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表达检测方法,确立参考值范围,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Ⅰ型干扰素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时纳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疾病组共纳入18例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共采集血液样本25份,首次检测的中位年龄为8.5岁。对照组共纳入28名健康儿童,年龄1~18岁,中位年龄10.5岁,其中男性15名,女性13名。分别提取疾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为互补DNA(cDNA)。以β肌动蛋白基因(β-Actin)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基因(OAZ)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基因(IFIT1)、干扰素α诱导蛋白27基因(IFI27)、干扰素诱导蛋白44样基因(IFI44L)、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基因(SIGLEC1)、含有S-腺苷甲硫氨酸结构域2基因(RSAD2)的相对表达量,以6个ISG的中值为干扰素评分(IS)。去除正常对照中表达明显异常的样本,将其他样本的cDNA混合作为参照,重新检测各样本并计算IS,将大于对照x¯+2s的IS结果判断为异常。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内和组间IS的差异。结果对照组IS均值为1.046,标准差0.755,IS截断值为2.556。18例Ⅰ型干扰素病患者组IS异常的有15例(15/18),IS均值为27.010。对照组相比,干扰素疾病患者组IS明显升高(t=4.247,P=0.000 1)。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为91.30%(42/46),精密度为7.47%(0.084/1.124),敏感度为15/18,特异度为96.43%(27/28)。结论本研究通过ISG表达的检测并计算IS,为临床筛查以及动态监测Ⅰ型干扰素疾病变化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手段。

  • 标签: 干扰素Ⅰ型 干扰素刺激基因 干扰素评分 Ⅰ型干扰素病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基于96孔板-酶标仪的水中氟离子含量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简称本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根据氟离子氟试剂及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的原理,络合物在6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氟离子浓度成正比,利用酶标仪定量测定水样中的氟离子含量。通过检测加标回收率、标准物质等方法评价本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和检测限。结果本方法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 0.999;准确度实验中不同氟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在99.00% ~ 103.33%,平均回收率为101.08%;标准物质法中,测定值均在标准溶液的标定值范围内;精密度实验中不同氟浓度水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0%;检测限为0.06 mg/L。结论本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检测限低,样本用量少,可极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 标签: 氟离子 检测方法 酶标仪 高通量快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分析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铁死亡相关基因(FRG)。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共545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信息,602例数据集。从FerrDb数据库下载FRG基因集。取FRG基因集TCGA数据库基因集交集,得到FRG表达数据集。使用R软件筛选结直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FRG和预后相关基因,获得影响结直肠腺癌预后的FRG。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工具分析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蛋白质表达的相关性。使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预后风险模型,计算TCGA数据库509例结直肠腺癌样本的风险值,以中位风险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中位风险值)、低风险组(<中位风险值),并绘制生存曲线。绘制依据FRG预后模型的风险值预测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基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的FR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数据库中545例患者临床信息,602个数据集中,通过比较发现199个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异表达的FRG,28个预后相关的FRG,取交集后发现21个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FRG。DUOX2、NOX4、NOX1、DDIT3、JDP2、ATP6V1G2、ULK1、ATG3WIPI1基因间可能有相关性;NOX4、NOX5、PLIN4和ATP6V1G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ULK1MAPK1、MYB、FANCD2、ATG3、ATP5MC3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使用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15个FRG(ATP5MC3、NOX4、NOX5、ALOX12B、ATG3、WIPI1、MAPK1、MYB、AKR1C1、DDIT3、JDP2、ATP6V1G2、DRD4、SLC2A3、PLIN4),构建风险模型,风险值=NOX4×0.139-ATP5M3×0.108+NOX5×1.486+ALOX12B×0.475-ATG3×0.030-WIPI1×0.170-MAPK1×0.271-MYB×0.063+AKR1C1×0.021+DDIT3×0.186+JDP2×0.292+ATP6V1G2×0.777+ DRD4×0.294+SLC2A3×0.059+PLIN4×0.113。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较低风险组差(P<0.001),低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为76.8%,高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为48.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和风险值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预后相关FRG构建的风险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总生存率(曲线下面积0.728)。高、低风险组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组成和细胞外结构构成、局部黏附等基因通路有关。结论依据筛选的FRG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较好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这些FRG有望成为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新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计算生物学 铁死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滴式数字化(droplet digital)PCR方法检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患儿GNAS已知热点突变,并探讨其在M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22名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的MAS患儿,针对MAS致病基因GNAS的已知突变热点(R201H/C),分别采用ddPCR技术、实时荧光焦磷酸解激活聚合反应技术(PAP)及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22例MAS患儿中共89例完善了GNAS基因检测,发现存在突变者共57例。ddPCR、PAP及二代测序阳性率分别为77.42%、29.03%及56.25%。完善检测的经典三联征患者均检测出GNAS基因突变。其中,ddPCR方法在典型及不典型患儿外周血中阳性率分别为100%及73.1%,明显高于其余两种方法。性早熟合并骨病变患者GNAS突变检出率高于性早熟合并皮肤病变者,提示骨纤维结构不良伴性早熟是儿童MAS的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结论儿童MAS的内分泌表现以性早熟最为多见。骨纤维结构不良伴性早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权重因素。ddPCR灵敏度高,可为MAS的分子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GNAS基因 微滴式数字化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消化系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1至12月选取滨州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均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进行见习。依据班级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4人,对照组70人。在消化道出血章节,试验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采用集体理论授课联合临床见习授课的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课程前后均进行综合考试,试验组在课后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课后测试,试验组学生成绩(86.18±8.6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0±6.92)分,其中,理论知识成绩试验组学生(43.38±7.50)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8.79±7.49)分,临床综合成绩试验组学生(42.79±6.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21±7.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设计、自我贡献、评价的评分分别为(3.30±0.55)、(3.11±0.62)、(3.20±0.59)分。结论基于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主动参与,在教学设计和评价方面也得到学生的认可。

