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治疗的23例24侧足部损伤,男15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42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双侧1例,创面大小为4 cm×4 cm~11 cm×17 cm,术前采用CTA联合高频CDU定位穿支,设计超薄游离ALTF面积4 cm×5 cm~12 cm×18 cm,于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显露并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与微信定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块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皮瓣厚度3~6 mm,平均4 mm。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破损,2块皮瓣需要二期削薄,其余皮瓣外观满意,无臃肿畸形,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结论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ALTF修复足部创面效果可靠,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超薄皮瓣 穿支定位 足部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胫后动脉中下1/3穿支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胫后动脉-隐神经双套血供皮瓣在内踝及小腿中下段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门诊随访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内踝及小腿中下段创面60例,其中采用胫后动脉中下1/3穿支皮瓣25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胫后动脉-隐神经双套血供皮瓣20例。对3组皮瓣的手术方法、皮瓣成活情况、皮瓣的外形质地及肿胀度、患者的满意度及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进行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4个月,3组中采用胫后动脉中下1/3穿支蒂皮瓣共2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肿胀度欠佳,出现供血不足情况,对症处理后皮瓣逐渐好转,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5例,2例术后皮瓣远端坏死,二期植皮修复,皮瓣蒂部略臃肿;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双套血供皮瓣20例,皮瓣术后血运良好,2例术后出现瘀紫,拆除蒂部缝线后好转,3例皮瓣外观臃肿,蒂部膨隆,二期皮瓣整形。3组在AOFAS平均评分分别为93.8、93.3和92.8分,患者满意度调查优良比例均较高。结论3种皮瓣均能较好修复内踝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术中应根据穿支是否存在及穿支的粗细决定是否携带隐神经。如果穿支可靠,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在皮瓣血运及外观上更满意;对于较大面积的创面,携带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双套血供皮瓣更安全。

  • 标签: 小腿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