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15岁麻疹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麻疹抗体阳性病例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39例中,具有典型麻疹病例临床特征的仅占23.08%(9例);有2名小于8个月的婴儿麻疹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9岁和10~45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3.59%和25.64%;79.49%(31例)的病例元免疫接种史和免疫史不详;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6月份。结论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麻疹病例减少;麻疹疫苗复种的覆盖率低、免疫空白的存在是学龄前儿童和在校中、小学生麻疹发病多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麻疹 临床 流行病学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作为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在高度聚集的场所容易出现暴发。校园是高度聚集的特殊场所,一旦在学校出现确诊将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如何快速、科学的对校园发现新冠确诊后应急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就对校园内发现新冠确诊后的应急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校园 新型冠状病确诊病例 应急处理与实践
  • 简介:目的掌握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2012~2016年血吸虫病确诊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武汉市蔡甸区共调查血吸虫病例197例,病例末次接触疫水时间2007、2009、2010、2012年分别为105、58、33、1例,2012~2016年杏出确诊分别为82,82、22、11、0例,其中漏查75例,占38.07%;漏治29例,占14.72%;治疗不规范未愈66防例,占33.50%;药物疗效不佳26例,占13.19%;死亡1例,占0.51%。结论血吸虫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能掌握我区血吸虫病疫情,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促进开展科学防治.

  • 标签: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确诊病例 回顾性调查
  • 简介: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的临床特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1例发生肺部感染,21例发热患者平均发热持续1~4天,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轻,1例伴有消化道症状;中药可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临床症状。结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季节性流感为轻。轻型病例可以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发热门诊筛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的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发热门诊筛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7例(确诊组)与疑似患者65例(疑似组),研究时段选定范围2020年1月~3月,对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确诊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13±4.26)岁,女性3例,男性4例;疑似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7±4.38)岁,女性31例,男性34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确诊组患者流行病学史比率为100.00%,疑似组患者流行病学史比率为50.7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少数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促、乏力症状,组间不具显著差异(P>0.05)。确诊组患者粒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疑似组(P<0.05)。针对双肺病变、病变位置在胸膜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方面,确诊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区分难度较大,为此,应结合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以此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发热门诊筛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确诊 疑似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门市首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该病例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非疫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查阅原始病例资料、咨询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先后就诊于蒋湖卫生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最后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为布病,天门市疾控中心迅速介入调查和处置,使得此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爆发流行。结论天门市首例布病确诊属于病源输入性、隐形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畜牧部门应加强输入性牲畜的检疫工作,疾控中心应加大布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以达到遏制布病疫情扩散的目的。

