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对行政裁量的规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理论难题。理性裁量作为行政裁量规制的核心目标,内在地要求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晚近西方兴起的商谈理论认为,通过以宪法为中心的商谈机制可以调整与修正传统行政裁量控制模式的系统性偏见,平衡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紧张关系,促进行政裁量的结构合理化,以实现理性裁量。在行政裁量领域,宪法商谈建制化既需要培养具有商谈能力的公民,又要求完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和建构灵活高效的商谈程序制度。

  • 标签: 行政裁量 商谈 宪法商谈 软法规制
  • 简介:为了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优秀法律人”的教育目标,美国佩斯大学伊丽莎白·霍伯法学院建立了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实务培训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知识技能与职业信仰。同时,信息技术时代的法律人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信息素养。此外,制度化学术交流和公益性社会实践可以促进法律人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逐步建立起法律知识共同体和法治建设共同体,最终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为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期推进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

  • 标签: 优秀法律人 法律思维 法律信仰 法律职业共同体
  • 简介:<正>目次一、问题的缘起二、立宪主义语境下的公共预算:价值与功能三、作为宪法性法律的预算法:性质与原则四、走向预算法治:从完善宪法文本开始一、问题的缘起作为现代国家财政体制的核心,预算从根本上解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关系问题。尽管预算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堆货币价值数字,但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实质,却事关国计民生的整体发展,是"国民对国家以预算方式表现的施政计划书进行监督及统制的重要手段"②。为此,现代国家一般都将预算纳入宪法之中,将其作为宪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制度,并据此制定专门的预算法。我国预算法是1994年3月22日由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迄今已十余年。从其执行的实践看,特别是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来看,预算法暴露的弊病日益凸显,其修订早被列

  • 标签: 财产关系 国家财政体制 公共预算 财政计划 权力的行使 法治国家
  • 简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双导师制",既是培养法治国家所需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协同创新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有关培养单位制定的"双导师制"规范性文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校内外导师的协同培养是"双导师制"运作的核心内容。从协同培养视角促进"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首先应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意识,其次应落实导师间的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再次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导师间的共同指导,最后应健全校外导师业务培训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及评估机制,以促进法律硕士"双导师"协同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

  • 标签: 法律硕士 双导师制 协同培养
  • 简介:一、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中网政治事务中的新名词,如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新课题。社会管理,意指“网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礼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中坚力量 范本 广东 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