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9/L(212.0×109/L~308.5×109/L)]均增高(P均<0.01)。其中,FIB(r=0.237,P=0.004)和D-二聚体(r=0.373,P<0.001)均与CA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r=-0.208,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r=-0.201,P=0.015)均与CA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P均<0.01)。其中,FIB(r=0.252,P=0.038)、D-二聚体(r=0.321,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r=-0.190,P=0.018)和TT(r=-0.304,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血栓形成倾向 CA-125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