  • 标签: 天门市 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 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病因、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疑诊PACNS的病例进行常规MRI、MRA扫描,分析常规MRI病变部位、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MRA情况。结果2例发病前一周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均未治疗,急性起病。且均为大血管病变,一为前循环颈内动脉闭塞,一为后循环基底动脉闭塞。MRI显示相应责任血管病变区的梗死病灶,两例自身免疫性全套及ANCA均为阴性,且两例均无发热及其他感染性证据,提示血管的急性闭塞与感染后的血管改变有关。结论感染为PACNS病因之一,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相应血管病变有关,MRI、MRA、DSA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病因 诊断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135例COVID-19确诊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5例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8.62±16.83)岁,病死率为2.22%。74.81%的病例感染来源为本地传播。共发生3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92%。疾病的中位潜伏期为6.50 d,代间距平均为5.00 d,家庭内续发率为20.46%。发热的病例占比78.63%,其次为咳嗽56.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0~1.167)、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OR=1.709,95%CI:1.052~2.777)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COVID-19病例早期以发热为主,本地聚集性疫情为确诊的主要构成,高年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转为重症,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及加强高危人群的救治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给予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中成药、西药对症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15.76±3.02岁;21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后体温最高者为39.9℃;入院后发热持续时间最长为4天;平均住院6.81±2.14天;中医证候表现为发热、无汗、恶风寒、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之风热犯卫证;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21例患者经辨证后均以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所有病例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消失,按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给予出院。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疗效肯定。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中医药 辨证论治 风热犯卫证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武汉市青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山区全部定点收治医院截至3月4日收治的全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描述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治疗、并发症和疾病转归,分析三家医院收治病例的疾病严重程度。结果共纳入确诊947例,年龄中位数58.0岁,男性423例,占44.7%,患基础疾病者的比例为44.2%。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78.6%)。常见的血常规异常为淋巴细胞减少和D-二聚体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9%。在所有确诊中,临床严重程度分型为普通型或轻型的544例(57.4%),重型254例(26.8%),危重型149例(15.7%)。截至3月4日,947例确诊中,70例(7.4%)死亡。结论青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以中老年人为主,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发热、咳嗽为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分型大多为轻型、普通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是急性肺部疾患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尸检资料,肺栓塞的发病率为3%-11%,老年心脏病人则高达25%以上,且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尽管已有抗凝溶栓及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等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误诊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综合征 年发病率 肺循环障碍 血栓摘除术
  • 简介:摘要甲型H1N1流感传播速度快,以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多数病情轻,经奥司他韦或一般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临床特点 抗病毒治疗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情况,评估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对流行的影响。方法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确诊信息,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性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将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测定E基因序列,用PhyML 3.1软件绘制基因进化树并分析。结果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1 655例,发病率11.10/10万,本地病例1 382例,输入病例273例,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发现18个高-高聚集性街道,输入病例来源以东南亚国家(86.08%,235/273)和非洲国家(2.56%,7/273)为主。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血清标本749例,阳性率93.06%(697/749),分离毒株464株。同往年基因树相比,登革病毒未发现基因型的转换。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仍然是广州市的优势毒株,血清型2型主要在白云区和荔湾区流行。结论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累及全市,范围向城乡接合部扩大和转移,应进一步重视城乡接合部的防控工作。加强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国境检疫。登革病毒血清型2型的流行和聚集性暴发风险不容忽视。多种血清型在广州市同时出现,提示需预防重症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登革热 空间聚集性 E基因 基因进化树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庄河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方法对我市首例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有明确的蜱咬伤史,首发症状为发热,同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其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推断患者是因为上山放蚕被山林中蜱虫叮咬而发病。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完成患者样本采集,使用天隆自动磁珠核酸提取试剂完成核酸提取,使用4种已获得审批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收集患者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使用SPSS25.0软件完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共完成1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核酸检测,PCR检测次数共162次,11次单靶标阳性结果中有10次为核衣壳蛋白基因(nucleocapsid protein gene,N gene)单靶标阳性;同时使用2种试剂盒对19例确诊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试剂盒检测效果存在差异;采集多种样本类型对13例患者进行检测,痰样本Ct值普遍低于咽拭子样本。不同临床症状分型患者咽拭子C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N=0.797;PCt-ORF1a/b=0.551)。根据发病日期与首次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间分组,不同分组咽拭子C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N=0.373;PCt-ORF1a/b=0.058)。结论痰液样本相比上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检测更易检出。N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N基因单靶标阳性结果应重新采样检测。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试剂盒,多时间点、多样本类型、多部位采集样本开展检测。

  • 标签: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9-2020年期间经不同检测方法确诊的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流感防控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2019-2020年我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信息作为PCR组,从医院检验系统中导出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者的信息作为抗原组,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两组确诊的三间分布特征。 结果 2019-2020年期间,我院采集的ILI标本,总阳性率为7.73%,PCR组及抗原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69%、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P=0.000)。确诊率最高的是15-24岁年龄组(12.59%)、最低的是≥60岁年龄组(4.10%),不同年龄组确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8,P=0.000)。确诊率最高的月份为2019年12月及2020年1月,2020年2月-12月期间未经PCR检测发现确诊确诊以1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比58.30%,主要来源于儿科病房、急诊科、呼吸内科病房、发热门诊,分别占比54.68%、 18.58% 、10.64% 、7.45%。 结论 送检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PCR检测的ILI标本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流感病原学真实情况,建议将流感病原学监测关口前移,接诊高度怀疑流感病例时进行双采,现场进行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并有效切断流感的传播途径。

  • 标签: 流感 确诊病例 病原学 流行特征 关口前移 双采
  • 简介:目的:1.根据循证医学指南知识诊治社区肺炎病人;2.根据指征安排病人门诊或住院;3.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药物选择;4.评估头孢菌素在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治疗中的作用;5.正确诊断出现并发症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6.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产生抗药性;

  • 标签: 病人 下呼吸道感染 病例讨论 初诊 诊病 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