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异体混合打压植不连断端结构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不连均采用髓固定(PFP+LCP)辅助双植(头钉孔道内松质、异体混合打压植+不连断端结构植)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结构植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异体混合打压植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 骨折,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髓内 髓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辅助Ilizarov环形固定搬运治疗胫骨感染性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病院下肢病区治疗并接受手术的11例胫骨骨感染清创后存在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8.5±14.1)岁;吸烟饮酒患者6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9例,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其他3例,包括高处坠落、摔倒、重物砸伤。最初损伤为开放性骨折2例。记录患者的缺损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时监测硫酸钙吸收时间、搬运时间,固定架带架时间及固定架指数,末次随访采用Paley评分评价缺损愈合分级及邻近关节功能。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例患者骨感染均得到控制,未见复发。随访时间平均为23.2个月,缺损平均长度为(8.1±1.6) cm,硫酸钙吸收时间平均为(6.6±2.6)个月,搬运时间平均为(11.4±2.8)周,固定架带架时间平均为(4.7±1.2)个月,固定架指数平均为(0.58±0.07)月/厘米,下地负重时间平均为(6.1±1.4)个月。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6.4%。愈合方面优良率为90.9%,临近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100%。结论同期髓内钉结合硫酸钙人工辅助Ilizarov环形固定架的搬运技术可以减少固定架的固定时间,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允许患者更早负重及恢复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胫骨 感染 硫酸钙 骨缺损 Ilizarov骨搬运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治疗失败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不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63岁,年龄范围30~58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更换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不连愈合情况、手术疗效;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5.24±4.7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术后6个月时评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独立样本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 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01.6±38.4) mL、(138.7±22.7) min、(25.8±6.9) 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78.5±40.6) mL、(171.4±20.1) min、(43.2±8.5)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连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5.15±0.4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6.31±0.58)个月,观察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率(9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97.50%)及髋关节优良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78.79%)及髋关节优良率(81.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64±0.14)°、屈曲角度(138.72±6.37)°]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35.13±9.44)°、展角度(74.38±5.22)°]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48±0.21)°、屈曲角度(113.57±5.43)°]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21.57±8.63)°、展角度(69.57±6.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VAS、ODI的疗效评分[(3.24±0.43)分、(23.45±4.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4.64±0.71)分、(27.25±4.3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术在治疗股骨干术后无菌性不连中疗效较为理想及显著,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明显好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骨移植
  • 简介:摘要股骨不连是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目前,股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治疗股骨不连的金标准是更换髓内钉,但对于非峡部的股骨不连,即使更换大直径的髓内钉,仍然不能解决不连断端旋转和成角移位的问题;对于营养不良型不连、萎缩型不连以及有大块缺损的不连仅通过更换髓内钉并借助自体不足以消除断端间隙、增加断端间接触面积,无法为不连断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另外,更换髓内钉时并不显露骨不连断端,故无法取相应的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对判断骨不连断端是否合并感染有一定难度。双钢板技术是切开直视下找到不连部位,并在不连断端放置不同角度的两块钢板进行固定。查阅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的与双钢板技术治疗股骨不连相关的文献,经分析总结得出双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不连的愈合提供了一个三维立体固定模型,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在改善骨折端的生物学行为和机械稳定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术后有利于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祸伤、坠落伤、摔伤等高强度能量是导致骨折的直接原因。骨折的愈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伤口感染等。胫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机制造成的,也可由踝关节旋转的低能量机制引起。随着骨科医师对不连认识的逐渐深入,目前胫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治疗是治疗不连患者的首选,其中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不连中发挥着独有的优势。本文通过回顾就近已发表的文献,就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不连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胫骨 骨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成技术即保留不连断端硬化骨质联合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锁定钢板(LC-DCP)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且完整随访的41例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萎缩性不连患者资料。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7.6岁(28~63岁);左侧25例,右侧16例。患者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8.5个月(9~40个月);入院前有1次手术36例,2次手术5例。术中测量不连缺损长度,不连均采用建立植通道,取髂骨植联合锁骨上方LC-DCP内固定。术后1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患侧功能。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6个月(12~15个月)随访。25例患者缺损长度≤2.0 cm,16例患者缺损长度>2.0 cm。所有患者不连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6周)。1例患者术后出现供区持续疼痛,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个月DASH评分平均为14.7分。结论通道成技术保留了萎缩性不连断端的硬化,减少了髂骨的取量,治疗锁骨萎缩性不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锁骨 骨移植 骨折,不愈合 通道技术 萎缩性骨不连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泌体(MSCs-Exo)具有与MSCs相似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功能。泌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分泌的膜小囊泡,直径30~200nm,可以转运核酸、脂质和蛋白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MSCs相比,泌体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更加稳定,体内同种异体给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并可为各种疾病提供替代疗法。MSCs-Exo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MSCs-Exo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不连翻修手术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采用翻修手术治疗的62例肱骨干不连患者资料。男43例,女19例;年龄20~73岁,平均42.3岁。不连类型:萎缩型19例,缺血型14例,肥大型29例。记录并分析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数据、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并通过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和简明疼痛度量表(BPI)评价肱骨干不连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入院时患者SF-12中的生理总评分(PCS)评分为(24.3±5.2)分,SF-12中的心理总评分(MCS)评分为(26.3±3.8)分,BPI中的中严重程度(BPI-S)评分为(6.5±1.9)分,BPI中的疼痛干扰(BPI-I)评分为(6.7±2.5)分。术后1年随访时,PCS评分平均(43.6±8.1)分,MCS评分平均(34.7±4.4)分,BPI-S平均(4.9±1.2)分,BPI-I平均(4.4±1.4)分。以上四组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59/62)。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肱骨干不连患者术后PCS评分与Barrentt食管、原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硅肺患者的P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CS与脑卒中患者M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不连是一种破坏性的慢性疾病,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负面影响。虽然对肢体疼痛的影响可以通过翻修手术来缓解,但整个治疗过程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

