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患者的数量为80例,分成了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护理满意度更佳,P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性哮喘 应用价值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实施局部中药熏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有效性和对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局部中药熏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步频、步速、步长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于脑卒中下肢痉挛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明显,能改善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减轻下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局部中药熏药 康复训练 脑卒中下肢痉挛 治疗效果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 ⽬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法 总结分析 2017 年 1 ⽉⾄ 2018 年 1 ⽉我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 52 例的急救与护理经验;  结果 抢救成功率          92.31%(48/52),死亡率 7.69%(4/52)。死亡患者中急诊抢救室死亡 2例,院前死亡 2例;结论 规 范的急救与护理程序是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实施局部中药熏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有效性和对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局部中药熏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步频、步速、步长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于脑卒中下肢痉挛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明显,能改善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减轻下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局部中药熏药 康复训练 脑卒中下肢痉挛 治疗效果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分析恒定性外斜视(XT)和间歇性外斜视(IXT)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及厚度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患者72例(144眼),其中XT 25例(50眼)作为XT组、IXT 22例(44眼)作为IXT组,正常对照组25例(50眼)。通过OCTA测量黄斑区3 mm×3 mm范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各参数组内(研究眼和对侧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密度和厚度各参数之间以及与斜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XT组研究眼总SCP和旁中心凹上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低于对侧眼(t=-2.10,P=0.047;t=-2.28,P=0.032),旁中心凹上方和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均低于对侧眼(t=-2.26,P=0.033;t=-2.43,P=0.023);IXT组两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总体比较发现研究眼总SCP和旁中心凹上方区域SCP血流密度,以及总DCP和除鼻侧外的其他旁中心凹区域DCP血流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XT组研究眼总SCP和旁中心凹上方区域SCP血流密度,以及总DCP和除鼻侧外的其他旁中心凹区域DCP血流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XT组研究眼总DCP和旁中心凹上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XT组中研究眼旁中心凹颞侧内层视网膜厚度低于对侧眼(t=-2.84,P=0.009)。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内层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远、近斜视度均呈负相关(r=-0.36,P=0.012;r=-0.37,P=0.010)。结论:利用OCTA发现XT患者主斜眼与对侧眼相比有更低的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更薄的旁中心凹颞侧区域内层视网膜厚度。IXT患者较正常对照者有更低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

  • 标签: 外斜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 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为避免配电网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对配电网线路进行巡视检查,传统的巡视方式就是人工巡视模式,这种方式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巡视配电网线路的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无人机巡视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人工巡视模式的弊端。本文将重点对配电网架空线中无人机巡视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配电网 架空线 无人机 巡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超声提示鼻骨缺失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array,SNP-array)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验证,应用G显带和FISH技术对胎儿父母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胎儿的核型初步结果为46,XN,add(21)(p11.2),SNP-array提示胎儿在21q22.12q22.3区(hg19:36 762 648-48 093 361)有11.3 Mb的重复,FISH结果证实了上述发现,其父母核型及FISH检测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胎儿的核型结果最终确定为46,XN,der(21)t(21;21)(p11.2;q22.1),为新发生的21q(21q22.1→qter)部分三体。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可得出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更为科学的遗传学信息。

  • 标签: 部分21三体综合征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在孕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中的应用。方法采集孕早期产前超声提示胎儿NT增厚的570例孕妇的绒毛膜组织或羊水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NP-array检测。结果在570例NT增厚的病例中,共检出89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最高者分别为21、18、13三体和45,X、47,XXY等;SNP-array检出137例结果异常,包括14例已知明确致病的微缺失、微重复遗传性综合征、35例临床意义不明、2例杂合性缺失及1例14号染色体的单亲二倍体等,检出率提高了8.43%。结论对孕早期NT增厚胎儿采用SNP-array技术进行分析,可检出传统核型分析无法识别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更为准确的遗传学信息。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 颈项透明层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分别对1例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和1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应用G显带和SNP-array技术对胎儿父母行遗传学分析。结果两例胎儿的核型结果均为46,X,+mar/45,X嵌合,SNP-array的检测结果为:例1为Yp11.31q11.223区段22.0 Mb的重复和Yq11.223q11.23区段3.9 Mb的缺失,例2为Yp11.31q11.221区段16.9 Mb的重复和Yq11.222q11.23区段8.1 Mb的缺失;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证实了上述发现。两例胎儿父母的核型及SNP-array检测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遗传学信息。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无创产前筛查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市场营销的发展适应市场的走向,而市场的走向又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粉丝经济带来的市场营销的一些差异和变化,在营销的对象、模式和途径上都有区别。因此,中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市场动向,端正教育态度 进行教育调整,多样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实践,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发展思路等。

  • 标签: 中职教育 粉丝经济 市场营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不孕症患者特殊的X染色体异常。方法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以确诊X染色体的异常类型。结果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患者X染色体长臂中间部分缺失,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显示Xq22.1-Xq25区域为单倍体,缺失的片段长度约为24.82 Mb;该患者最终诊断为46,X,.ish del(X) (q22.1q25)(Xqter+) .arr[hg19] Xq22.1q25(99 444 527~124 268 530)×1。随访患者目前月经正常但仍未受孕。结论联合应用多种细胞分子遗传技术,对患者X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更准确可靠,并且在LUFS患者中发现了X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现象,可为LUFS致病机制研究及其关键基因的鉴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X染色体缺失 卵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