经内分泌癌(NEC)139例(57.9%),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0例(20.8%);G1低级别28例(11.7%),G2中级别34例(14.2%),G3高级别178例(74.2%);肿瘤浸润深度T1~4分别为44例(18.3%)、27例(11.2%)、60例(25.0%)和109例(45.4%);163例(67.9%)发生淋巴结转移,46例(19.2%)发生远处转移;Ⅰ~Ⅳ期患者分别为55例(22.9%)、42例(17.5%)、94例(39.2%)和53例(22.1%)。240例G-NEN患者中,223例(92.9%)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39.2(95%CI:29.1~47.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4.2 cm、肿瘤分级为G3、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Ⅲ~Ⅳ)均是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1.783,95% CI:1.007~3.155,P=0.047)和远处转移(HR=2.288,95%CI:1.307~4.008,P=0.004)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本组G3高级别G-NEN显示,NET-G3的5年生存率为76.19%,高于NEC-G3和MANEC-G3(分别为15.60%和24.73%,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EN患者在诊断时,多已处于进展期,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高增殖NET-G3患者的预后好于NEC-G3及MANEC-G3,是一类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分类。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辅助下应用圆形吻合器与完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的短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Ⅰ~Ⅲ期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排除年龄≥80岁、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的严重合并症、合并其他脏器切除、行姑息性手术和因消化道穿孔、梗阻、出血等行急诊手术以及术后1年内死亡或失访者。共纳入1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圆形吻合器组(77例)和直线切割闭合器组(5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数量、腹部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长径、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病理分期和术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需要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的任何不良情况,其中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定的定义为早期并发症,术后30 d至1年内发生并发症的定义为晚期并发症;(3)术后生活质量情况:通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胃癌特异性模块量表(QLQ-STO22)评估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项目得分越高,说明对应的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示对应的生活质量越差。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相比圆形吻合器组,直线切割闭合器组术中出血量更少[50.0(50.0~100.0)ml比100.0(100.0~100.0)ml,Z=-3.111,P=0.002]、术后排气时间更早[(3.1±0.8)d比(3.5±1.1)d,t=-2.490,P=0.014];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清流进食时间、流食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圆形吻合器组与直线切割闭合器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17/77)和18.9%(10/53),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14/77)和15.1%(8/5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术后随访1年,失访7例(5.4%),其中圆形吻合器组5例、直线切割闭合器组2例。术后1年QLQ-C30量表显示:直线切割闭合器组的经济困难程度较圆形吻合器组更重[33.3(0~33.3)分比0(0~33.3)分,Z=-1.972,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功能领域及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QLQ-STO22量表显示:直线切割闭合器组的吞咽困难[0(0~5.6)分比0(0~11.1)分,Z=-2.094,P=0.036]和进食受限症状评分[0(0~4.2)分比0(0~8.3)分,Z=-2.011,P=0.044]低于圆形吻合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其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圆形吻合器相比,胃癌全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术中出血更少、排气更快,术后可减少吞咽困难、进食受限等症状,但一定程度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圆形吻合器 直线切割闭合器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