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采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颈椎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结论从而为临床医学积累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颈椎痛的患者,从医院中选择病例92例,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对患者按照姓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46例,传统组采用针刺这一保守方法治疗颈椎痛,责任组则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保持一致,通过控制变量的形式来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通过研究和实验发现,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82%、95.65%,在数值上明显高于传统组37.64%、75.07%,由此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且效果显著,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责任组患者的颈椎痛缓解恢复较快,颈椎疼痛持续时间为(19.18±1.67)h,传统组患者的颈椎疼痛持续时间为(48.96±13.25)h,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 标签: 颈椎痛 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并分析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相关的免疫表型,探究其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3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LBCL常见免疫表型,COX模型探索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影响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两两联合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BCL6阴性(PFS:HR=1.652,95%CI 1.030~2.649,P=0.037)、P53阳性(OS:HR=1.842,95%CI 1.008~3.367,P=0.047)、BCL2强阳性(OS:HR=2.102,95%CI 1.249~3.537,P=0.005;PFS:HR=2.126,95%CI 1.312~3.443,P=0.002)是DLBCL中独立于IPI的预后不良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组患者中BCL6阴性(PFS:HR=2.042,95%CI 1.021~4.081,P=0.043)、P53阳性(OS:HR=3.069,95%CI 1.244~7.569,P=0.015)和BCL2强阳性(OS:HR=2.433,95%CI 1.165~5.082,P=0.018;PFS:HR=3.209,95%CI 1.606~6.410,P=0.001)对预后影响显著;在IPI 0~2分亚组患者中,BCL6阴性(OS:HR=2.467,95%CI 1.322~4.604,P=0.005;PFS:HR=2.248,95%CI 1.275~3.965,P=0.005)和BCL2强阳性(PFS:HR=2.045,95%CI 1.119~3.735,P=0.020)对预后影响显著。BCL6和BCL2强阳性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相关(P=0.005和P<0.001),BCL6阳性/BCL2非强阳性(86例)预后最好[3年OS率(71.6±4.9)%,3年PFS率(67.0±5.1)%],BCL6阴性/BCL2强阳性(10例)预后最差[3年OS率(20.0±12.6)%,3年PFS率(10.0±9.5)%];BCL6、P53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和P=0.089),但生存曲线显示BCL6阳性/P53阴性的病例(98例)预后较好[3年OS率(70.6±4.7)%,3年PFS率(64.6±4.9)%];BCL2强阳性、P53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显著相关(P<0.001和P<0.001),BCL2强阳性/P53阳性的病例(5例)预后最差(3年OS率和PFS率均为0);无论BCL6与P53表达如何,BCL2强阳性的病例预后均比非强阳性病例差。结论BCL6阴性、P53阳性、BCL2强阳性三种免疫表型单独及联合表达对DLBCL尤其是年龄≤60岁和IPI 0~2分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BCL2 基因,P53 基因,BCL6 预后
  • 简介: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为我们的交流与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而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性技术,能够针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并从中挖掘有丰富价值的信息,将其合理的应用到移动通信网络当中,能够有效促进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效率。本文将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则与分类,着重分析其具体的应用对策,仅供参考。

  • 标签: 移动通信 网络优化 数据挖掘 应用与思考
  • 简介: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市政项目的管理机制也实现了全面升级,在高寒情况下,要对混凝土市政项目进行集中处理,才能更好的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质量维护工作符合预期效果,也为管理项目的升级和综合性优化提供便利。本文对高寒地区混凝土市政道路裂缝成因和处理措施进行了集中阐释,旨在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 标签: 高寒地区 混凝土 市政道路 裂缝成因
  • 简介:摘要:在我国公路施工过程中,对于道路路面施工质量要进行周密的控制,特别是公路施工不但能满足社会发展,还能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提升公路施工的有效工期,这样才能将路面施工的周期控制的更好,还能减少工程事故发生的频率,本文将从公路施工的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公路路面施工的影响探求到相关的施工质量的影响,满足国家对工路质量要求的总体方针。

  • 标签: 公路工程 施工技术 路面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TANK结合激酶1(TBK1)过表达对小鼠高糖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方法正常培养的对数期小鼠HL-1心肌细胞,以1×106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高糖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G+H/R组)和TBK1过表达组(TBK1组)。细胞密度达到50%时使用含1%胎牛血清+1%双抗培养基孵育细胞24 h,细胞密度达到80%时,以pcDNA3.1(+)为载体进行TBK1过表达。采用高糖培养基(33 mmol/L)培养24 h,37 ℃培养箱缺氧(94%N2+5%CO2+1%O2)24 h,37 ℃含5%CO2培养箱复氧12 h,制备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细胞复氧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LDH试剂盒检测上清液LDH活性,采用Mito-Tracter绿色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BK1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和P62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G组和HG+H/R组小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上清液LDH活性增加,线粒体含量减少,TBK1、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与HG组比较,HG+H/R组小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上清液LDH活性增加,线粒体含量减少,TBK1、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与HG+H/R组比较,TBK1组小鼠心肌细胞活力升高,上清液LDH活性减少,线粒体含量增加,TBK1、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结论TBK1过表达减轻小鼠高糖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与其恢复线粒体自噬有关。

