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缺氧缺血新生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缺氧缺血新生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提高缺氧缺血新生的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循证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健康理念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出表现在产科病房护理中。产科病房护理不仅要予以新生及产妇最佳照顾,也要确保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使其心理及生理均保持合适的状态。鉴于此,本文分析医院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渗透到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价值,目的是为产科病房提供一种优质、可靠的临床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 标签: 康复护理 新生儿窒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某医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和疗效。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指标数据,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呼吸状况、氧合水平、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和康复率。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冷光源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冷光源蓝光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于患儿出生后3d开始观察记录奶摄入量、每日睡眠时间和NBNA评分,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整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子宫腺肌合并不孕症女性发病率逐渐升高,缓解其症状和促进生育是目前临床的棘手问题。多学科诊疗是子宫腺肌合并不孕症诊治的发展方向,患者诊治应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控制病灶、保持子宫完整性、缓解症状、保护生育力,在子宫腺肌合并不孕女性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子宫腺肌不孕患者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口腔黏膜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冰硼散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外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黏膜采用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曲安奈德 口腔黏膜病 临床效果
  • 作者: 吴启开 张晶 李海 李鹏超 吕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京 210029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南京 21003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软斑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例泌尿系统软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软斑病患者病变位于膀胱,2例位于腹膜后。膀胱软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腹膜后软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发热、腰痛。4例患者均伴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尿细菌培养均显示大肠埃希菌。膀胱软斑CT检查表现为膀胱壁腔外生长为主的包裹性肿物或者膀胱壁广泛增厚毛糙,其中1例膀胱壁包裹性肿物于MRI呈厚壁短T2信号,腔内容物明显扩散受限,提示腔内脓肿形成。腹膜后软斑CT检查表现为不规则囊实性肿物,密度不均,有轻度强化效应,伴有流注征。病理检查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伴大量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增生,内见多量Michaelis-Gutmann小体(软斑小体)。结论泌尿系统软斑多伴有免疫抑制性基础疾病,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肿瘤,病变内部脓液的MRI特征和腹膜后流注征有助于提示炎症性病变的诊断,穿刺活检和引流液寻找病原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 标签: 膀胱 软斑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型炎症性肠(IO-IBD)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8例IO-IB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3例患儿行基因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基因突变组IO-IBD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48例IO-IBD患儿中,克罗恩(CD)41例,溃疡性结肠炎(UC) 7例;起病中位年龄2.00(0.24~6.00)月龄,其中1月龄内起病患儿占45.8%(22/48例)。临床症状以腹泻(48/48例,100.0%)、发热(45/48例,93.8%)、便血(37/48例,77.1%)为主,肠外表现以肛周病变和皮疹最常见,均占43.8%(21/48例)。41例CD患儿病变部位以结肠(L2)型为主(30/41例,73.2%),疾病行为以非狭窄非穿透(B1)型为主(33/41例,80.5%);7例UC患儿病变范围以全结肠(E4)型为主(4/7例,57.1%)。48例IO-IBD患儿手术率12.5%(6/48例),临床缓解率50.0%(24/48例),病死率25.0%(12/48例)。43例IO-IBD患儿行基因检测,共有23例(53.5%)患儿存在有意义的基因突变,其中22例突变基因为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L-10RA),1例为TTC37。22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11个突变位点,包括1例新发突变位点c.635G>C(p.R212P);c.301C>T(p.R101W)(19例)和c.537G>A(p.T179T)(8例)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与非基因突变组患儿相比,基因突变组患儿起年龄更早[0.3(0.1~1.0)月龄比(6.27±5.64)月龄,P<0.001],营养不良[14例(60.9%)比5例(25.0%),P=0.018]、口腔溃疡[14例(60.9%)比3例(15.0%),P=0.006]及肛周病变[17例(73.9%)比3例(15.0%),P<0.001]更常见,临床缓解率低[7例(30.4%)比15例(75.0%),P=0.004]。结论IO-IBD患儿的单基因突变阳性率较高,IL-10RA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基因突变IO-IBD患儿具有起年龄早,更易合并营养不良、口腔溃疡、肛周病变,有临床缓解率较低的特点。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婴儿型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儿童克罗恩(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0例经传统药物、肠内营养治疗后未能完全缓解或对药物不耐受的活动性CD患儿应用IFX治疗的疗效,评估儿童克罗恩活动指数(PCDAI)、血生化指标、黏膜愈合情况、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30例处于活动期的CD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63±4.76)岁。剔除3例注射未满3次的患儿、1例失访患儿,26例患儿纳入疗效研究,IFX治疗第14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61.5%和84.6%,21例患儿第30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71.4%和85.7%,15例患儿第54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86.7%和93.3%。使用IFX诱导治疗第1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儿PCDAI评分[(9.56±8.05)分比(29.02±10.86)分]显著下降(t=7.339,P<0.05),红细胞沉降率[(15.54±10.26) mm/1 h比(33.77±21.30) mm/1 h] 、C反应蛋白[(4.79±12.94) mg/L比(16.33±23.43) m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2、1.993,均P<0.05);血红蛋白[(126.27±16.51) g/L比(110.58±16.45) g/L]、红细胞比容[(37.03±3.95)%比(33.52±4.32)%]、白蛋白水平[(42.30±3.03) g/L比(37.13±5.68) g/L]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8、-3.060、-4.009,均P<0.05)。IFX治疗后年龄别身高Z评分及身体质量指数Z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X在控制活动性CD患儿炎症反应、诱导临床缓解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英夫利西单抗 克罗恩病 儿童
