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口气管导管固定方式不断更新,选择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简单、快捷的经口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得到广泛关注。而使用传统工字型3M胶带固定需要裁减,浪费时间,且易导致气管导管向外移位,同时易被口腔分泌物浸湿,造成面部皮肤受损。为此,衡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由主体结构、固定带、内部调节结构和固定块内部结构组成),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0508681.6),该固定带内侧固定有海绵体,可吸附口腔周围分泌物,避免口唇周围及面颊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同时借助卡槽、铰链等结构固定气管导管,可充分保证固定效果。纳入本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行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插管时间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进行固定,通过循证实践路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临床实践依据,制定并实施实践方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应用3M胶带+寸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导管固定情况以及面部皮肤损伤程度。所有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无脱落病例。对照组患者有3例(占7.5%)发生导管重度移位,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重度移位。观察组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0/40)比55.0%(22/40),P<0.05〕;而且观察组每次固定导管所需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min:12.11±1.69比17.59±1.27,P<0.05)。应用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对气管导管进行固定,缩短了导管固定时间,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UEE)和面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管导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 000例计划输血和手术备血患者,筛查其不规则抗体,观察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分布情况,分析Rh五项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影响。结果1 000例输血患者筛查出阳性患者120例,阳性率为12.00%。特异性抗体中,Rh系统最多,占37.50%(45/120),自身抗体占15.83%(19/120),无特异性抗体占12.50%(15/120)。Rh五项分型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筛查中CCDee表型最多,占18.33%(22/120),其次为CcDEe表型(16.67%,20/120)和CcDee表型(15.83%,19/120);RhC、c、D、E、e抗原分析结果显示,RhC抗原阴性患者占8.33%(10/120),Rhc抗原阴性患者占52.50%(63/120),RhE抗原阴性患者占55.83%(67/120),Rhe抗原阴性患者占3.33%(4/120),RhD抗原阴性患者占0.83%(1/120),P<0.05。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效果较理想,还可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溶血反应等并发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血液检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三尖瓣发育不良(TVD)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TVD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及山西省儿童医院产前诊断的7例TVD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TVD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7例TVD胎儿中,6例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1例合并肺动脉发育细。TVD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为:①心轴明显左偏,心胸比值明显增大,右心增大,其中右心房显著扩大(本畸形重要特征);②三尖瓣瓣环位置正常,各瓣叶附着点正常,部分三尖瓣瓣叶增厚并关闭不全;③易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或肺动脉瓣重度狭窄;④彩色多普勒显示三尖瓣大量反流,流速<350 cm/s(本畸形重要特征);⑤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时,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导管血流逆灌入肺动脉,肺动脉瓣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结论胎儿期TVD具有典型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为三尖瓣大量反流及右心房显著扩大,合并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时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产前咨询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产前 三尖瓣发育不良 三尖瓣反流 肺动脉瓣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肺发育不良合并心血管畸形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北京安贞医院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单侧肺发育不良合并心血管畸形(不合并其他心外畸形)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鉴别要点。结果共诊断8例胎儿,其中累及右肺7例、左肺1例,心血管畸形中5例"弯刀"综合征(SS),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闭锁(PA/VSD)(肺动脉肌性闭锁),1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LPA)。5例SS患儿均出生并手术治疗,2例PA/VSD胎儿均引产,AOLPA胎儿出生后2 h死亡。单侧肺发育不良合并心血管畸形超声特征:①心脏向肺脏发育不良侧移位;②发育不良侧肺动脉分支发育细;③双侧肺组织回声正常并且一致;④发育不良侧肺面积小;⑤右侧肺发育不良多见。结论单侧肺发育不良合并心血管畸形首要的超声特征为心脏移位,下腔静脉的冠状和矢状切面是诊断SS的重要切面,该病预后与合并心血管畸形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产前 肺发育不良 "弯刀"综合征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其最佳剂量。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0月在本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行静脉注射0.1 μg/kg舒芬太尼;B组行静脉注射0.1 mg/kg盐酸纳布啡;C组行静脉注射0.2 mg/kg盐酸纳布啡。对比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疼痛程度、呼吸频率(RR)、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T0、T1、T2时MAP、SPO2、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A组RR值<C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使用盐酸纳布啡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0.1 mg/kg为最佳剂量。

  • 标签: 无痛胃肠镜检查 盐酸纳布啡 舒芬太尼 最佳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