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9/L(212.0×109/L~308.5×109/L)]均增高(P均<0.01)。其中,FIB(r=0.237,P=0.004)和D-二聚体(r=0.373,P<0.001)均与CA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r=-0.208,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r=-0.201,P=0.015)均与CA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P均<0.01)。其中,FIB(r=0.252,P=0.038)、D-二聚体(r=0.321,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r=-0.190,P=0.018)和TT(r=-0.304,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血栓形成倾向 CA-125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贫血
  • 简介:摘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育龄期妇女较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主要的处理方式为观察和手术切除,近年来,AWE恶变的报道呈上升趋势,使得手术切除成为处理AWE的主要方式。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创面大、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本文报道1例使用单孔腹腔镜、经脐孔下缘建立皮下腔隙、予以AWE病灶切除术的患者,既往未见有相似的手术病例报道,以期为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用地诺孕素(DNG)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DNG序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的1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用DNG(2 mg/d)治疗的患者40例(DNG组),注射GnRH-a(3.6或3.75 mg/针)3~6针后序贯DNG(2 mg/d)治疗的患者70例(GnRH-a+DNG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血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DNG组的中位数分别为70.0 mm、68.55 kU/L、22.45 kU/L,GnRH-a+DNG组的中位数分别为80.0 mm、151.50 kU/L、20.44 kU/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红蛋白(Hb)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DNG组、GnRH-a+DNG组的中位数分别为102.00、94.00 g/L;P均<0.001)。(3)DNG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GnRH-a+DNG组治疗第15~24个月子宫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小(中位数分别为167.76、227.77 cm3;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随访期间乳腺未见明显异常病变。(5)GnRH-a+DNG组患者的闭经率高于DNG组,不规则点滴出血和突破性大出血的发生率低于DNG组。结论无论是单用DNG治疗还是GnRH-a+DNG序贯治疗均可显著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VAS评分、提高Hb含量、降低血CA125和CA19-9水平,同时对凝血指标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GnRH-a+DNG序贯治疗在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出血模式、减少突破性大出血发生和控制子宫体积方面优于单用DNG。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治疗结果 地诺孕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