  • 标签: 肱骨 骨折 不愈合 生活质量 SF-12量表 BPI量表
  • 简介:摘要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5G将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能效,在传输速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较4G移动通信提高一个量级或更高,其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5G移动通信将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结合,构成新一代无所不在的移动信息网络。本文分析了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

  • 标签: 5G移动通信 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误1周以上伴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医学中心收治的36例延误1周以上伴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为(6.7±2.7)岁,范围值为2.3~12.8岁;骨折均为Gartland Ⅲ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RPP)组15例(单纯采用CRPP治疗)和杠杆组21例(经肘后克氏针撬拨"杠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肘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时间,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随访(26.2±16.3)个月(范围值为6~96个月),均获可接受的复位,术后4~6周骨折临床愈合。杠杆组手术时间[(28.2±6.8)min]和透视次数[(27.0±6.0)次]均少于CRPP组[(40.8±10.8)min和(43.3±1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PP组患者术中Baumann角(78.1°±1.6°)、侧位肱头角(58.3°±2.6°)和水平旋转率(109.5%±3.0%)相比较,杠杆组(73.7°±4.1°、49.6°±5.2°、103.2%±4.9%)更优,术中复位质量更接近正常平均值,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杠杆组Baumann角(75.4°±2.8°)和侧位肱头角(53.2°±3.6°)均优于CRPP组(78.3°±1.5°、57.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VAS评分、MEP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患者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延误1周以上伴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实施经肘后克氏针撬拨"杠杆技术"辅助CRPP是一种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单纯CRPP,其能获得更满意的复位质量。