  • 标签: 蛋白激酶类 糖尿病 心肌细胞 低氧 线粒体 自噬
  •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多方变革和大幅调整时期,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同时,人类的风险挑战也日渐严峻,和平、发展、治理赤字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阻碍。在时代发展的新的“十字路口”上,中国将坚定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五位一体新世界,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程,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贡献力量。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内涵,理论渊源,构建路径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揿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7月因颈型颈椎病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比照组各包含患者40例。比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揿针治疗,试验组则在比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强化揿针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比照组患者更高,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之比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揿针治疗 颈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新课改目标下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的物理实验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验条件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速度,还在遵循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非常不利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对策展开讨论和分析。

  • 标签: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新课改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揿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为 2019年 11月 -2020年 7月因颈型颈椎病来我院就诊的 80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比照组各包含患者 40例。比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揿针 治疗,试验组则在比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强化 揿针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比照组患者更高,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之比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 P<0.05)。结论:于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揿针治疗方法优势明显,既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保证,也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故应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推广揿针治疗方式。

  • 标签: 【关键词】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而现今小学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笔者就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兴趣培养与疏导的重要性及其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体育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达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 标签: 体育教学 兴趣培养 策略
  • 简介:摘要:钢结构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建筑结构,各方面的性能都要由于传统建筑 业中广泛应用的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可以说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使如今 建筑行业产生巨大进步的基础和保证。但钢结构也并非没有缺点,以钢结构 为基础的工程对于施工技术水平和实践的专业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 此,施工方需要大力提升技术上的投入,并加大对施工实践的管理和监控, 才能尽可能的保证钢结构工程的稳定。

  • 标签: 建筑 核心技术 控制分析
  • 简介:【内容摘要】音乐本身就是美的一种表达方式,而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本身的美学构成,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和音乐学界应该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自身音乐教学实践,尝试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课堂收尾几个角度阐述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美学的表达方法,对于音乐的美学表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浅见。

  • 标签: 音乐课堂 环境美 过程美 尾韵美
  • 简介:摘要:当前的建筑物数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于城市居民的需求了,这也就直接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壮大,高层建筑以及大型建筑的数量开始与日俱增,这也对建筑施工的技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方面有着很明显的提现,对其质量水平上也有着全新的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该减少出现裂缝的情况。下面将会对混凝土的这种建筑技术以及它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这种施工技术的进步。

  • 标签: 建筑 施工 混凝土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钟基因芳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1(Bmal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蛋白2(Smad2)通路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siCTRL组(C组)、siBmal1组(D组)、HR +siCTRL组(E组)、HR+ siBmal1组(F组); HR + siCTRL +二甲基亚砜(DMSO)组(G组)、HR+ siCTRL+白藜芦醇(Resveratrol)组(H组)、HR+ siBmal1 +DMSO组(I组)、HR+ siBmal1 + Resveratrol组(J组),用小干扰RNA(siRNA)敲低Bmal1,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Bmal1、SIRT1、TGF-β1、Smad2、磷酸化Smad蛋白2(p-Smad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1)、锌指转录因子1(snail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组Bmal1、SIRT1指标低于A组(0.310±0.039、0.248±0.037比0.668±0.161、0.416±0.049,t=3.046、3.873,P<0.05),而B组TGF-β1、p-Smad2指标高于A组(0.734±0.022、0.563±0.07比0.280±0.102、0.190±0.021,t=6.115、7.062,P<0.05);D、E组Bmal1、SIRT1指标低于C组(0.547±0.031、0.647±0.029比0.754±0.036,0.311±0.024、0.339±0.017比0.450±0.032,t=6.335、3.289、5.861、4.688,P<0.05),D、E组TGF-β1、p-Smad2指标高于C组(0.314±0.011、0.379±0.007比0.072±0.009,0.399±0.015、0.313±0.025比0.240±0.013,t=15.910、20.150、7.736、3.553,P<0.05);F组Bmal1、SIRT1指标低于D、E组(0.199±0.033比0.547±0.031、0.647±0.029,0.158±0.016比0.311±0.024、0.339±0.017,t=10.950、14.000、6.433、7.606,P<0.05),F组TGF-β1、p-Smad2指标高于D、E组(0.443±0.026比0.314±0.011、0.379±0.007,0.488±0.026比0.399±0.015、0.313±0.025,t=8.472、4.233、4.304、8.488,P<0.05);H组Bmal1、SIRT1指标高于G组(0.964±0.026、0.444±0.031比0.629±0.036、0.339±0.019,t=11.830、4.829,P<0.05),而H组TGF-β1、p-Smad2指标低于G组(0.235±0.022、0.213±0.016比0.386±0.027、0.297±0.011,t=7.583、4.867,P<0.05);I组Bmal1、SIRT1指标低于G组(0.484±0.018、0.183±0.015比0.629±0.036、0.339±0.019,t=5.115、7.189,P<0.05),I组TGF-β1、p-Smad2指标高于G组(0.497±0.015、0.637±0.025比0.386±0.027、0.297±0.011,t=5.613、19.620,P<0.05);J组Bmal1、SIRT1指标低于H组(0.579±0.030、0.278±0.019比0.964±0.026、0.444±0.031,t=13.600、7.660,P<0.05),J组TGF-β1、p-Smad2指标高于H组(0.323±0.012、0.463±0.015比0.235±0.022、0.213±0.016,t=4.430、14.430,P<0.05);J组Bmal1、SIRT1指标高于I组(0.579±0.030、0.278±0.019比0.484±0.018、0.183±0.015,t=3.351、4.358,P<0.05),J组TGF-β1、p-Smad2指标低于I组(0.323±0.012、0.463±0.015比0.497±0.015、0.637±0.025,t=8.767、10.050,P<0.05)。结论时钟基因Bmal1通过调控SIRT1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进而减轻HK-2细胞缺氧/复氧后纤维化。