  • 标签: 医学生 成果导向教育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消化系统 见习教学
  • 简介:摘要168例胰腺钙化涵盖了6个病种,其中慢性胰腺炎(CP)钙化者占73.2%。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病例中的钙化比例高于无恶变病例中比例(8.3%比0.7%)。CP癌变风险较高的独立风险因素为胰腺肿块以及胰腺实质萎缩、年龄>55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胰腺钙化。肿块型CP的癌变主要独立风险因素为胰腺钙化。

  • 标签: 胰腺钙化 胰腺疾病谱 恶变
  • 作者: 刘锋 江瑜 郝星 杜中涛 李欣 刘斌 章晓华 王伟 金振晓 龙村 刘燕 朱德明 李佳春 黑飞龙 侯晓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危重症中心 体外循环及机械循环辅助科,北京 10002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上海 20003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 610041,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广州 51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上海 200127,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西安 71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北京 100037,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武汉 43002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体外循环(CPB)现状并分析原因,指导相关规范的制订实施。方法本调查系全国性体外循环问卷调查,共48个问题,涉及4个部分:资格教育、制度规范、设备耗材、技术。结果调查回收有效回答540份(76%,540/714)。按年体外循环数量分为4组:A组(≤50例/年)、B组(50~100例/年)、C组(100~500例/年)和D组(≥500例/年)。D组的问卷反馈率100%。调查显示,所有中心均有取得ChSECC认证《中国体外循环资格证书》的灌注师。D组超过80%的中心定期进行灌注师评估及继续教育,该比例在A组、B组中均小于60%。年CPB例数低的中心,其制订、执行相关制度和规范的比例越低。多数中心安全性设备应用不理想,且年CPB量无关。年CPB例数高的中心应用超滤及血液保护技术等的比例高于例数低者。结论我国灌注师素质及资格认证度较高,总体安全性设备应用率不够理想。年CPB例数越低的中心,人员定期评估和培训的比例越低,未具备规范或不按照规范工作的比例越高。年CPB例数越高的中心,体外循环管理相关技术使用率越高。

