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是常见疾病,对这类单间室早期病例行胫骨近端高位是一种重要的保膝治疗方式。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右膝反复肿痛4年余,加重5个月"入院。现病史: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间歇肿胀,以上下楼梯为甚。于当地社区医院行关节局部封闭、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后局部疼痛可短期缓解,停药后症状复发。近5个月,右膝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

  • 标签: 胫骨近端高位截骨 膝内翻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MOWHTO)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一科接受MOWHTO治疗的131例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56例,年龄(62.8±5.1)岁(范围:48~70岁)。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出现并发症患者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的差异。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随访时间(18.5±3.4)个月(范围:13~22个月)。131例患者中,共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6.8%),其中血肿8例(6.1%),神经感觉异常5例(3.8%),肌间静脉血栓4例(3.1%),深静脉血栓2例(1.5%),其中1例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0.8%),矫正角度丢失3例(2.3%),浅表感染3例(2.3%),深部感染2例(1.5%),其中1例取出内固定(0.8%),骨折延迟愈合2例(1.5%),术后僵硬1例(0.8%),铰链点皮质骨折1例(0.8%)。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术后1年随访时的MPTA[(86.5±2.0)°比(86.7±2.1)°,t=-0.41,P=0.68]、IKDC评分[(86.4±4.8)分比(85.5±6.9)分,t=0.74,P=0.50]、WOMAC骨关节炎指数[(87.7±6.5)分比(86.1±5.8)分,t=1.16,P=0.25]均无差异;并发症组患者KOOS中的疼痛、运动休闲评分低于非并发症组[(79.4±4.4)分比(87.2±5.9)分,t=-5.90,P<0.01;(83.2±3.0)分比(88.0±4.7)分,t=-6.14,P<0.01],其他项目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OWHTO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血肿,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可以妥善处理MOWHTO术后早期并发症,不会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筛选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13例患者(19膝),男性9例(13膝),女性4例(6膝),年龄(39.4±14.4)岁(范围:20~60岁)。患者mFTA由术前(8.1±2.8)°矫正至术后(-1.4±1.6)°(t=14.819,P=0.000);MPTA由术前(81.1±2.4)°矫正至术后(90.4±3.4)°(t=-15.579,P=0.000);PTS术前为(79.6±3.2)°,术后为(76.8±3.1)°(t=9.709,P=0.000),患者术后mFTA、MPTA、PTS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T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1.5)°比(27.3±6.3)°,t=1.925,P=0.070]。术后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间无相关性(r=0.384,P=0.105;r=0.321,P=0.181)。结论尽管中采取了控制后倾的手术操作,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后PTS仍明显增大,而TT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无关。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 后倾 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OWHTO)治疗合并膝内翻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9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髋膝踝角(HK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统计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均获得矫正。手术时间(98±8)min、中出血量(278±58)ml、切口长度(7.2±1.8)cm;术后髋-膝-踝角(HKA)由术前的(186.2±1.5)°降至(180.4±1.2)°(t=5.19,P<0.05);术后1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术前(2.8±1.3)分降低至术后(1.1±0.4)分(t=4.82,P<0.05);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59.8±4.4)分增加至术后的(81.5±6.5)分(t=-13.17,P<0.05);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0.2±11.4)分增加至术后(82.7±7.7)分(t=-10.56,P<0.05);术后Caton-Deschamps指数(CDI)为(0.91±0.12),无低位髌骨发生;术后处均愈合,术后并发症共5例(5.2%),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血肿3例。结论对于合并有膝内翻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OWHT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遵从操作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胫骨 截骨术 关节炎,膝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所处阶段,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适应证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开放楔形胫骨高位(OWHTO)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膝关节炎阶梯治疗的重要步骤。然而,随着OWHTO手术的推广普及,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加,包括力线矫正不足与过度矫正、关节线倾斜、皮质合页断裂、胫骨平台后倾变化等。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OWHTO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策略和预防方法等。全面认识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OWHTO的普及。