  • 标签: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纤维化 肾移植 时钟基因 芳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东汽300MW机组高压调速汽门控制系统原理,供电方式,反馈整定风险,实现了机组运行中故障LVDT及反馈测量板的更换与整定,确保了运行安全和调节的准确性,避免了因控制系统反馈装置故障导致高压调速汽门退备引起的机组降出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这社会不断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专也只是的层面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品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的思维逻辑状态下时为了获得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有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实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状况。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总结出许多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最佳解决方案,为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中政治 理性精神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在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德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愈加的重视。作为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当中,教师需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更为全面科学的德育教育环境,促使德育能够切实发展为学生的内在意识及行为习惯。

  • 标签: 德育资源 德育教育 小学 班主任
  • 简介:摘要:由于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在不停拓宽教育政策,并适当地扩大招生面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无疑是加大了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因为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高校就要紧随其后的增加教师分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并且要保证在学生数量加大的同时,教学质量不能降低。此时就应该积极响应“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号召,将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还可以节省劳动时间,节约资源成本。本文就以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提出有效的建议为重点,帮助高校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 信息化建设
  • 作者: 杨鑫 陈舒 祁昱 徐晓莹 管雪 杨亦宸 刘岩雪 郭玉虹 巩文辰 高亚男 王先火 李维 李兰芳 付凯 张会来 孟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 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 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美淋巴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并分析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相关的免疫表型,探究其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3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LBCL常见免疫表型,COX模型探索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影响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两两联合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BCL6阴性(PFS:HR=1.652,95%CI 1.030~2.649,P=0.037)、P53阳性(OS:HR=1.842,95%CI 1.008~3.367,P=0.047)、BCL2强阳性(OS:HR=2.102,95%CI 1.249~3.537,P=0.005;PFS:HR=2.126,95%CI 1.312~3.443,P=0.002)是DLBCL中独立于IPI的预后不良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组患者中BCL6阴性(PFS:HR=2.042,95%CI 1.021~4.081,P=0.043)、P53阳性(OS:HR=3.069,95%CI 1.244~7.569,P=0.015)和BCL2强阳性(OS:HR=2.433,95%CI 1.165~5.082,P=0.018;PFS:HR=3.209,95%CI 1.606~6.410,P=0.001)对预后影响显著;在IPI 0~2分亚组患者中,BCL6阴性(OS:HR=2.467,95%CI 1.322~4.604,P=0.005;PFS:HR=2.248,95%CI 1.275~3.965,P=0.005)和BCL2强阳性(PFS:HR=2.045,95%CI 1.119~3.735,P=0.020)对预后影响显著。BCL6和BCL2强阳性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相关(P=0.005和P<0.001),BCL6阳性/BCL2非强阳性(86例)预后最好[3年OS率(71.6±4.9)%,3年PFS率(67.0±5.1)%],BCL6阴性/BCL2强阳性(10例)预后最差[3年OS率(20.0±12.6)%,3年PFS率(10.0±9.5)%];BCL6、P53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和P=0.089),但生存曲线显示BCL6阳性/P53阴性的病例(98例)预后较好[3年OS率(70.6±4.7)%,3年PFS率(64.6±4.9)%];BCL2强阳性、P53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显著相关(P<0.001和P<0.001),BCL2强阳性/P53阳性的病例(5例)预后最差(3年OS率和PFS率均为0);无论BCL6与P53表达如何,BCL2强阳性的病例预后均比非强阳性病例差。结论BCL6阴性、P53阳性、BCL2强阳性三种免疫表型单独及联合表达对DLBCL尤其是年龄≤60岁和IPI 0~2分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BCL2 基因,P53 基因,BCL6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