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与糖尿心血并发密切相关,是糖尿血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穿戴式血压、心率监测设备的兴起,使研究者重新聚焦于糖尿患者血压、心率变异度与心血并发的关系。此外,糖尿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重过程中易出现体重反弹,其所导致的体重波动可能与糖尿心血并发也有关系。

  • 标签: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血糖波动 血压变异度 心率变异度 体重波动
  • 简介:摘要血糖波动是糖尿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其评价手段及评估参数得到不断丰富。但目前大多数参数仍仅关注短期血糖波动的幅度,而未体现血糖变化在时间尺度上的规律性,因此,寻找能综合血糖波动幅度和时间序列上变化的参数是大家感兴趣的方向之一。短期和长期血糖波动与糖尿慢性并发的相关性已有较多临床证据支持,而基础机制的研究仍在不断完善中。血糖波动异常除了通过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等机制外,尚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血管损伤。此外,随着新型降糖药物的不断涌现,其对血糖波动异常的改善程度也受到重视,以期进一步延缓糖尿慢性并发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血糖波动 持续葡萄糖监测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新型降糖药物 参考值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CM)作为一种新兴检测手段,能够无创、快速、准确地检测糖尿患者角膜神经的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患者角膜神经改变与糖尿神经病变、糖尿视网膜病变、糖尿肾脏等慢性并发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利用CCM技术检测的角膜神经相关参数有望成为糖尿慢性并发早期识别及筛查的标志物之一。该文就角膜神经改变与糖尿慢性并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角膜神经改变 慢性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对糖尿足溃疡(DFU)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14例II型糖尿足部溃疡,男10例,女4例,年龄49~58岁。其中单纯周围神经病变10例,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4例,无单独血管病变患者。在严格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上,对Wagner 2级以上DFU进行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或填充,2~3周后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大小8 cm×3 cm~27 cm×7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3块皮瓣一期成活,1块发生静脉危象,积极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和受区愈合良好,皮瓣外形好,质地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可修复DFU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与对照组(甲钴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依帕司他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发展,CGM的相关指标逐步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中,其中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重要指标尤其引起学界关注,可与糖化血红蛋白互为补充。根据2019年TIR国际共识,对于大多数糖尿患者,TIR的推荐目标值为>70%。但TIR在许多方面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仍需对TIR与糖尿并发的关系及其在反映血糖控制方面的意义等开展进一步研究,方能奠定其在血糖控制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α-硫辛酸结合甲钴胺在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治疗的60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α-硫辛酸结合甲钴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代谢紊乱临床改善效果显著,氧化应激、营养因子及血管损伤的修复和改善状态更明显,差异对比P<0.05.结论α-硫辛酸结合甲钴胺在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alpha -硫辛酸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评价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适宜切点。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2 161例2型糖尿患者(男1 183例),年龄(60.4±11.9)岁,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眼底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接受连续3 d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计算TIR(3.9~10.0 mmol/L)以及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和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根据各TIR切点进行分组后,分析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异常增厚(≥1.0 mm)和糖尿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根据TIR水平分为TIR≤40%、41%~70%、71%~85%及>85%共4组。4组间的年龄、糖尿病程、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TAR、平均葡萄糖(MG)呈现出随TIR减小而增加的趋势(所有趋势P<0.05),但TIR与TBR(<3.9 mmol/L)仅存在弱相关性(r=0.087,P<0.001),TBR(<3 mmol/L)未呈现出随TIR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趋势P=0.378)。共有262例(12.1%)患者CIMT异常增厚,515例(23.8%)患者患有DR。异常CIMT在上述4组中患病率分别为16.9%(59/349)、12.9%(96/746)、11.2%(57/510)和9.0%(50/556)(趋势P<0.001);DR患病率分别为30.7%(107/349),29.4%(219/746),20.8%(106/510)和14.9%(83/556)(趋势P<0.001)。在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了协变量后,与TIR≤40%组相比,其余3组异常CIMT风险依次降低33.8%(OR=0.662,95%CI:0.456~0.963,P=0.031)、40.8%(OR=0.592,95%CI:0.390~0.899,P=0.014)和45.0%(OR=0.550,95%CI:0.358~0.846,P=0.006);DR风险依次降低2.9%(OR=0.971,95%CI:0.725~1.301,P=0.844)、33.4%(OR=0.666,95%CI:0.479~0.924,P=0.015)及53.3%(OR=0.467,95%CI:0.331~0.657,P<0.001)。结论采用40%、70%、85%作为TIR切点可对2型糖尿患者的糖尿相关并发风险进行有效区分,建议作为评价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差(TIR≤40%)、未达标(TIR≤70%)、达标(TIR>70%)以及优(TIR>85%)的评价切点。