  • 标签: 截骨术 骨关节炎,膝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感染 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HighTibialOsteotomyHTO)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主要针对的还是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旨在通过纠正下肢力学轴线,将胫骨近端的内翻纠正为轻度外翻,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承受的压力,缓解患者症状,避免已有损伤的软骨遭受进一步破坏,推迟或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扩大了适应证,如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发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内侧半月板缺失、剥脱性软骨炎,以及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等慢性韧带不稳定所引发的相应临床症状,还有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的下肢力线异常1。

  • 标签: 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期间,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式对5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共29例,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治疗,对比组共29例,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后不同期间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后不同期间HSS评分(p

  • 标签: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且随访2年以上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重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6.36±5.06)岁;中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4.16±6.3)岁。术前和术后2年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Kellgren-Lawrence分级、髋-膝-踝角、负重力线比率、关节线汇聚角、内侧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外凸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于关节镜下评估股骨内髁和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的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以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的预测因子。结果术后两组Kellgren-Lawrence分级、髋-膝-踝角、负重力线比率、内侧关节间隙宽度均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线汇聚角术后改善、内侧半月板外凸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无改善,手术前后重度组均大于中度组(P<0.05)。股骨内髁软骨:重度组由ICRS分级3级2例、4级26例改善至2级11例、3级12例、4级5例,中度组由2级12例、3级18例、4级2例改善至2级30例、3级2例;胫骨平台软骨:重度组由3级2例、4级26例改善至2级17例、3级8例、4级3例,中度组由2级11例、3级18例、4级3例改善至2级27例、3级5例。重度组术后WOMAC评分由(50.71±8.07)分降低至(3.86±1.84)分、中度组由(44.09±6.63)分降低至(3.34±2.24)分,重度组VAS评分由(7.14±1.21)分降低至(3.34±2.24)分、中度组由(6.38±1.24)分降低至(0.44±0.62)分,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0°位和30°位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程度由术前Ⅰ度25例、Ⅱ度3例改善至0度28例,由术前Ⅰ度25例、Ⅱ度3例改善至0度24例、Ⅰ度4例;中度组由术前0度31例、Ⅰ度1例改善至0度32例,由术前0度28例、Ⅰ度4例改善至0度32例(P<0.05)。关节线汇聚角(OR=0.08,95%CI:0.007,0.948,P=0.045)、内侧半月板外凸(OR=0.11,95%CI:0.100,1.32,P=0.082)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OR= 0.66,95%CI:0.422,1.030,P=0.067)是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的独立预测因子(P<0.10)。结论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治疗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短期临床疗效好。术前较大的关节线汇聚角、较严重的内侧半月板外凸和较大的内侧半月板外凸比提示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截骨术 内侧副韧带,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OWHTO,对照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力线比率、胫骨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与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均较术前降低、胫骨近端内侧角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胫角高于对照组、胫骨近端内侧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肢力线比率及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增大(均P<0.05),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下肢力线比率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手术创伤虽然相对更大,但其力线矫正效果满意,膝关节功能改善幅度更大,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镜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 力线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行性或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对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7例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治疗膝内翻畸形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36例,女41例;年龄(59.4±10.5)岁(范围45~70岁);上行性51例,下行性26例。测量手术前后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下肢力线参数,膝内翻畸形矫正角度,并采用Insall-Salvati index(ISI)、Caton-Deschamps index(CDI)及Blackburne-Peel Index(BPI)3种方法动态测量髌骨高度变化,并对上行性组和下行性组进行对比。结果7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6个月(范围12~60个月)。51例上行性内翻矫正度数为10.43°±2.67°;26例下行性内翻矫正度数为11.16°±2.80°。术后6个月CDI法测量上行性髌骨高度下降约8.1%,采用ISI法测量有2例髌骨降低明显(髌骨高度降低10%即为髌骨降低明显),CDI、BPI法测量有7例髌骨降低明显;下行性髌骨高度下降约4.5%(CDI法),采用ISI、CDI、BPI三种测量方法均无髌骨明显降低;上行性组与下行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40)。内翻矫正10°及以下的上行性22例,髌骨高度下降6.9%(CDI法),ISI法测量无髌骨明显降低,CDI、BPI法测量有1例髌骨降低明显;内翻矫正10°以上的上行性例数29例,髌骨高度下降10.4%(CDI法),ISI法测量有2例髌骨降低明显,CDI、BPI法测量有6例髌骨降低明显;上行性组与下行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8)。结论上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术后髌骨降低程度与内翻矫正度数为正相关;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对髌骨高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截骨术 髌骨 骨关节炎,膝 膝内翻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放胫骨高位楔形(opening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行OWHTO治疗的KOA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76例)和无效组(4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美国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KOA改善情况,并对临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HSS评分及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各单项项目评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4.92、21.45、52.62、15.87、10.88、15.28、42.54、11.07,均P < 0.05)。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9例(36.25%),疗效为良的有34例(42.50%),疗效为一般的有13例(16.25%),疗效为差的有4例(5.00%)。有效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24.10±3.06)kg/m2]、术前VAS评分[(5.55±1.57)分]、术前WOMAC功能评分[(36.96±9.62)分]均明显低于无效组[(27.64±3.62)kg/m2、(7.87±1.39)分、(47.95±9.63)分],HSS评分[(52.81±3.71)分]明显高于无效组[(46.83±3.69)分](t=2.23、2.89、2.22、3.14,均P < 0.05)。患者BMI、术前VAS评分、术前WOMAC功能评分与临床疗效呈显著正相关,术前HSS评分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r=0.24、0.31、0.24、-0.33,均P < 0.05)。对以上显著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HSS评分为疗效独立保护因素,BMI、术前VAS评分为疗效危险因素。结论采用OWHTO可显著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但同时要注意,过度肥胖患者疗效可能受到影响,且要控制患者术前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外科手术 截骨术 胫骨 活动范围,关节 关节痛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情况。方法:按照不同方式分我院6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对照组33例行胫骨高位,观察组33例行腓骨,比较二者不同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及治疗后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较低(P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截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发单间室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对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9岁)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楔形治疗。术前膝内翻畸形4°。-18°,平均10.5°;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6例伴有内、外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矫形。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8例行闭合型楔形,3例行开放楔形,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1.5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2.5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出现,处均获得性愈合,矫正角度5°-17.5°。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关节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90.9%,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72.5分(t=-26.65,P〈0.01),内翻角度术后为1.05°(t=4.49,P〈0.01)。结论胫骨高位楔形可有效用于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患者。

