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公开的儿童肥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为暴露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为结局变量,运用IVW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加权模式和MR-Egger回归法进行两样本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 选择了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 IVW法支持儿童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因果关系 (OR=1.042, 95% CI :1.013-1.073, P= 0.005)、加权中位数法支持儿童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因果关系(OR= 1.055, 95% CI :1.014-1.097, P = 0.008)、加权模式法支持儿童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因果关系(OR= 1.072, 95% CI :1.008 - 1.141, P= 0.044),而简单模式法(OR= 1.079, 95% CI:1.005 - 1.158, P= 0.053)和MR Egger 法(OR= 1.101, 95% CI:0.953- 1.271, P= 0.211)分析结果不支持儿童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因果关系。结论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支持儿童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

  • 标签: 儿童肥胖,缺血性脑卒中,孟德尔随机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的60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的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给予常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中的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中30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中30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来说,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治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伴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本院收诊的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型)患者,远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1例(莫沙必利)与观察组41例(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与复发率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6.71±1.27)分、复发率(4.88%)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方法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型)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型)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采集末梢血检测,观察组采集静脉血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患者采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及特点,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2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WB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行血常规检测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价值,对于MCHC、MCH、MCV等指标的检测均可取得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WBC、RBC、PLT、Hb、HCT等指标检测效果欠佳,故应采用状态较为稳定的静脉血样,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方式在尿液检验中的临床对照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检验科收集到的尿液标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尿沉渣、尿常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对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阳性率的检测结果。结果尿常规与尿沉渣检验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的尿蛋白阳性率、尿红细胞阳性率、尿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与尿沉渣检验在尿液检验中,均属于重要的检测手段,两者优势明显,不能互相取代,将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对于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漏诊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