  • 标签: 肱骨骨折 儿童 骨痂 肱骨髁上骨折 复位 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20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NS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为(49.4±11.0)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10例;采用FNS固定治疗。空心螺钉(CCS)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为(48.8±10.1)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采用CCS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及术后6个月患髋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11.4±3.4)周]、骨折愈合时间[(3.1±0.9)个月]显著短于CCS组患者[(16.4±3.9)周、(3.6±0.9)个月],并发症发生率[12.5%(4/32)]显著低于CCS组患者[34.2%(13/38)],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98.1±2.8)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6.8±4.0)分]显著高于CCS组患者[93.8±4.1、(93.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CS比较,FN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可以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具有下地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患者可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采用0. 25%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排除37例可能影响术后疼痛测量的患儿,排除2例手术时间>1 h的患儿,最终14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0. 25%左旋布比卡因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左旋布比卡因组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71. 67±11. 33)个月,体重为(22. 76±5. 07)kg;受伤侧别左侧38例,右侧34例;从受伤到入院间隔时间为(6. 54±5. 55) h。对照组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为(73. 29±11. 46)个月,体重为(23. 19±4. 76)kg;患侧侧别左侧46例,右侧26例;从受伤到入院间隔时间为(5. 83±4. 78) h。记录术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剂量和给药时间,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筋膜室综合征、医源性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全身反应等并发症。3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对照组1例,左旋布比卡因组2例;144例患儿均无深部感染发生。①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术后第一天对照组有48. 6%(35/72)发生重度疼痛(CRIES疼痛评分>7分),且全部发生在术后≤8 h,重度疼痛患儿中术后4 h发生的占45. 7%(16/35),术后6 h发生的占40. 0%(14/35),术后8 h发生的占14. 3%(5/35)。术后第一天左旋布比卡因组仅有2. 8%(2/72)发生重度疼痛,1例发生在术后6 h, 1例为术后8 h。术后第一天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 05)。②在术后服用布洛芬方面,第一天对照组有76. 4%(55/72)口服了布洛芬,首次服药时间在术后2 h的占7. 3%(4/55),术后4 h和6 h各占36. 4%(20/55),术后8 h占16. 4%(9/55),术后12 h占3. 6%(2/55),55例患儿中术后第一天有6例服药2次。左旋布比卡因组有33. 3%(24/72)口服了布洛芬,首次服药时间在术后4 h的占4. 2%(1/24),术后6 h占29. 2%(7/24),术后8 h占33. 3%(8/24),术后12 h占20. 8%(5/24),术后16 h占4. 2%(1/24),术后20 h占8. 3%(2/24),24例在术后第一天无2次服药患儿。对照组术后首次服药时间为术后(5. 71±2. 29) h,左旋布比卡因组为术后(9. 25±4. 45) h,明显迟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术后第一天布洛芬消耗量在对照组为(9. 22±4. 33 )ml,左旋布比卡因组为(6. 42±1. 50)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3)。术后前3 d内布洛芬的总消耗量对照组为(10. 89±5. 57) ml,左旋布比卡因组为(8. 33±3. 34)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结论局部浸润0. 25%的左旋布比卡因,是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术后镇痛 局部浸润 左旋布比卡因
  • 作者: 孙亮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8
  • 机构:340621199108303614淮北理工学院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通信技术有了很大成就。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升级与发展,需高效与安全承载客户流量,当网络空间涌入大规模的客户流量后,应对传输技术应用和发展深度研究。通过理性分析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基本现状、关键性技术的应用优势与局限,在通信工程传输技术使用与发展方面形成清晰的实践逻辑。

  • 标签: 传输技术 通信工程 应用 发展方向
  • 简介:摘 要:电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电力系统在顺利运行的同时又离不开配网自动化的相关技术。本篇文章围绕配网自动化并以其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于与配网自动化有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然后提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论述,最后详细说明配网自动化在当前形势下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突出配网自动化对当今人们生活产生的巨大作用。 

  • 标签:   配网自动化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作为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充分的了解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摆正正确的发展方向,满足人民对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 标签: 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创新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日益的进步和发展,包装设计的作用逐渐从保护包装的商品,防止损坏,便于运输以及储藏和消费者携带,美观大方,促进大牌的销售,品牌包装设计应从商标.图案.色彩.造型.材料等构成要素入手,在考虑商品特性的基础上,遵循品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保护商品,美化商品,方便使用等,使各项设计要素协调搭配,相得益彰,以取得最佳的包装设计方案。

  • 标签: 演变,现状,反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皮质开窗后扩髓清创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髓内填充及胫骨开槽抗生素水泥填充治疗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20例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髓组和开槽组。扩髓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为(47.6±11.4)岁。开槽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为(49.2±13.9)岁。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细菌培养结果、总住院时间、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25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感染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细菌培养结果、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髓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11.7±4.7)d]、下地负重时间[(5.8±1.6)周]显著短于开槽组[(16.8±4.6)d、(8.1±2.9)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比较传统胫骨开槽灌洗结合抗生素水泥填充,胫骨远端开窗后扩髓清创结合硫酸钙髓内填充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同样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功能,同时后者允许患者更早负重,缩短治疗周期。

  • 标签: 胫骨 骨折固定术,内 髓内 骨髓炎 扩髓 硫酸钙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变电所自动化技术也受到深刻影响,日趋成熟起来。本文从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动化变电所发展的新理念。

  • 标签: 自动化 特点 系统 发展
  • 简介:教师培训工作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认清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转变观念、创新思想。采取多元化和科学的培训模式,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更新、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标签: 教师培训 培训模式 创新能力 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