  • 简介:摘要收集山东省立医院儿科2017年9月及2018年9月确诊的2例布鲁菌病患儿的住院资料,并电话随访其病情变化。2例患儿均以关节肿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髋关节及踝关节,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予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再复发。发热合并关节肿痛患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警惕布鲁菌可能,非牧区医师应加深对此认知,警惕相关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关节肿痛 非牧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采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其疗效可观,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运用该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高血压的患者接受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患者跌倒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高血压患者中截取10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以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4例,认知护理干预模式)。比较跌倒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跌倒情况、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老年糖尿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可以预防跌倒,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跌倒 老年糖尿病 认知护理干预模式 高血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治疗儿童克罗恩(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0例应用ADA治疗的C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儿童克罗恩活动指数(PCDAI)和克罗恩内镜下严重指数(CDEIS)评价CD患儿疾病活动程度及黏膜炎症程度。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20例CD患儿,其中男12例,女8例;疾病诊断年龄(9.5±4.9)岁(0.9~15.1岁);首次应用ADA年龄(10.4±4.8)岁(1.2~16.7岁);应用ADA前疾病持续时间0.9(0.4,1.7)年。20例CD患儿应用ADA治疗前PCDAI评分为(28.5±19.8)分(0~65.0分),疾病活动程度以重度活动(8/20例,40.0%)为主,疾病缓解期4例(4/20例,20.0%)。15例患儿行CDEIS评估:中重度活动9例,内镜下缓解1例。10例(10/20例,50.0%)CD患儿曾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IFX停药原因包括:药物失应答8例(8/10例,80.0%),过敏反应2例(2/10例,20.0%)。ADA治疗第6周,20例CD患儿的PCDAI评分中位数为5.0(0,10.0)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16例CD活动期患儿在ADA治疗第6周时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2.5%(10/16例)、87.5%(14/16例);既往未应用IFX组和既往应用IFX组患儿第6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A治疗中位时间为5.5(2.6,17.8)个月,期间6例(6/20例,30.0%)临床复发。随访结束时17例(17/20例,85.0%)维持临床缓解;1例临床原发无应答,2例继发失应答。7例发生不良反应,以肺炎(4例)或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主,无肿瘤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在儿童CD患者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克罗恩病 儿童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间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行单一瑞格列奈治疗)和研究组(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较高,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可起到显著控糖作用,稳定血糖水平,增强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包括有临床症状的确诊病例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者进行流行学特征分析。方法对广州市2020年1月至9月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收集流行学相关资料,分析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学特征、确诊/隔离日期和首次核酸阳性间隔天数分布特征、探讨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1月7日至9月4日共发现1 097例核酸阳性病例,包括658份确诊病例(59.98%),无症状感染者439份(40.02%)。确诊病例中位数年龄(M值)为42岁,出现两个明显高峰,分别和湖北输入及关联病例,境外输入及关联病例有关。无症状感染者年龄M值为32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紧随确诊病例的第二高峰,第二阶段和广州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出现的确诊病例重叠,主要和境外输入有关。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占总输入阳性病例的57.32%。两种不同类型病例中,咽拭子阳性率都高于鼻咽拭子及肛拭子。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与0~19岁组相比,≥40岁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OR=2.334,P=0.001),而20~39岁更不容易出现临床症状(OR=0.620,P=0.047)。与境内感染者相比,境外感染者更不容易出现临床症状成为确诊病例(OR=0.723,P=0.013);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OR=1.574,P=0.001)。结论目前广州地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有临床症状的确诊病例共同存在,且无症状感染者数量高于确诊病例。高年龄、境内感染及女性可能是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值得深入探讨其背后机制,为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效果。方法 本院将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利拉鲁肽组,各29例。西格列汀组:进行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给予利拉鲁肽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经干预,两组在各项临床指标上,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利拉鲁肽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