  • 标签: 体外循环 灌注师 实践调查
  • 简介:摘要检定和校准是计量溯源的主要方式,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应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我们总结病理科日常工作中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结合科室在参加ISO15189认可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提出对病理科仪器设备进行规范检定和校准的建议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防盲治盲工作是健康中国和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工作70年历程,从无到有,防盲治盲水平不断提高,眼病流行病学工作全面开展,眼科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希望以此缅怀前辈,激励后人,为我国眼科事业和防盲治盲工作的发展砥砺前行。谨以此文向全国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工作者致敬,并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61-566)

  • 标签: 眼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 队列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微小RNA(microRNA,miR)-134-5p的表达,分析其细胞增殖的关联性,探讨其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结肠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瘤的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二组中miR-134-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34-5p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38比1.55±0.42,t=6.6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34-5p的表达在不同肿物最大径(1.01±0.26比1.35±0.25,χ2=3.110,P<0.05)、有无脉管累犯(0.85±0.25比1.32±0.27,χ2=4.990,P<0.05)、不同浸润深度(1.02±0.30比1.35±0.31,χ2=3.040,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0.95±0.22比1.28±0.40,χ2=3.540,P<0.05)和不同TNM分期(0.98±0.29比1.36±0.28,χ2=3.980,P<0.05)的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134-5pPCNA呈负相关(r=-0.560,P<0.05)。随访中肝转移者miR-134-5p的表达低于无肝转移者(0.78±0.11比1.44±0.32,t=6.950,P<0.05),随访显示miR-134-5p的表达生存时间相关(χ2=4.3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5p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miR-134-5p异常表达时可能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miR-134-5p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

  • 标签: 结肠腺癌 微小RNA 增殖 肝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军官兵负性情绪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获得海军某部4个单位610名官兵相关资料,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测量,并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海军官兵的焦虑情绪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r=-0.235、r=-0.200,均P<0.01),海军官兵的抑郁情绪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r=-0.294、r=-0.257,均P<0.01)。结论海军官兵的负性情绪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较高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助于减少负性情绪。

  • 标签: 焦虑 抑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肝淀粉样变性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样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方法回顾北京佑安医院2009-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11例肝淀粉样变性和2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其差异。结果(1)肝淀粉样变性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巨肝、肝功能损害轻微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显著升高,国内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多有服用土三七病史,临床多以黄疸伴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增高为主要表现。(2)影像学检查:①超声肝弹性成像检查中肝淀粉样变性肝实质硬度极高(≥75 kPa),显著高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硬度[(44.65±19.01) kPa];②MRI上肝淀粉样变性T2WI像肝实质信号均匀、细腻,肝“纹理”减少;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程度减低且强化峰值延迟,静脉期肝实质呈“窗凌花”样改变,可同时伴有脾脏或肾脏的低血流灌注征象。而肝窦阻塞综合征T2WI像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增高,可见不规则片状或呈“云絮”状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门脉期肝实质可呈现地图样强化及环绕三支肝静脉的“三叶草”样强化,延迟期肝实质强化范围较门脉期进一步增大;③肝淀粉样变性肝动脉及门脉主干管径大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P<0.05);两者病例影像的共同点是静脉期三支肝静脉不显影或显影纤细。结论肝淀粉样变性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可利用这些差别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肝窦阻塞综合征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常病情严重,桥静脉(BV)破裂是ASDH的病理机制之一。创伤性ASDH后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脑缺血、颅内迟发性出血、术中脑膨出等。本文就ASDH的发生和发展及其颅内浅静脉循环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皮质静脉 桥静脉 脑缺血 急性脑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炎症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炎症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外周带可疑癌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Mp-MRI检查后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38例,前列腺急慢性炎症者40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T2加权成像(T2WI)、Mp-MRI如扩散成像技术(DW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MR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值的特征。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低信号边缘模糊的频率、T2WI弥漫性低信号及T2WI不均匀低信号均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P<0.05);高b值DWI上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稍高信号出现频率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P<0.05);前列腺癌患者信号强度-时间(SI-T)的分布明显高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点为0.892×10-3 mm2/s,前列腺外周带炎症诊断的特异度为70.2%,敏感度为93.2%。结论前列腺Mp-MRI的DWI稍高信号强度、DCE的SI-T分型和ADC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良恶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炎症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损伤严重度评分 创伤和损伤 急救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河南汉族瘢痕疙瘩患者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对瘢痕疙瘩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瘢痕疙瘩患者84例,男39例,女45例,年龄4~75(30.42+19.46)岁;增生性瘢痕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3~81(27.74+18.43)岁。选取ADAM33基因上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比较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性。结果瘢痕疙瘩组增生性瘢痕组ADAM33基因rs3918394(L1)、rs574174(ST+7)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rs597980(ST+5)位点基因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χ2=6.499,P<0.05);L1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7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6.117,均P<0.05);ST+7位点各基因型及各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7L1位点间存在着弱连锁不平衡;瘢痕疙瘩组Hap2(CA)显著低于增生性瘢痕组(χ2=6.752,P<0.05)。结论ADAM33基因L1位点可能与河南汉族瘢痕疙瘩患者易感性相关,L1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是瘢痕疙瘩发生的危险因素。ADAM33基因可能存在特异性瘢痕疙瘩易感性单体型或保护性单体型。

