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变剪接事件及剪接因子对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60例进行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相关临床、转录组信息,并获得可变剪接事件信息。通过R语言程序包,使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可变剪接事件及剪接因子,建立相关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分析及相关调控网络分析。结果确定前列腺癌患者相关可变剪接事件44 070个,包含可变受体位点(AA)3 525个、可变供体位点(AD)3 101个、可变启动子(AP)9 035个、可变终止子(AT)8 663个、外显子跳跃(ES)16 772个、外显子互斥(ME)228个和内含子保留(RI)2 747个。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1 349个可变剪接事件为与ADT相关的疾病进展相关剪接事件(DFS-SE),包括AA事件145个、AD事件102个、AP事件243个、AT事件189个、ES事件557个、ME事件6个和RI事件107个。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加入临床相关信息后,ME事件(ANK3|11852|ME、TCF7L2|151705|ME、UBR2|127390|ME、SLC39A14|140283|ME)可能为预测ADT抵抗的独立预后因子(HR=1.398,95% CI 1.156~1.689,P<0.01)。结论ME类可变剪接事件结合相关临床数据对预测前列腺癌患者ADT有效性具有一定意义,对探索前列腺癌患者ADT抵抗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雄激素剥夺疗法 可变剪接事件 剪接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疗效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01例为哮喘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提取所有入选儿童外周血DNA,采用SNaPshot SNP基因检测技术对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儿童rs41423247、rs7701443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对哮喘组患儿予ICS治疗12周时,比较不同基因型组哮喘治疗效果差异。结果rs41423247位点基因型GG/GC/CC频率分别为:哮喘组75.2%、21.8%、3.0%,对照组72.0%、24.0%、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rs7701443位点基因型GG/GA/AA频率分别为:哮喘组45.5%、39.6%、14.9%,对照组56.0%、31.0%、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9,P>0.05)。经ICS治疗后,rs41423247位点CC型哮喘患儿C-ACT/ACT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升高(P>0.05),而GG型、GC型哮喘患儿的C-ACT/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GG型与GC型、CC型哮喘患儿治疗后的C-ACT/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701443位点3种基因型哮喘患儿C-ACT/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3种基因型的C-ACT/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CS治疗后,rs41423247位点GG型、GC型哮喘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CC型哮喘患儿只有MM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经ICS治疗后,rs7701443位点3种基因型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NR3C1位点rs41423247、rs7701443均存在基因多态性,该研究未发现儿童哮喘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NR3C1位点rs41423247、rs7701443的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儿童哮喘患者NR3C1位点rs41423247、rs7701443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对ICS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 标签: 儿童 哮喘 基因多态性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75例:应用药物治疗;实验组75例:开展介入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性97.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实验组生存率97.33%与再住院率29.33%均优于对照组生存率86.67%与再住院率73.33%,(P<0.05)。结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效果确切,其中介入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可保证治疗效果,减低疾病死亡率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老年焦虑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我科收治的 8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人。研究组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不同分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治疗 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 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改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治疗 老年焦虑症 焦虑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胆囊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胆道阻塞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多为混合感染。发病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胆绞痛),多伴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少数患者伴随黄疽等临床症状。我科在2005年1~6月运用痰热清和其它药物治疗急性胆囊炎50例,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药物治疗 痰热清 疗效观察 上腹部疼痛 消化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8)与观察组(58),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养心通痹散(自拟) 中西医结合 心绞痛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论治在尘肺病病患中的价值影响。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尘肺病病例,选取88例进行分组对照实验。探究组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比较组则行基础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病患中医证候积分,可看到探究组的病患咳嗽(1.21±0.17)、咳痰(1.01±0.48)、胸闷(1.18±0.26)、胸痛(1.05±0.37)较比较组的(2.37±0.25)、(1.83±0.55)、(1.70±0.67)、(1.47±0.38)都更低,表示探究组病患症状改善更佳;对比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可发现探究组仅发生2例并发症,占比为4.55%,相较于比较组的8例、18.18%发生更少。结论:在尘肺病病患中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效果更好,有效改善病患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种治疗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论治 尘肺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组仅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相较治疗前血浆黏度比、高切比、低切比及红细胞压积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76.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生,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用。

  • 标签: 心绞痛 硝酸甘油 阿司匹林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运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收治的 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运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运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 92.5%,对照组为 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7.5%,对照组为 2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手术时长、手术愈合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运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加快治疗、恢复速度,提升治疗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治疗效果更有保证。

  • 标签: [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双侧钢板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加以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PCI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应用临时起搏器,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产生心血管相关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再灌注治疗之后低血压的出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器,能够减少手术之后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临时起搏器会导致病人低血压,需要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从而确保介入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器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s,PSA)是失语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以感觉性、运动性及传导性失语为主要表现。语言康复治疗是PSA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重塑,使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改善,其机制不清。传统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脑形态学变化的研究,难以揭示PSA治疗后大脑功能变化。随着功能磁共振及其后处理技术的进步,研究发现PSA治疗后脑功能存在的各种变化,或许能对PSA治疗后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卒中后失语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前后鼻黏膜纤毛功能、治疗疗效。结果:术前两组鼻黏膜纤毛功能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纤毛清除率更高,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速度更快,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中,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鼻黏膜纤毛功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流行性感冒治疗中清热抗感颗粒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信封法将其分2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清热抗感颗粒 流行性感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鼓室注射联合静滴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至2022年我科收治的200例突发性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100 例) 和单纯静脉注射组(10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两组间不同分型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 82.5% ,单纯静脉注射组总有效率 65.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两组间不同分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有效率进行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单纯静脉注射组平坦型有效率分别为87.0% 、65.1%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鼓室注射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纯静脉注射相比更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对于平坦型疗效更佳。

  • 标签: 突发性聋 早期鼓室注射地塞米松 静滴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老年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的肠梗阻导管组(40 例)和经鼻胃管减压的鼻胃管组(50 例)。结果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留置时间为(91.0±33.5) h,短于鼻胃管组的(149.3±8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02)。肠梗阻导管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X线检查气液平消失时间及结肠造影剂显影时间均短于鼻胃管组[(55.9±40.9) h比(127.6±59.1) h,t=5.149;(69.8±42.3) h比(134.9±48.4) h,t=5.371;(104.3±35.1) h比(178.3±79.8) h,t=4.297;(106.2±36.6) h比(175.8±79.1) h,t=4.050;(101.4±37.3) h比(172.4±72.9) h,t=4.407,均P<0.05]。肠梗阻导管组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药品费用少于鼻胃管组 [(8.1±3.8) d比(11.6±6.7) d,t=2.248;(8 236±5 451)元比(15 329±9 582)元,t=3.293,均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快速有效缓解老年人机械性小肠梗阻症状,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肠梗阻 导管插入术 老年人 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且接受介入治疗的123例患者。将患者根据入院时单双号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介入手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IMI分级、心功能指标和细胞内皮黏附分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IMI分级为3级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细胞内皮黏附分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促进患者的心功能和冠脉血流明显改善,减少介入治疗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患者获得更良好预后的保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心功能 TIMI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方法。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9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9月,随机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共98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的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并设定组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分值明显较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相对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重症护理干预的效果较高,能保证患者的健康,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护理,方法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遴选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统计和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侧肢循环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性更高,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侧肢循环血流的改善。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