  • 标签: 畸形 截骨术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通过转移负重力线至胫骨平台外侧,明显减低内侧间室压力和磨损,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导致术后早期失败。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需要明确目标力线的标准,行正确的术前计划及准确的手术操作,同时考虑影响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的危险因素。随着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三维打印的个体化导向器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胫骨高位力线的精准控制。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骨关节炎 力线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终末期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胫骨高位(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是一种治疗KOA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HTO通过手术调整下肢力线,降低患侧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压力,保留本体感觉,从而减轻膝骨关节炎的症状,能够保留自身膝关节。有效的术后康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模式是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围期管理系统。将ERAS应用于HTO,以期优化HTO围期管理方案,提高HTO临床疗效。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某康复医院骨科行单膝单平面开放HTO治疗6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KOA患者,比较ERAS管理和非ERAS管理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康复外科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治疗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50例。A组患者采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治疗,B组采用外侧闭合式胫骨高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变化、HSS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矫正角度、术前术后髌骨高度的变化、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是[(63.51±5.47)分和(90.98±5.84)分,t=24.275,P=0.000],HSS评分是[(51.85±4.68)分和(88.64±5.87)分,t=34.652,P=0.000];B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是[(62.98±6.14)分和(91.52±6.54)分,t=22.497,P=0.000],HSS评分是[(52.05±5.16)分和(89.54±5.15)分,t=36.362,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8.75±1.48)°和(10.25±1.65)°,t=4.785,P=0.000],髌骨位置是[(0.890±0.031)和(0.898±0.032),t=1.270,P=0.207];B组治疗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8.69±1.53)°和(5.26±1.21)°,t=12.434,P=0.000],髌骨位置是[(0.889±0.047)和(0.821±0.039),t=7.873,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股胫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均改善,且B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及髌骨高度下降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内侧开放手术 外侧闭合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膝内翻型性关节炎经腓骨近端胫骨高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内翻型性关节炎患者,共3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胫骨高位、腓骨近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是观察组血清P与E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内翻型性关节炎患者,不管采用腓骨近端还是胫骨高位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腓骨近端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