  • 标签: 瘢痕疙瘩 多态现象,单核苷酸 汉族 ADAM3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观察室壁瘤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及心尖段室壁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室壁瘤患者27例,依据左室心尖部是否合并血栓将其分为室壁瘤组(16例)和室壁瘤血栓组(11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受检者心室结构及心功能参数,脱机进行VFM离线分析,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及瓣膜的启闭划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获取相应的EL及WS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舒张期和收缩期,室壁瘤组室壁瘤血栓组左室心尖段的E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舒张期,室壁瘤组室壁瘤血栓组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前壁心尖段的WSS峰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壁瘤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③收缩期,室壁瘤组室壁瘤血栓组前壁心尖段的峰值WSS低于对照组,室壁瘤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壁瘤血栓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高于室壁瘤组(P<0.05)。结论VFM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室室壁瘤患者的EL和WSS,为进一步了解左室伴或不伴血栓的室壁瘤患者心腔内血流动力学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左室室壁瘤 血栓 能量损耗 室壁剪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手部骨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对16例手部感染性创面采用邻指指背筋膜皮瓣、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局部转移皮瓣等并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进行修复,皮瓣术后3个月取出抗生素链珠16例,其中8例二期行植骨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2个月,皮瓣血运好,顺利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8例骨缺损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指功能参照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结论带蒂皮瓣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手部感染性创面,一期闭合创面,能有效控制感染,为二期处理骨缺损创造良好的条件。

  • 标签: 感染 外科皮瓣 创面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孔法五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行ELRP的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行三孔法ELRP 48例,对照组行五孔法ELRP 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并发症、尿控恢复情况和肿瘤结局指标。结果全部9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Gleason评分、术前PSA、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体积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漏尿、尿道狭窄、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缘阳性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生化复发分别为1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孔法ELRP相比,三孔法ELRP治疗前列腺癌创伤小、具有相似疗效,且未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孔法 五孔法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膜外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因素,并分析氨甲环酸对隐性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68例)和未使用氨甲环酸组(32例),并分析年龄、有无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氨甲环酸使用对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BMI及PLT水平等因素对隐性失血有显著影响,不同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疾病类型、手术侧别、手术时间及输血类型等对隐性失血无显著影响(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出血量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662.47 ± 65.82)ml比(733.86 ± 59.86)ml](P<0.05);氨甲环酸组异体输血占比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45.49%(31/68)比68.75%(22/32)](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均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211.54 ± 85.63)ml比(427.61 ± 103.08)ml、(995.38 ± 187.11)ml比(1 276.42 ± 236.84)ml](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BMI是影响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氨甲环酸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有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肥胖均会造成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使用氨甲环酸则能有效减少其隐性失血。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氨甲环酸 失血因素 隐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