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进行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探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眩晕患者,接收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将“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38例)执行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探究组(n=38例)执行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探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的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进行眩晕患者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针灸 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6例眩晕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联合中医辨证、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头痛消失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眩晕患者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 针灸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重症瓣膜团队同一术者收治的20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42例瓣膜术后同瓣位功能障碍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者,不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及三尖瓣成形术未置入成形环患者。共纳入142例患者,男60例(42.25%),女82例(57.75%),年龄6~83岁,平均59.4岁。结果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原因包括:人工瓣膜瓣周漏、人工生物瓣衰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功能障碍;其中常规手术110例,微创全胸腔镜下及胸腔镜辅助手术32例;术后出现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其余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IABP 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1.41%,2/142)。结论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较多且难度较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微创术式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 再次手术 同瓣位瓣膜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11%,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数值低于常规组,治疗组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有着显著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具备推广和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的价值。

  • 标签: 中分后遗症 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果。方法:病例对象选择于2011.01-2020.10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32例,统计临床疗效。结果:63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总控制率90.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4%,1年复发率2.06%。结论:通过以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促进鼻腔结构及鼻腔功能尽快恢复,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慢性鼻窦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内镜鼻窦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果。方法:病例对象选择于2011.01-2020.10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32例,统计临床疗效。结果:63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总控制率90.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4%,1年复发率2.06%。结论:通过以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促进鼻腔结构及鼻腔功能尽快恢复,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慢性鼻窦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内镜鼻窦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手术组1年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二尖瓣成形术病因学特点、成形方法、成形效果、手术入路及术后早期结果,分析收治各类二尖瓣疾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在单手术组完成的二尖瓣手术共209例。二尖瓣手术占同期本组全部手术53.6%。男100例(47.8%),女109例(52.2%);年龄11~85岁,平均(53.5±15.2)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21例(57.9%),Ⅲ/Ⅳ级88例(42.1%)。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52例(72.7%),二尖瓣置换术57例(27.3%)。结果152例二尖瓣成形术中采用全胸腔入路117例(77%)。术中应用成形环145例(95.4%),其中Physio Ⅱ成形环118例(81.4%),应用Gore-Tex人工腱索89例(58.6%)共145条,瓣叶成形15例(9.9%),缘对缘技术2例(1.3%),交界成形34例(22.4%),腱索及乳头肌劈开15例(9.9%)。退行性变成形率100%,风湿性心脏病成形率48.1%。术后1周左右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1例(59.9%),轻度反流58例(38.2%),中度反流3例(2.0%)。术后全因死亡2例(1.3%),无成形效果不良再次手术患者。结论本中心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已成为收治二尖瓣疾病首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比例下降,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具有极高的成形率,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由于其特殊的病理解剖特点,成形率相对较低。大部分二尖瓣成形术可经全胸腔镜方式完成。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应用二尖瓣成形环结合Gore-Tex人工腱索能够取得满意的成形效果。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环 成形率 人工腱索 全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OWHTO,对照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力线比率、胫骨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与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均较术前降低、胫骨近端内侧角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胫角高于对照组、胫骨近端内侧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肢力线比率及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增大(均P<0.05),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下肢力线比率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手术创伤虽然相对更大,但其力线矫正效果满意,膝关节功能改善幅度更大,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镜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 力线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与正中开胸常规再次二尖瓣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探讨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收治的再次二尖瓣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组(全胸腔镜组)和常规正中开胸组(正中开胸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全胸腔镜组25例,正中开胸组66例。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组在二尖瓣成形率(32.0%对7.6%,P=0.008)、输血率(72.0%对98.5%,P<0.001)、机械通气[(19.0±27.8)h对(43.3±58.3)h,P=0.009]、术后胸腔引流量[(489.6±319.1)ml对(913.6±568.4)ml,P=0.001]、胸腔引流管留置[(2.2±1.9)天对(3.7±2.4)天,P=0.004]、术后住院时间[(8.0±2.7)天对(13.9±12.8)天,P=0.026]等方面具有优势。全胸腔镜组具有更长的体外循环[(180.8±41.7)min对(143.2±39.7)min,P<0.001],术中室颤时间为(100.2±42.5)min。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对21.2%,P=0.481)和病死率(4.0%对4.5%,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入路相比正中开胸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低温室颤相比常规阻断升主动脉,简化了升主动脉处操作的同时可减少心肌损伤。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 标签: 全胸腔镜 低温室颤 再次二尖瓣手术 正中开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肿瘤整体体积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直方图分析在直肠癌组织学分级中的临床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 MRI检查。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兴趣区并进行直方图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比较直肠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直方图参数[ADC最小值(ADCmin)、ADC最大值(ADCmax)、ADC平均值(ADCmean)、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数值域、偏度、峰度]。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组织学分级与直方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找出最优组合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直方图参数对于直肠癌分化程度的诊断能力。结果直方图参数ADCmean、第75、90百分位、偏度和峰度在高、中和低分化的直肠癌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肠癌分化程度与上述直方图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548、0.568、0.563、-0.555,-0.760,P<0.05)。在ADC直方图参数中,峰度在区分低分化直肠癌和高分化/中分化直肠癌时达到了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918,最佳截止值为2.045。ADCmean、第75、90百分位、偏度和峰度的组合产生了最高的AUC,为0.928。结论基于全病灶ADC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预测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并且ADCmean、第75、90百分位、偏度和峰度组合可能是区分低、中高分化直肠癌的最佳选择。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组织学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温通散泡浴用于流行性感冒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门诊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选用温通散全身中药泡浴,第1个月,每日1次;第2个月,隔日1次。对照组对照组则选用胸腺肽肠溶片30mg,一天3次口服,连服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后发现,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差异(P

  • 标签: 温通散泡浴 流行性感冒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TIME-CDST 原则”指导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伤口床准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3月至 2020 年5 月乐山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 5 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在“TIME-CDST 原则”指导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伤口床准备的临床资料。5 例患者全部治愈(图7)。住院 10-15 天,换药时间20-30 天,三月后随访确认无术后致残

  • 标签: TIME原则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伤口床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