  • 标签: 糖尿病,2型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血糖控制 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1例以酮症酸中毒起,治疗过程中出现顽固性低血钾的糖尿患者,同时伴有高尿钾、低尿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升高和代谢性碱中毒等特点,并最终经基因检测发现1个新的突变c.635G>T(p.G212V),从而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该病例提示在糖尿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常规治疗无法纠正的低钾血症,同时合并低血镁、低尿钙、低血氯的患者需考虑合并Gitelman综合征的可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辅助生殖后妊娠期血糖升高,出现先兆流产后予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进展为糖尿酮症酸中毒(DKA),产后糖耐量恢复正常,提示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有较好的转归及预后。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糖化白蛋白(GA)和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用于暴发性1型糖尿(FT1DM)和经典1型糖尿(T1ADM)早期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例FT1DM患者及47例HbA1c<8.7%且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新诊断T1ADM患者。测定其1,5-AG、GA、HbA1c等相关指标。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FT1DM和T1ADM患者的1,5-AG、GA及GA/HbA1c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指标鉴别FT1DM和HbA1c<8.7%的T1ADM的效能。结果FT1DM患者的血清1,5-AG水平低于T1ADM,FT1DM患者的血清GA水平较T1ADM稍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T1DM患者的GA/HbA1c水平较T1ADM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5-AG和GA鉴别两者的最佳切点分别为6.2 μg/ml和17.9%,其灵敏度分别为95.0%和90.0%,但特异度仅为31.9%和34.0%,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和0.601,两者筛查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2)。而对于GA/HbA1c比值,其最佳切点为>3.187,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6.6%,AUC为0.769,优于单用1,5-AG或GA。结论GA/HbA1c比值在早期识别FT1DM方面,优于单用1,5-AG或GA。

  • 标签: 糖尿病,1型 暴发性1型糖尿病 经典1型糖尿病 GA/HbA1c比值 1,5-脱水葡萄糖醇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GDM)患者血糖处置指数(DI)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 912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GDM组(434例)和非GDM组(1 478例)。所有受试者均在妊娠24~28周间接受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收集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和完整妊娠资料。根据75 g OGTT结果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0~12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AUCINS120/AUCGLU120),两者的乘积即为DI。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为大于胎龄儿(LGA)、首次剖宫产、子痫前期和早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I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GDM组相比,GDM组患者ISI显著降低(趋势P<0.001),DI亦显著降低(趋势P<0.00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合并其他妊娠并发、行OGTT时的孕周、胎儿性别和产次后,与DI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DI<2.90)组的GDM患者相比,DI处于第二(Q2,DI 2.90~3.02)、第三(Q3,DI 3.03~3.16)、最高(Q4,DI>3.16)四分位数组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分别降低55%(95%CI 0.23~0.87)、34%(95%CI 0.35~1.25)和59%(95%CI 0.24~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1)。将DI视为连续变量时,DI每增加1个单位,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降低60%(95%CI 0.21~0.73)。但是,非GDM女性中DI与不良妊娠结局未见显著关联(OR=0.66,95%CI 0.36~1.18)。结论GDM患者的DI水平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血糖处置指数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CGM)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糖尿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使用CGM,血糖控制会有所改善。在隔离病房应用CGM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应用CGM对于加强隔离期间患者和临床医师的糖尿管理有利。

  • 标签: 糖尿病 持续葡萄糖监测 新型冠状病毒 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均已确诊),观察患者的病症检出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责任血管,计算检出率。结果:DSA组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诊断(右侧狭窄、左侧狭窄、双侧狭窄)检出率100.0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6.25%,但差异对比无统计价值(P>0.05)。DSA组血管狭窄程度诊断(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检出率97.5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3.75%,但差异对比无统计价值(P>0.05)。DSA组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责任血管(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均狭窄)检出率100.0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6.25%,但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价值较高,患者病症可得到准确的判断,且该诊断方式优势显著,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分辨率良好,可以准确判断评估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CTA)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T2DM)患者基线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5年4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入院检查治疗且基线时无DR的T2DM患者,利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数据计算TIR,并进行前瞻性随访,最终纳入1 057例患者。将患者根据接近TIR四分位数切点分为≤50%、51%~70%、71%~85%、>85%组共4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IR与D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经过中位数7.7年的随访,266例患者出现DR。以每千人年为单位计算TIR>85%、71%~85%、51%~70%、≤50% 4组DR发生率分别为26.0/千人年(63/2 419.7人年)、28.0/千人年(57/2 032.9人年)、40.5/千人年(79/1 950.8人年)和42.0/千人年(67/1 594.1人年),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程、是否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后,与基线TIR>85%的患者相比,基线TIR在71%~85%、51%~70%及≤50%的患者DR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HR=1.02,95%CI 0.71~1.46)、42%(HR=1.42,95%CI 1.01~1.99)及46%(HR=1.46,95%CI 1.02~2.07),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1)。TIR每降低10%,DR发生风险增加7%(HR=1.07,95%CI 1.02~1.13)。结论T2DM患者TIR水平降低可增加其DR发生风险,进一步证实TIR可成为重要血糖控制评价指标。

  • 标签: 糖尿病,2型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3岁的粘多糖贮积(MPS) Ⅰ型儿童受者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MPS Ⅰ型的疗效。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黏多糖贮积症