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陆基空管保障系统布局优化研究。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陆基空管系统在保障飞行安全和提升交通效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传统的保障系统布局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充分考虑飞行网络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深入探讨了复杂网络理论在陆基空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文章从系统布局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优化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陆基空管保障系统布局优化的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复杂网络理论 陆基空管系统 保障系统布局 优化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是人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力度。基于此,在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几点切实有效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 标签: 房屋建筑 安全管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防雷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需要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强化,确保设备防雷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防雷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做好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防雷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民航空管 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防雷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间变性肉瘤(anaplastic sarcoma of the kidney,ASK)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儿ASK的一般资料、治疗经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以"肾间变性肉瘤""儿童"和"anaplastic sarcoma of the kidney""child"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4月的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1岁女童,因发现左腹部肿物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位,行左侧瘤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光镜下肿瘤呈囊实性改变,实性区可见未分化的卵圆形、梭形细胞弥漫分布,其间见较多间变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WT1、Virnentin、S-100、CD99和Desmin阳性,Pax-8和EMA阴性。术后患儿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篇文献20例儿童ASK,结合本院此例,共2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4.3岁;肿瘤位于右肾12例,左肾6例,3例左右侧不明确。肿瘤直径平均13.5 cm。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2例;另有分期不明确2例。全部患儿病理检查报告镜下可见未分化梭形细胞,16例(76.19%)可见软骨样细胞分化。术前有14例(66.67%)诊断为间变性Wilms瘤。4例单纯行瘤肾切除术,17例行瘤肾切除结合化疗治疗。15例获得随访,术后1.2~1.5年死亡3例,其中Ⅲ期2例,Ⅳ期1例。结论ASK是一种罕见的细胞广泛间变性改变的恶性肿瘤,需与间变性肾母细胞瘤等肾肿瘤相鉴别,依靠病理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肾间变性肉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海氏三角途径腹腔镜下"窥视睾丸"(指在腹股沟管内环口附近的高位睾丸)引降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经海氏三角途径腹腔镜睾丸引降固定手术的"窥视睾丸"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至13岁,中位年龄1岁10个月;右侧37例,左侧19例。对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复查患侧睾丸体积、患侧/健侧睾丸体积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例患儿均完成手术,睾丸均顺利引降并固定于阴囊。手术时间为(45.23±0.38)min,术中出血量约2~4 ml。56例患儿术后复查睾丸均正常生长发育,查体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回缩,未见切口感染、腹股沟疝或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2个月复查患侧睾丸体积为(0.48±0.08)ml与术前(0.30±0.0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患侧/健侧睾丸体积比为0.71±0.06与术前0.58±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经海氏三角途径腹腔镜下睾丸引降固定术是治疗"窥视睾丸"的重要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隐睾 海氏三角 腹腔镜 窥视睾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在儿童重型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治疗的重型隐匿阴茎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患儿平均年龄为7岁1个月,年龄范围为3~16岁;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重型隐匿阴茎,阴茎完全隐匿于皮下,可见锥状皮丘内无阴茎显露,腹壁皮肤平面仅能扪及包皮套,年龄范围要求为3~16岁,手术方式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分析患儿术后出血、感染、阴茎回缩等并发症情况,采用Boemers标准进行术后评价,评估该手术方式在重型隐匿阴茎患儿的应用情况。结果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oemers标准评价均为良好,家长对阴茎外观满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包皮转移皮瓣无坏死感染。术后有8例患儿出现转移皮瓣的明显水肿,6~8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阴茎体均无回缩,无包皮赘生及瘢痕狭窄,无痛性勃起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重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手术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重型隐匿阴茎皮肤覆盖缺损的问题,具有术后外观美观,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隐匿阴茎 皮瓣转移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通过经膀胱镜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3个月婴儿的原发性肾积水的疗效和其相应的并发症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为(1.95±0.56)个月;患侧为左侧14例,右侧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一期治疗重度肾积水,于术前、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后及取出后对患儿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相应的治疗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中有2例置管失败(左、右侧各1例),予更换为肾造瘘术以缓解肾积水,另外18例均顺利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操作时间短,为(15.22±5.75)min,出血量极微,为(0.50±0.42)ml,术后观察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泌尿系统感染、血尿和支架管的梗阻。患儿住院天数为(4.72±1.81)d,治疗前肾盂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分别为(34.28±7.00)mm和(1.86±0.66)mm,置管后6个月变化为(11.00±4.56)mm和(4.47±1.32)mm,可观察到肾积水程度的明显缓解和肾皮质的增厚。而在取出输尿管支架管后,有8例患儿的肾积水无再次加重表现,观察至今无特殊处理。结论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是一种微创术式,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婴儿(<3个月)重度肾积水的一种选择方法,术后可明确缓解肾积水程度,并且在取出支架管后存在治愈此年龄段原发性肾积水的可能,使患儿免受于较大手术创伤,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婴儿 肾盂积水 输尿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和肾造瘘术两种不同肾脏尿液引流方式用于缓解小婴儿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间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40例,其中20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S组),另外20例则采用肾造瘘术(N组),观察两组患儿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S组与N组术前积水程度,肾皮质厚度[(1.87±0.66)mm,(1.89±0.53)mm]以及术后6个月肾皮质厚度[(4.47±1.32)mm,(3.90±1.10)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时肾盂前后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缓解尿路梗阻,可作为小婴儿重度肾积水Ⅰ期治疗的选择方案,其中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耗时短,术后患儿恢复快,体表无创伤便于护理以及有概率免除后期离断成形手术可能,相较而言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支架管 小婴儿 重度肾积水
  • 简介:摘要在水电厂运行过程中,励磁系统故障是较为常见的。文章首先介绍了水电厂励磁系统主要故障有哪些,并对引发励磁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重点介绍解决故障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各类常见故障问题探讨出维修措施。可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励磁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所用时间。也能有效的减少。

  • 标签: 水电厂 励磁系统 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