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患者病例当中选出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酒精肝引发的肝硬化腹水、乙型肝炎引发的肝硬化腹水以及肝癌术后引发的肝硬化腹水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重点研究和记录。结果本次研究中,因酒精肝引发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共31例,其治疗方法包括钠盐摄入的严控、利尿剂的使用、皮质激素治疗法和戒酒等,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32%(28/31);因乙型肝炎引发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共43例,其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拉米夫定、口服恩替卡韦、腹水浓缩回输法等,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2%(40/43);因肝癌手术引发肝硬化腹水患者共13例,其治疗方法包括常规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放液治疗、钠盐摄入的严控等,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62%(11/13)。结论针对于患者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收到加好的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和维持肝脏功能,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地区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死亡后微创尸检,获取肺脏、心脏、肾脏、脾脏、骨髓、肝脏、胰腺、胃、肠、甲状腺和皮肤组织。常规HE、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脏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2019-nCoV病毒蛋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脏器中2019-nCoV病毒RNA。结果肺泡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肺泡腔内见少量浆液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部分肺泡见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少数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为CD4阳性T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至肺泡腔。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增宽,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微血管内见透明血栓;肺组织灶性出血,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肺内各级支气管黏膜均可见部分上皮脱落。电镜下小支气管以下气道黏膜上皮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呈2019-nCoV抗原阳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2019-nCoV核酸阳性。脾脏淋巴细胞减少,可见变性、坏死。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包括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并见慢性基础疾病改变;均未观测到冠状病毒感染证据。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变以肺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肺泡渗出性炎和间质炎,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和透明膜形成,病毒主要分布于肺,但该病还累及免疫器官、心血管、肝脏和肾脏等多个脏器受损。病变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病理状态,解剖学 尸体解剖 微创尸检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围绕接受超声科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文中共择取100例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等分两组进行研究,研究针对常规管理(参照组)及护理流程管理(研究组)开展。通过不同的管理,观察护理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研究组各项分值均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工作效率,术前准备、手术时长、患者等候等相关时间,研究组数据低于参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超声科介入治疗的患者效果显著,可很大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效果令患者非常满意,临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超声科 介入治疗 护理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治疗,两组均治疗28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4例),对照组4.00%(3例),均症状轻微,未影响治疗,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反流性食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0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和用药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试验组用药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两组均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为(1.32±0.12)分,对照组为(2.64±0.15)分。结论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显著,与单纯用奥美拉唑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西沙比利 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髓内定位技术下TK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计算机导航下TKA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86±3.54)min]短于对照组[(76.71±3.89)min],术中出血量[(116.47±8.49)ml]少于对照组[(147.16±10.57)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下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髓外定位技术 计算机导航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经右侧腋下小切口(5 cm)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和二尖瓣前叶基部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并二尖瓣成形术。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提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解除满意,二尖瓣闭合功能良好。随访期内无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患者。胸腔镜辅助右腋下小切口治疗HOCM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为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及瓣下装置的异常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至2016年12月美国SEER数据库中4 812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 831例,女性1 981例,男女比例为1.4∶1.0;发病年龄<60岁者2 236例(46.47%),60~<75岁者1 718例(35.70%),≥75岁者858例(17.83%);幕上肿瘤2 417例(50.23%),幕下肿瘤299例(6.21%),脑内多发肿瘤554例(11.51%),其他或未指明部位的脑部肿瘤1 542例(32.0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 513例(73.00%),非DLBCL 234例(4.86%),其他或未指明类型的淋巴瘤1 065例(22.13%);治疗方式为单独活检的2 010例(41.77%),单独部分切除61例(1.27%),单独完全切除54例(1.12%),活检+化疗2 384例(49.54%),部分切除+化疗159例(3.30%),完全切除+化疗144例(2.9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Fine-Gray检验与竞争风险模型研究影响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预后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通过Log-rank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CNSL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肿瘤部位、病理学亚型、手术、化疗、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HIV感染等。Fine-Gray检验与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肿瘤部位、病理学亚型、手术方式、化疗、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HIV感染,而性别与放疗均与肿瘤特异生存无明显相关性。与活检相比,PCNSL患者可能从手术切除中获益(部分切除:HR =0.805,95%CI:0.656~0.989,P=0.04;完全切除:HR=0.521,95%CI:0.414~0.656,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活检+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CI:24.497~31.503),单独活检组为2个月(95%CI:1.756~2.244),单独部分切除组为2个月(95%CI:1.410~2.590),单独完全切除组为19个月(95%CI:0~39.311),部分切除+化疗组为67个月(95%CI:46.187~87.813),完全切除+化疗组为84个月(95%CI:57.448~110.552),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切除可能改善部分PCNSL患者的预后。化疗可能使肿瘤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患者的肿瘤特异生存时间延长。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总体生存 肿瘤特异性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与后交叉替代型(PS)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64例,女56例,年龄(63.33±3.16)岁,年龄范围为51~72岁,按照不同的假体类型分为CR组与PS组,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CR组65例,给予CR假体;PS组55例,给予PC假体。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随访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最大屈曲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R组患者手术时间[(85.45±4.12)min]长于PS组[(78.33±3.26)min],术中出血量[(55.58±13.52)ml]低于PS组[(60.97±13.11)ml],术后引流量[(165.31±41.25)ml]低于PS组[(180.55±40.86)ml];术后1周、术后1年的ROM[(108.41±4.25)°、(109.44±4.23)°]大于PS组[(101.25±4.33)°、(105.41±4.98)°],术后1周、术后1年的最大屈曲角度[(109.35±3.87)°、(111.58±3.25)°]大于PS组[(103.60±3.80)°、(107.62±3.66)°];CR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VAS评分[(3.60±1.84)分、(1.85±0.54)分]低于PS组[(5.61±1.75)分、(2.93±0.67)分],C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3/65)]低于PS组[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S假体相比,采用CR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早期预后普遍较好,但其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对施术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 标签: 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后交叉替代型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